浅谈绍兴市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出口竞争力对策

时间:2022-10-09 03:42:30

浅谈绍兴市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出口竞争力对策

摘要:绍兴市的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是其出口的传统行业,占绍兴市总出口比重从2003年以来一直处于60%~70%之间,是绍兴市出口的重中之重,保持了比较快的发展速度,但增长方式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其发展速度的进一步提高,增长方式亟待转变。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行业的出口发展,促进了绍兴市的出口发展,也为今后更好地进行绍兴市出口能力提升提供了资源和保证。但是,由于绍兴市的经济结构和出口产品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它还不能适应地区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对近些年来绍兴市经济结构和产品出口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基础上,对绍兴市如何进行产业调整和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绍兴;产业结构;出口竞争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1-0074-04’

一、绍兴市出口竞争力状况分析

(一)绍兴市出口概述

从绍兴市总的出口总额来看,从2003―2005年增长速度逐年递减,从56.3%减少到23.2%,但从2006年开始增长速度又逐年增加,2007年恢复到31.5%。去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速度出现意外的明显下滑。

(二) 相关行业数据分析

注:“高新技术产品”统计口径从2005年起由五部委标准调整为海关标准。

从2003―2008年近6年的数据可以看出,绍兴市出口的各项数据都在快速增加,但如果具体分析,各类产品之间的增长速度又有很大差异:

1.从绍兴市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2003―2008年的数据情况来看,增长速度降幅明显加大,从62.0%降到21.2%再到22.2%,与绍兴市的出口增长相比,明显偏弱。也就是说,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的出口对绍兴市的出口贡献率已经在降低,但绝对值很大,严重影响着绍兴市外贸出口。

2.从绍兴市机电产品出口2003―2008年的数据情况来看,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在稳步快速发展,稳定在40%―60%之间(去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降低,增速为35.4%),明显高于绍兴市出口增长速度,与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的出口速度相比,也是冰火两重天,显示了机电产品对绍兴市出口发展的极大威力。

3.从绍兴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003―2008年的数据情况来看,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非常惊人,最高的增长速度是在2004年和2007年,几乎翻一番,即使最低的增长年份2005年,其出口增长速度也在47.4%,明显高于其他出口发展指标,正在显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绍兴市出口发展的重要性。

4.从绍兴市化工及相关产品出口2003―2008年的数据来看,因为其出口规模很小,发展也不稳定,还只是绍兴市出口的配角,影响不大。

5.从绍兴市农副产品出口2003―2008年的数据情况来看,有点类似于化工及相关产品的情况,出口规模小、发展不稳定,对绍兴市出口影响不大。

6.通过各项数据得知,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占总出口额比重很大,一直占据绍兴市出口额的头把交椅;而机电产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发展迅速、富有活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像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这样的传统行业出口增长速度已经在减缓,而像机电产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这样的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行业出口已经在快速增长。

二、绍兴市出口竞争力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虽然绍兴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纺织、机电、化工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已具有一定的出口竞争力,但是也面临着巨大压力。绍兴市出口竞争力的制约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外贸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不足

虽然出口品牌成效明显,但自主创新不足仍是绍兴出口竞争力最大的制约因素。据悉,2006年底绍兴市国内商标拥有量为18 741件,其中,外贸企业比重不足5%,仅为892件。而绍兴市企业在全球各国注册商标为325件,与绍兴市的外贸形势远远不相适应。另外,企业技术创新主要源于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等外源性技术创新,现有技术改造、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等创新活动不足,局限于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近年来,绍兴市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市出口产品比重大幅提高,初级产品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工业制成品中的精加工产品出口仍然较少,低科技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的初级加工制成品仍是出口的主要产品。这种低成本扩张、数量型增长发展模式,难以应对资源、能源的高消耗以及后配额时代高发的国际贸易摩擦的双重影响,很难保证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二)出口产品结构有待调整

绍兴市已基本形成了以纺织业为主体,机电、医药化工业为支撑的出口体系。近年来,绍兴市虽然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做出了很大努力,医药化工产品、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取得较快增长,但所占比重仍然偏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仅占全市出口总量的2.1%。而在出口量最大的纺织品中,又以低附加值的纺织面料为主,纺织品出口企业利润空间较小,限制了绍兴市出口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贸易形式相对单一,加工贸易比重偏低

