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与改革

时间:2022-10-09 02:34:23

浅析“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与改革

摘要:作为信息技术成果的互联网,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从分析课程教学特点、提出课程教学改革方向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同时结合广西财经学院的就业指导课程改革进行论述,对“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与改革提出三点可行性探索及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 就业指导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155-02

当今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以智能手机为终端的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普及,微博、微信、QQ以及大量的第三方APP交互平台的大量涌现,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生活、职业选择产生深远的影响。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到现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并产生巨大经济效益。不仅在经济市场,在教育领域互联网也对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组织模式等方面带来深层次的影响,最大程度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创新教学。高校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引导高校毕业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但是在目前的“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改革与创新。

一、常规的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特点

1.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稳定职业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整体质量参差不齐。一些高校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队伍,教师多为其他专业课教师或者辅导员兼任,没有课程教研组长带头进行课程规范指导,更别提教授或者专业学者。大部分教师没有进行过职业指导培训,更别提获得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

2.教学实践中理论性强实践性弱

就业指导课程,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且课程内容强调实用性和实时更新,因此任课教师需要具备知识面广,社会经验和职场经验丰富的人,在实际教学中融入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就业模拟等实践性教学内容。但实际情况是,教学模式单一,绝大多数以PPT讲课贯穿到底,内容多是职业发展规划写作、求职简历制作、求职技巧等理论性特别强的讲解,并不能对学生实际求职就业带来指导。

3.课程安排不合理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已经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是每个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不同。根据2008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建议就业指导课程安排不少于38学时。据调查,只有394%的学校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1],部分高职高专学校,在大一第一学期开展职业规划课程,大二第二学期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全部安排只有16个学时,甚至更少。可见,不少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开设流于形式,并不能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观起到明显的指导作用。

4.缺乏创业教育和引导

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现在,各高校也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建设,但是并没有将创新创业纳入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系列,学生整体创新意识淡薄,创业知识匮乏。

二、“互联网+”时代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1.重视师资队伍的互联网思维培养

“互联网+”的本质是信息的获取、开发和利用。[2]互联网+教学就是将互联网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通过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现有成熟的互联网产物QQ、微博、微信、其他交互APP等,实现课程教学的自我改革创新。在目前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微信、微博、QQ等交互式平台,善于通过互联网学习和分享实时就业动态,建立学校的就业指导微平台,通过录制视频、微电影分享、成功案例分析、及时推送就业信息等,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就业观。

2.互网+分享式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目前,学生普遍以手机为终端访问互联网进行学习和信息交流。但是面对海量的信息,学生会陷入数据越来越丰富、知识越来越匮乏的困境。通过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应用互联网+分享式教学,可以指导学生高效而精确地获得相应的知识,加强实践教育。互联网+分享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互联网,经过检索、探究、思考、总结成果,然后在全班进行分享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经过交流分享和思维碰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

3.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创意思维

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因此,在就业指导课上,以互联网为依托,适当穿插创新创业理念,提高大学生创造力。此外,创新创业引导也可以在课堂外开展。很多同学从来没有进行过创新创业方面的学习或培训,不敢迈出第一步。这需要辅导员、班主任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在校园创造创新创业氛围,利用微信、QQ等积极宣传国家政策,引导并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创新创业比赛,鼓励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带头在社会实践中利用创业孵化基地展开梦想行动,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行动辐射到每个大学生身上。

三、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提高就业指导老师专业素养

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是市校共建、合作办学的一所全日制高职高专学校。专任教师除了常驻校区老师外,还有大部分来自学校其他二级学院。校区老师来源分散,质量参差不齐。为此解决的方式有,第一,学校邀请专业教师进行一对一学科指导,并组织就业指导课程老师进行创业培训师的学习和考试,提高队伍整体专业素养;第二,通过在线视频学习、名企名家讲座,广泛学习吸收成功的创业经验;第三,通过建立就业指导课教师人才小高地群,广泛就业、创业经验、知识进行交流分享。

2.重视就业指导教育的全程化

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形成,需要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对高职高专学生三年的学习进行有效分段。初期,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专任教师侧重于职业认知和职业规划,引导学生树立大学学习的目标;中期,辅导员和专任教师联手,侧重于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引导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尝试。例如,参观调研校区所在地防城港市的“互联网+”园区-防城港IT小镇门户,实地学习如何进行互联网创业;后期,通过主题班会、群聊分享、走访宿舍,参观调研,辅导员侧重于职业评估分析建议和职业信息与更新。从入学到毕业,全程对学

生的就业进行跟踪式指导。

3.互联网+就业创业开辟就业指导网络课堂

易班是提供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网站融合了论坛、社交、博客、微博等主流的Web20应用,加入了为在校师生定制的教育信息化一站式服务功能,并支持WEB、手机客户端等多种访问形式。[3]广西财经学院易班建设正积极稳步推进,利用易班平台,进行就业指导课程优课在线网上学习。

“互联网+行动”时代,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教学和学习已然成为一种新常态。我们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能随时随地接受就业指导,不走错路,少走弯路,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胡媛媛,袁忠霞.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施现状调查[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23):44-46.

[2]欧阳日辉.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技术革命如何孕育新型经济社会形态[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10):25-38.

[3]冯永泰,王钊,陈曦.高校易班与教学的良性互动[J].中国大学教学,2014(5):67-69+25.

上一篇:不同类型通知写作研究 下一篇:世界油运市场月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