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买房好时节?

时间:2022-10-09 02:40:05

唱空了这么多年,房地产空头终于扳回一局。

延续2013年四季度的销量颓势,房价终于在2014年一季度松动。在只爱“追涨杀跌”的中国楼市里,松动就代表下挫。

房屋降价、房企资金链断裂的新闻层出不穷,房地产泡沫似乎就要破裂,人们又开始恐慌房价下跌是否会引发中国版的次贷危机。

不过进入10月,房地产市场忽然吹来春风:央行要求银行加大住房按揭贷款的支持力度,还降了息,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刺激政策。

统计局公布的10月数据显示:虽然房价依然下跌,但销量已经回暖。而房屋销量领先于房价,似乎政府的救市政策起了作用。

开发商们打出广告说,这是“世纪钻石底”,“捡便宜”的时机稍纵即逝,买房得抓紧了。

市场情绪的转变如此之快令人咋舌。对于普通人,特别是“住房刚需人群”而言,现在买房时机是不是成熟了呢?恐怕未必吧。

除去金融属性,房屋的价值便是供人居住了。从长期关系来看,房地产的发展与人口增长、流动有巨大的关联。所以这10年的房地产辉煌正伴随着轰轰烈烈的城市不断扩大、农村人口不断流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不过人口增长和流动带来的住房需求增长在2014年戛然而止了。

统计显示,由于人口高峰已过,2014年适婚人口开始减少,“刚需”在未来将会越来越少。同时,新增城镇人口也在减少。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预计,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假设2020年中国人口为14.5亿,此时城镇人口将会达到8.7亿。而2013年中国城镇人口为7.3亿,也就是说,2014至2020这7年,规划中的新增城镇人口为1.4亿,平均每年增加2000万。以目前城镇人均住宅面积33平方米来计算,这些人口的需求为46.2亿平方米,平均每年约需求6.6亿平方米,远小于2014年14.6亿平方米的新开工量。

如果算上目前的房地产库存和保障房建设的房屋供给,整个房地产的过剩困局就更加突出。

按照规划,我国将在2020年完成棚户区改造房2500万套,即使只按每套80平方米计算,也将在这7年内投放20亿平方米的房屋,平均下来每年近3亿平方米,而2013年库存房产已达到4.9亿平方米。也就是说,单看2014年,新开工的14.6亿+3亿棚户区改造房+4.9亿房屋库存,一共有近22.5亿的房屋供给去争抢6.6亿(以上均为平方米)的需求,怎么看都过剩得不得了。

所以在即使2014年完全不建房也能满足75%住房需求的过剩环境下,摆在中国房地产业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减产。

而对房地产这种资本聚集型、极度依赖外部融资的行业而言,减产就意味着企业经营遭遇危机,资金链紧张,需要靠降价来回笼资金。在热衷“追涨杀跌”的购房者面前,导致的只能是继续降价。因此,从供给的角度看,房价难逃下跌的命运。

然而减产的后果还不止于此。房地产已是我国最重要的产业,除提供大量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GDP外,几十个大小行业与其息息相关。一旦房地产开发减速,这根链条上的所有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都会受到负面影响。收入减少购房需求自然也跟着减少。房价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都没有支撑。

除此之外,投资/投机购房也将逐步萎缩:虽说投资性购房与房贷利率息息相关,降息可能在短期内刺激房价,但近年银行理财、信托产品等理财渠道逐渐拓宽,投资/投机资金一定程度已被分流。今年以来,资金从房地产相关资产中流出而流入股市和债市的趋势非常明显。

而且,千万别忘了二手房这个存量巨大的市场。

目前我国的户均房屋保有量已为1.03套,达到国际中上游水平,未来购房需求显然小于卖房需求。而观察人口结构与房产关系,我们会发现人们普遍会在青、中年购入房产储备,到退休年老时卖出房产养老,人口结构对二手房产供给的影响极大。而中国可能会在近5年里遇上这样的人口结构巨变:第一波婴儿潮时出生的人将会退休,极有可能在这时卖出其房产,让本已过剩的房产供给更加过剩。更别说还有反腐对洗钱购房的打击了。

近两个月的房市回暖是央行降低房贷利率吸引“刚需”进场带来的,而非房地产市场的真正恢复。这些“刚需”即使不在此刻进场,也会在房价继续下跌后进场。所以此类政策无异于透支未来的需求。2008年金融危机时央行也出台过相似的政策来稳定房价,以失败告终。如今面对更加过剩的房屋供给、更加萧条的经济现实,对“刚需”们而言,持币观望或许才是更好的选择。

上一篇:零售品牌营销的3.0时代:用户都是“公主病” 下一篇:我如今更喜欢美好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