发展加工贸易是实现对外贸易“大进大出”的重要途径,加工贸易比重偏低对绍兴市出口竞争力有一定负面影响。近年来,绍兴市发展加工贸易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出口贸易方式仍以一般贸易为主,与周边城市相比比重明显偏低。2008年,绍兴对外贸易进出口值达238.3亿美元。然而这一庞大的数字,几乎靠的全是一般贸易,作为外贸出口另一主要形式的加工贸易进出口值仅为39.53亿美元,只占外贸总额的16.80%。而在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广东、江苏等地,这一比例已达到了70%左右。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工贸易比重低已成为制约绍兴市外贸出口快速增长的一条“短腿”,特别是随着国家出口退税等外贸政策的调整,加快发展加工贸易已显得更为迫切。

(四)进口贸易发展相对滞后,进出口贸易发展不平衡

发展进口贸易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更在于通过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先进设备,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获取更有经济价值的要素资源。在目前绍兴市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还相对有限的条件下,重视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及管理经验,是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升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据绍兴海关统计,2008年绍兴对外贸易出口值达174.95亿美元,增长26.61%,出口值和增幅分别位居全省第三和第四;进口值达63.32亿美元,增长15.51%,进口值和增幅分别位居全省第三和第九,2008年绍兴贸易顺差为111.63亿美元。可见,进口贸易发展相对滞后,没有充分发挥其对绍兴经济增长的促进和带动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绍兴市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五)后配额时代国际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

后配额时代的终结并非意味着完全自由贸易时代的来临,世界经济增速的放缓和不景气将导致国际贸易保护的加剧和贸易争端的增多,从而影响绍兴市产品出口竞争力。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环境、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核心的新贸易壁垒的不断呈现,导致新型贸易争端层出不穷。据统计,世界贸易壁垒的80%属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取代反倾销,成为绍兴出口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贸易壁垒,名目繁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对我市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三、绍兴市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出口竞争力的措施与对策

(一)政府与企业共同完善国际事务

1.利用多边贸易体系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WTO下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纺织品服装贸易方面的规则制定与完善,将着力点放在WTO允许的保护规则的优化上,增强规则的透明度、公平性,以遏制目前对绍兴市纺织产业愈演愈烈的“两反一保”态势。

2.完善我国技术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其实在发达国家主导下制定的纺织服装行业的各种技术标准,里面有很多大大高于我国目前的技术标准,从而导致我国纺织品贸易屡遭技术壁垒。绍兴纺织企业应该联合起来主动完善纺织服装行业技术体系,研究和建立与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相适应的商业标准、检测和质量认证体系,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环保标准,大力推行国际标准化战略,进行国际通用的一系列纺织品服装生态认证标签工作,如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欧盟生态标签等。

3.针对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大力宣传SA8000,让绍兴市更多的企业了解并认识到企业取得其认证的重要性。不断改善企业工作环境和职工生活条件,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利,从而积极获得SA8000认证。

(二)推动贸易方式调整,促进进出口贸易平衡

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核心,提高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和产业带动效应,调整和优化绍兴市贸易方式。一是鼓励生产企业承接加工贸易业务,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纺织品结转深加工等行业的加工贸易,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链向上游研发设计、核心部件产业推进,向中游附加值高、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制造集中,向下游物流配送等服务业延伸,逐步提高绍兴市加工贸易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二是研究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现有加工贸易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开展自主创新,鼓励发展本地配套产业,支持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企业发展,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溢出效应,扩大产业聚集和辐射范围,提升本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进口贸易发展相对滞后,没有充分发挥其对绍兴经济增长的促进和带动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绍兴市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提高进口对促进绍兴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保持出口稳步增长的同时积极扩大出口努力促进进出口贸易平衡。特别是扩大绍兴市急需的稀缺资源、重要原材料、关键技术和重大设备进口,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三)完善相关制度,促进民间投资增长

民间投资是支持和维系民间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因素。80年代以来,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民间投资的高速增长。近年来,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虽然政府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发行特种国债等措施,加大了国有经济部门的投资力度,国有经济部门的投资增长率明显上升,但因民间投资增长率下落幅度超过了国有经济部门投资增长的力度,结果是宏观经济中的总投资增长率呈下降走势,严重制约了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民间投资增长率的下降直接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若这种投资下落的趋势不着力去扭转,势必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民间投资下降的状况不容忽视。在这方面绍兴可以积极向温州市、深圳市学习。

