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作文教学的理想支点

时间:2022-10-09 03:34:55

寻找作文教学的理想支点

高中作文教学一直处于“少”“慢”“差”“费”的尴尬境地,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阿基米德说过: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要改变当下高中作文教学的尴尬局面,也应该寻找属于它的理想支点。

(一)体验、感受,引入源头活水

宋学家朱熹移_见书有感》有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并且带着情感去写。就应当引导他们去体验、感受,为写作引人源头活水,因为生活永远是写作的丰富源泉。

①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如游校园赏春光、沙滩放风筝、山顶观日落等,可按五人一组展开。活动归来之际及时整理思想,填好观赏、体验记载卡,并推选代表予以交流。

②设计、组织班级活动。如“课前三分钟演讲”,有关代沟、责任的辩论赛,为汶川大地震献爱心的捐助等等,让学生人人参与,展开互动,通过活动提高其组织、联络、写作、演说、评价等综合素质,同时培植他们人文精神的种子,让他们的心灵开出真善美的花朵。这些班级活动无疑“厚积”了学生的材料仓库。

⑧本着“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原则,适时地、有计划地组织文学欣赏及艺术创造活动,也很有必要。如高一上学期结合新诗教学,可组织开展“读诗・诵诗”的兴趣活动:高二上学期结合古典诗词教学,可引导开展“赏诗・评诗・写诗”的美育活动;高二下学期结合戏剧文学的教学,组织学生成立戏剧兴趣小组,进行课本剧的编演:为配合散文的阅读与写作教学,教师可挑选一组美文,组织学生完成由“配乐朗诵”到“美文评赏”的实践创造,让他们主动接受文学的熏陶,大大增添其文学索养。语文教师自身要有热情、有激情地去引领,去示范,才能培育出一朵朵绚丽的文学、艺术之花。

④根据校情、班情,为学生设计、提供假日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也势在必行。如城区学生可参观走访社区、安居小区,畅游水上公同等,触摸城市生活的脉搏;乡村学生可以通过耳濡目染,真切地感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清新气息,从家乡的饮水改造、电网改造、通信建没以及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捕捉党和政府的惠民之光:也可以前往父母打工的公司、工地,去近距离地体验父母劳作的艰辛,了解他们作为一个“城市边缘人”的种种疾苦,从而获得真切的体验。

(二)打通读写。强化文体训练

打通读写,要充分利用教科书。

1 从细微处入手,剖析一点,练写一点,获益一点。比如我们完成了郁达夫《故都的秋》三、四段的品读教学,就可运用作者“借助五官感受写秋景,让大自然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的技巧,练习写“校园春色”“故乡冬景”之类的短文。又比如在教学史铁生《我与地坛》写母子亲情这一章节后,可引导学生总结出史铁生“借助细节描写,运用朴实语言,浓化母子深情”的表达技巧,再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完成表达亲情、友情以及师生情的小练笔。有了课文“例子”的“读”,再“点击”生活用心地“写”,这种立竿见影、吹糠见米的“实弹演练”,能说没有体现“打通读写”的思想?

2 从大处着眼,通过课文“例子”的“读”,帮助学生整合课本资源,总结“写”的要领,了悟打通读写的真谛。不妨以《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教学为例。这篇节选小说借林黛玉的眼睛洞窥贾府形形的人物,体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我们能够在细“读”中挖掘以下“写”的资源:①本文人物出场的艺术妙笔――既有“三春”的“形出”,又有王熙凤的“声出”,更有混世魔王贾宝玉的“神出”,而人物出场与人物的性格特征息息相关,体现出曹雪芹的匠心。②作家写人, “言为心声”――王熙风、贾母、贾宝玉等人对林黛玉的情感态度,很大程度上都借助了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诚如高尔基所说的“由说话看出人来”。③映衬妙用,虚实相生――写王熙风、贾宝玉的衣饰,是为了映衬其人;点示潜台人物――贾政与贾赦,是为了映衬出场人物,是难得的“闲笔”;写宝玉上场之前,王夫人的一番描述,是以虚衬实,为了凸显宝玉不拘小节、冥顽叛逆的形象。另外还有词语的锤炼、动作神态的点染等等。这些“读”出来的课本资源,对学生“写”活笔下的人物是不无裨益的。

3 站在提高学生文体训练能力的制高点上,“打通读写”意味着必须遵循有序、规范的原则,切忌盲目、随意。

语文教科书的分工基本明确:高一着重培养记叙能力,高二着重培养议论能力,高三进行综合表达、定向写作。为改变作文教学随意、无序的状况,我们应建立针对非毕业学段作文训练的简明学案。  如:记叙文训练简案  第一板块感知表达  ①写一个表现自然美的片断(借助五官感受)

