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视角的成都市宜居性建设探讨

时间:2022-10-09 02:13:40

基于环境视角的成都市宜居性建设探讨

摘要:中国目前已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面临着从粗放型城市向节约型城市的转变,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以节约资源、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创造更加适宜的人居环境。本文以成都市宜居性建设为例探讨。

关键词:环境质量、成都市、宜居性建设

1引言

宜居城市建设实践较早出现于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它不是一种运动或城市发展新阶段的标志,而是城市发展水平进入高质量阶段的一种必然,是随同城市建设过程生长出来,被逐步认识并因此开始频繁使用的概念。北京大学教授董黎明认为,宜居城市的基本条件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其次,市政、生活配套设施要齐备,尤其是公共交通要完备,要利于人们出行;第三,还应该包括社会环境因素,比如治安环境、人文环境、就业等。 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普遍开始重视宜居城市建设,近两年己经有十余个城市提出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因此,把宜居城市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大势所趋。

2成都市相关概述

“天府之国”―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中心城建成区面积283平方千米,城区人口452.6万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特点,成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成都市及周边的名胜风景更是举不胜举。幽

静的青城山、秀丽的峨眉山、神奇的九寨沟、古老的都江堰、磅礴的乐山大佛等都是游客们流连忘返的理想目的地。成都市陆续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地方首创奖”、“最佳范例奖”等。在《商务旅行》杂志最新出炉的宜商宜居世界城市的排名中,成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力克美国的波特兰、加拿大的蒙特利尔、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等世界名城,摘走世界第一的桂冠。与杂志排名相对应的是,成都市昨日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一万多名境外人员选择在成都定居、189家世界500强企业选择落户成都,各项数据表明,成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名城。

3基于环境视角的成都市宜居性建设策略

3.1强力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整治

成都市必须强力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落实扬尘防治措施,继续推进防尘“三大工程”建设,实施三环路、人民南路尘带和城郊结合部扬尘治理;推行工地物业化管理,中心城区工地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二、三圈层区(市)县要划定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及砂浆区域,全年实现中心城区、二圈层、三圈层散装水泥使用率分别达到76%、56%、49%以上;强化建筑渣土运输车辆管理,开展渣土集装箱式全密闭运输试点,2012年实现绕城高速内建筑渣土集装箱式运输;落实道路清扫“4311”作业法,加大道路保洁除尘力度。以实施环保标志管理为抓手,全面实施机动车污染防治,提高新车上户排放标准,完成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线建设,强化高污染车限行执法,全面推进高污染车淘汰工作。继续抓好嘉陵电厂污染监管直至关闭,加强绕城高速内及各区(市)县政府所在地燃煤控制区监管,坚决取缔违章占道露天烧烤摊点,从源头控制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继续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协调周边地区加强联防联控,减少秸秆焚烧对大气的影响,实现焚烧秸秆导致空气污染天数比2010年减少1天目标。实施加油站、油罐车、储油库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做好人工增雨工作,推进飞机增雨降尘。确保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5天以上;二、三圈层区(市)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9天以上,空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3.2建立企业环境行为和经济效益挂钩的新型社会评价体系

成都市的空气污染主要是中小企业排放的废气,成都市各中小城市建设宜人的大气环境,首先,要按照区县功能定位,确定区域环保工作重点和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各级政府落实环保责任。建立企业环境行为和经济效益挂钩的新型社会评价体系,引导企业自觉形成环保意识。从而促使企业建立内在的环保机制、产生内生的环保动力。以此制约企业的生产行为,发展“无公害、少污染、低消耗、高效益”企业,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实施“三区”保护战略,对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实施抢救性保护,对重要的资源开发区实行强制性保护,对生态良好地区实行积极性保护;此外,要尽快建立起我国生态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运用现代化监测手段提高对生态灾害的监测预报能力,以有效地减轻生态灾害造成的损失。

3.3保证城乡水环境质量

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建立准确、可靠的污染源及环境质量数据库。通过对过去垃圾填埋点、化工厂、传染病医院等污染源的调查评估。确定污染等级。并利用先进技术对污染源进行监控。以环境优美城镇建设为载体,完善城镇环境保护体系。推进城市工业小区和污染集中控制,保护重点水域、水系和基建农田,划定城镇水源保护地,保证城乡水环境质量。

3.4建设精美的城镇园林绿地

成都市应依托原有风景、园林景观,建设精美的城镇园林绿地,继续建一批城市重点园林绿地和公园。其他小城市要尽量创造条件,早日建设公园,扩大园林绿地,创造较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成都市各中小城市要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绿地认建认养认管活动、创建园林化单位活动、庭院绿化达标活动。大力建设城郊的生态林地和风景区,建立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镇绿地系统,塑造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形象。

结语

《中国21世纪议程---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提出:“人类居住区发展的目标是促其可持续发展,并动员全民参加,建成规划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优美,安静,居住条件舒适的人类住区”。根据成都市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实施总纲要,努力将成都建设成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和谐稳定的人居城市。城,依水而建;人,临水而居;人在城中,城在景中: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水融,城市现代化与环境生态化和谐共生。当然,宜居城市建设当然不能一刀切,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各具功能、各具特色、各具风格的多种城市类型。

参考文献:

[1]张文忠等.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北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海热提・涂尔逊.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殷京生.绿色城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浅探如何有效地抓好建筑施工管理 下一篇:浅谈“几何初步知识――圆的周长”的说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