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的政府职能转变

时间:2022-10-09 03:06:59

摘要:政府职能是政府对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应具有的职责和功能。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原有的政府职能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所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无论是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大部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和谐社会;大部制改革

一、我国政府职能体系的构成

所谓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对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应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揭示了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基本方向和作用,也反映了政府的实质和政府活动的内容和方向。政府职能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性质和内容上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从政府管理的领域上划分,政府的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具体来讲,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体现在作为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社会发展的决策者和公共政策的制定者、社会利益的调节者以及政治一体化的工具等方面;经济职能主要体现为在对市场的培育作用、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作用以及经济活动的协调者和仲裁人作用等;政府的文化职能体现在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倡导以及对社会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公共政策的制定;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体现在制定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

二、我国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融入到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国也非常好的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总的来说,我国政府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严重。首先,“越位”是指政府去做不需要而且也做不好的事情,这类事情超出了政府职能的范围,不应该由政府插手。具体表现在政府职能突破了政府和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合理边界,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情。其次,“错位”指的是不同层次的政府之间和同一层次的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重复设置、交叉重叠以及财权和事权的不统一等。而“缺位”是指对于一些必须由政府去做而且政府也能够做的事情,政府做的还不够,具体表现在政府应该负有责任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履行。如今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暴露出我国社会管理职能滞后的问题。

此外,我国政府职能中存在经济职能强弱倒置,社会职能相对薄弱的问题。首先,我国现阶段经济职能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宏观济管理职能较弱,微观经济管理功能相对过强。当前,金融体系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健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到位、经济增长和环境治理难以协调以及城乡、地区差距的扩大等问题都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微观方面。政府干预过多,由市场来进行调节力度不够。其次。政府的社会职能相对薄弱,它主要体现在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上。政府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财力还没有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如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产品供给中去;同时在为市场创选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做的还不够。

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和现实意义

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由于政府职能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导致一系列矛盾的出现,因此政府职能转变就成了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难题。我们不能简单的把政府职能转变理解为弱化政府职能,也不能狭隘的把政府职能转变等同于政府权力的转移。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管理领域上来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现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经济职能在整个职能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经济职能发展的滞后会阻碍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所以经济职能的转变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首要内容。具体包括不断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削弱微观经济管理职能,将政府的角色进一步从“积极的经济主体”转向“制度保障者、市场环境缔造者和公正仲裁者”。“十一五”规划强调,政府应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完善政策,为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也就是说,政府不再扮演垄断主体的角色,而是要去培育和扶植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对市场秩序的规制和发展进行引导,防止不公平现象的产生以及“市场失灵”的出现。

第二,提升政府的社会职能。政府的社会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没有明显的界限,所以提升政府的社会职能其实包括了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两个方面。具体加以区分的话,强化社会职能主要表现在对弱势群体和相对落后地区的救助、保护和扶持: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主要意味着面向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一视同仁的增加或完善基本的公共服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职能具有特殊性,而公共服务职能具有普遍性特征。

政府职能转变的现实意义

1.政府职能转变将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对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提出了挑战和方向;另一方面,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首先,转变政府职能,尤其是政府职能中经济职能的转变,有助于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其次,转变政府职能,有助于化解矛盾,增加和谐因素。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殊时期,由于政府职能滞后等因素,城乡、地区差异和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一直没能妥善解决。此外,在资源配置和利益划分等方面也存在许多矛盾。转变政府职能尤其是社会和公共服务职能对于化解这些矛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最后,转变政府职能。有助于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从而把和谐社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是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关键,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2.政府职能转变是“大部制”改革的基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大部制”改革,并且在3月份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大部制”改革初见端倪。一方面,“大部制”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政府机构是承载政府职能的实体,是政府为了履行职能而设立的管理机构,机构设置与改变必须服从政府职能的变化;另一方面,政府职能转变又是“大部制”改革的基础。政府职能是政府一切活动的起点。决定了政府的组织、结构和机制。只有政府职能有效的转变,才能避免“大部制”改革只是权力在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调整、转移,从而走出“精简-膨胀-在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所以说,政府职能转变,是“大部制”改革的基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先后进行的五轮行政体制改革就有四次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核心和重点,但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不能一蹴而就,要适时适度的开展,从而确保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上一篇:浅析吉林民居的建筑布局 下一篇:心身交感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