②写一个反映行为美的片断(运用动作神态描写)

③写一个感悟生活的片断(记叙为主,议论为辅)

④写一个情景交融的片断(写景为主,抒情为辅)

⑤写一个虚实结合的片断(实写铺垫,虚写升华)  第二板块 记叙事件  ①写出事件的情趣(侧面烘染,细节刻画,运用俚语、流行语)  ②写出事件的独特(抑扬结合,运用欧・亨利式结尾)

③写出事件的波澜(设悬念,埋伏笔,对比,运用误会)

④写出事件的新颖(小中见大,由点到面,虚实相生)  第三板块 描写人物  ①用几件事写一个人物(注意几件事的详略和角度)

②运用对比手法写两个人物(注意主次安排和衬托运用)

③写一个群体中的几个人物(注意个性化的表达和人物出场设计)

④写生活中真实的人物(注意记实手法与虚构细节的结合)

应该说,以上这个学案较好地利用了教科书的营养,并适时拓展,体现了“打通读写,强化文体训练”的思想。实践也证明了它们的可行性。

(三)搭建平台。共筑创造妙境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翔。”正像鱼儿腾跃应借助浩瀚的大海,鸟儿飞翔需倚赖高远的长天一样,高中生写作要想放飞理想的鸽子,也必须搭建平台,构筑创造妙境。

这个平台包含交流、互动、辐射三个基本元素。

1 交流

①交流节假日搜集的作文素材

可登台演讲,可小组传阅,也可摘要刊于班级黑板报。  ②交流优秀作文  适时地组织作文自改,同桌评、小组互评后,再挑选一组佳作,请作者登台朗读,然后由学生畅所欲言,评议高下。  ③交流写作的成功经验  组织一场写作经验交流会,请拥有一定写作成就的小作者交流心得,介绍经验。  ④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  一方面由学生选取精美作品,进

行朗读、品评;另一方面也可介绍学生自己阅读某一类作品的心得。  2互动  互动是技艺的切磋,是思想的碰撞,是情感的提升,是知识的交流。而互动作文的滋味更美,果实更甜。  ①生生互动  示例A:小组作文接力赛。教师拟出组合题《生活的酸甜苦辣》,安排学生4人一组,在小组长策划下先集中讨论,再独立写作,最后统一组装,让人人都露一手!

示例B:构建互动作文网。提供一篇高分作文,先由小作者本人总结写作体会,再遴选两名从不同的视角对作文进行简要的点评,最后由语文教师写出“互动综述”。“三位一体”的探究活动,会美不胜收。  ②师生互动  语文老师勇敢的“下水”,严格的示范,可以营造师生互动的妙境,化解学生作文的苦痛。

示例A:笔者出示下水散文《为女儿感动》,组织开展“读”、“议”、“评”、“讲”系列活动。“读”――由一名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朗读此文,“议”――学生互相商议,“评”――各小组推举代表上台发言,“讲”――由学生现场提问,笔者作答。提问涉及写此文的意图、构思经过、写作感悟等多个问题。

示例B:笔者出示下水诗《母亲・烟》原稿,组织学生开展评改活动。四人一组,讨论修改。注意:从词语的锤炼、诗句的简洁与照应,诗意的铺垫及点化等方面人手。学生登台交流,明确:修改要有针对性,说明理由;评价也要恰如其分。最后由语文教师点拨、小结。

3 辐射

每一个创造者都是渴望成功的,而青春勃发的高中生朋友更是期待拥有一份成就感,期待自己辛苦打磨的作品多渠道地得以辐射,从而收获属于他们的快乐。

辐射方式有很多种。一是采用胶印散发、校刊登载的途径,快捷地辐射出去,让身边的同龄人先睹为快。同龄人读到自己学友的文章,往往感到亲切,借鉴也便利。二是借助省级报刊、省级征文比赛的平台,向更高的层次辐射。目前公开发行的作文报刊林林总总,加上各地举办的“新世纪杯”“圣陶杯”“智慧杯”等热闹赛事,这就为辐射学生佳作、扩大社会影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载体。三是凭借有关课题实验的契机,充分吸纳学生的写作成果,及时对外辐射。语文教师在作文堆里披沙拣金,倾洒心血,对外辐射学生的作文成果,就是帮助学生放飞人文的鸽子,寻找作文教学的理想支点。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双赢共荣,这难道不是我们所期待的美妙境界?这难道不是在践行叶圣陶先生“学生须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现代教育理念?

上一篇:“三位一体”作文教学研究报告 下一篇:语文高效课堂要处理好三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