(四)加快科技进步,促进产品和产业结构升级

出口产品结构对出口竞争力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提升绍兴市产品出口竞争力关键在于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绍兴市应该积极实施科技兴贸,加大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不断提高外贸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着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在积极推动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注重对绍兴市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培育,进一步扩大机电产品、精细化工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增强绍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五)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植力度

中小型企业是绍兴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它是未来全市经济实力的潜在决定力量。绍兴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际水平不高,这与绍兴市目前缺乏大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有关,要有发展经济的忧患意识和加快发展中小型企业的紧迫感。

政府要充分发挥作用,以弥补市场的不足和解决市场失效问题。应制定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条例。条例应当明确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组织体系、设置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建立中小企业辅导体系、设置中小型企业政策审议委员会等事项,明确对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支持等制度。

(六)进一步利用外资促出口,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要贸易与投资并重。中国纺织服装的出口长期以来集中于欧盟、美国、日本这三大区域,使得国内企业竞争加剧的同时外贸风险也相应加大。因此,应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和加强传统主销市场的同时,积极推进全方位、多渠道、多口岸的出口战略,拓展国际市场。此外,也要注重“走出去”的对外投资战略。我国的纺织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生产经营,不仅有利于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巩固并扩大市场份额,而且还有利于规避各种贸易壁垒。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和“走出去”的对外投资战略都有利于分散风险,促进绍兴市纺织品出口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

(七)完善市场体制,推动自主创新,积极培育出口品牌

要为实施绍兴市赶超型的经济战略而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完善市场体制,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使企业投资主体的地位进一步清晰化。为此,要积极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市场体系,不但要完善和提高产品市场,而且要加快资本、技术、劳动力、房地产、信息等要素市场的建设,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经济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企业和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绍兴市按照浙江省打造“品牌大省”的战略部署,在全国较早实施了名牌战略,构建了“企业主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社会互动”的名牌战略工作机制,以质量为核心、市场为导向,深入实施名牌战略,涌现出了像三花、古越龙山、咸亨(咸亨集团)等一批名牌企业,成为中国名牌群体的主力军。绍兴市应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自主创新,积极培育出口品牌,大力提升绍兴市产品出口竞争力。

(八)加强行业协会功能,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

绍兴市出口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及人才的限制,开拓国际市场能力有限。行业协会不仅能为企业提供全面快捷的国际市场信息,也能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技术支持和法律帮助。此外,行业协会对同类企业的出口商品种类、出口价格及出口市场的协调,可以防止企业间低价、无序竞争,保护同类出口企业利益,提高出口竞争力。

行业协会要为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服务,要建立和完善面向中小型企业发展要求的技术支持体系,建立中小企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面向中小型企业的人才开发机构和人才培训体系、培训中心,建立面向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和担保体系,运用现代化手段为中小企业服务。

(九)强化预警体系,积极应对贸易壁垒

面对后配额时代新兴的贸易壁垒,绍兴市中小企业应该密切关注重点出口国家和地区情况,以便及时了解国外某些贸易壁垒出台的动向,定期或不定期预警信息,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预警机制。对绍兴市纺织、机电等重点出口产品和欧美等重点目标市场强化监控和监测,密切关注外经贸运行态势,做好预警信息的工作。针对某一具体产品,根据国际社会或有关国家已经设限、关注、普惠等具体状况,建立红、黄、绿三色预警体系。一方面对量大、价低、质差的出口产品及时预警、限制出口;另一方面,对国际产品出口市场形势及时通报,避免企业盲目出口,规避出口风险。

Discussion about the measure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improving

th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in Shaoxing city

LIANG Yuan-yuan,ZHU Yan-ling,FU Da-yuan,LI Xian-guo

(Yuexiu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Shaoxing 312000,China)

Abstract: Shaoxing textile and textile articles exports of traditional export industries, accounting for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exports in Shaoxing City since 2003 has remained between 60% to 70%, is the top priority of Shaoxing exports, its growth rate maintained faster rate of development, but the growth of backward, severely affected the speed of its development, growth pattern-needed. High value-added, high-tech industry, export development, promotion of export development in Shaoxing City, but also better for the future export capacity of Shaoxing City and the guarantee to enhance the resources available. However, Shaoxing City,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export products There are many constraints and problems.It is also not suited to regional and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o in recent years, Shaoxing City, on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export status an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based on the industry, Shaoxing City, how to adjust and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xport products mad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Key words: Shaox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measure

上一篇:哈大齐工业走廊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下一篇:重庆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