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中常考实验的基本操作

时间:2022-10-09 02:32:23

高考化学中常考实验的基本操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化学实验是探究化学反应现象及规律的教学方法,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本质。因此化学实验的考察是高考试题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分值较高。纵观近几年安徽的高考试题,七道选择题中有一题涉及实验内容;四道大题中有一题是实验探究题,另外,在工业流程题中也会出现一些化学实验的内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每年考试的必考部分,现将高考化学中常考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总结如下:

一 容量瓶的有关操作

1.容量瓶的查漏

具体操作方法是:向容量瓶内注入少量水,塞紧瓶塞,用右手食指按住瓶塞、大拇指和中指夹住瓶颈,另一只手五指托住容量瓶底,将其倒立(瓶口朝下),观察容量瓶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将瓶正立后把瓶塞旋转180°,再次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两次操作,容量瓶瓶塞周围均无水漏出,即表明容量瓶不漏水。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用于溶液的配制。基本过程可概括如下:加水倒立观察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观察。

2.容量瓶的定容

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直至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水平相切。

二 酸式(碱式)滴定管的有关操作

1.酸式(碱式)滴定管的洗涤及润洗

先用自来水冲洗,然后再用纯水洗涤3次,每次约5~10mL。用纯水洗涤的方法是:每次加入纯水后,边转动边将管口倾斜,使水布满全管内壁,然后将酸管竖起,打开旋塞,使水流出一部分以冲洗滴定管的下端,关闭旋塞,将其余的水从管口倒出。最后用待盛液润洗3次,每次用量约为5~10mL,其洗法同纯水洗涤。

2.酸式(碱式)滴定管的装液及调零

先向酸式(碱式)滴定管中注入待盛液至液面以上,然后排出尖嘴处的气泡,将酸式(碱式)滴定管垂直放于滴定管夹上,调整液面至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并记录读数。

3.滴定终点的判断

例如:用已知浓度的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2SO3溶液,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当滴加最后一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或30秒)不恢复至原色,则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

4.滴定过程的基本操作

滴定过程中左手控制活塞,右手不断振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液体颜色的变化。另外在滴定过程中标准液的滴加速度为先快后慢、然后逐滴加入,直至达到滴定终点。

三 关于沉淀的基本操作

以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为例:Na2CO3+BaCl2=BaCO3+2NaCl对于该反应来说,加入BaCl2溶液的量并不确定,所以反应后溶液中Na2CO3可能反应完全,也可能剩余;若加入BaCl2溶液过量,则CO32-离子沉淀完全,此时溶液中会有过量的Ba2+存在。

1.沉淀是否完全

沉淀是否完全可以鉴别溶液中有无CO32-,具体操作为:充分反应后、静止,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然后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CO32-沉淀不完全;若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沉淀完全。对于该反应沉淀是否完全也可以鉴别溶液中有无Ba2+,具体操作为:充分反应后、静止,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然后加入碳酸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Ba2+过量,CO32-沉淀完全。

2.沉淀的洗涤

将沉淀置于过滤器中,沿玻璃棒向过滤器中注入蒸馏水直至恰好浸没沉淀,待水流尽,重复2~3次。

3.沉淀洗涤是否干净

对于上述反应产生的沉淀进行洗涤目的是为了除去表面的杂质NaCl,因此检验是否洗涤干净的实质就是鉴别洗涤液中有无Na+或Cl-的存在。具体操作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未洗涤干净;若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洗涤干净。

四 其他实验的基本操作

1.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

取一小片试纸放于表面皿(或点滴板)上,用洁净的玻璃杯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央,待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2.焰色反应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注意若要鉴别K+需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

3.结晶的基本过程

由溶液获得晶体的基本过程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4.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原理通常是想办法造成装置不同部位气体有压强差,并产生某种明显的现象。

例如:如何检查图1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如图2将导管出口埋入水中,用手掌或热毛巾焐容积大的部位,看水中的管口是否有气泡逸出,过一会儿移开焐的手掌或毛巾,观察浸入水中的导管末端有无水上升形成水柱(如图3)。若焐时有气泡溢出,移开焐的手掌或毛巾,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不漏气。

上一篇:初中数学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在农村初级中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