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巅峰 世纪辉煌

时间:2022-10-09 02:07:25

创作巅峰 世纪辉煌

根据笔者的研究,在手绘的电影海报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电影海报无疑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因为它成就了中国手绘电影海报的辉煌。时至今日,当人们再来欣赏半个多世纪前的经典手绘海报,仍能让观者产生强烈震撼和视觉冲击力。那么,为何五六十年代创作的手绘电影海报有如此魅力和魔力,笔者以为,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众多的画家、美工师怀着满腔热情投身到电影海报的创作中,他们不计报酬,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海报艺术创作。据笔者观察,那时艺术家创作中有两支队伍,一支笔者称之为“正规部队”,他们是中国电影系统的美工师。如著名美工师颜地、石天、樊楠(女)、王延陵、李念淑(女)、海雄、焦焕之、谷梅(颜地夫人)、何建国等,这些美工师都是旧社会过来人,绘画功力深厚,有的尽管不是科班出身,全靠自学成材,像樊楠就是靠自学而走上美工师道路的。她创作的《六亿人民的胜利》(纪录片)、《南岛风云》(故事片)、《骄傲的将军》(动画片)、《杨门女将》(戏曲片)等海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并让观者看后回味无穷、刻骨铭心。至于颜地、石天、王延陵、李念淑、海雄、焦焕之、谷梅、何建国也是佳作迭出。另一支队伍笔者称为“特种部队”,这部分艺术家主要是国画家、油画家、版画家、漫画家等,如蒋兆和、叶浅予、黄胄、关良、程十发、黄永玉、张仃、胡若思、詹同、赵延年、廖炯模、华君武、郁风、蔡振华、郑克捷、孟光、何孔德、陈逸飞、赵友萍、沈尧定等。如此众多艺术家投身电影海报创作,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其次是电影海报的创作手法丰富多彩,除了过去常用的水粉画和摄影外,又将国画、油画、白描、版画、剪纸、连环画、漫画、雕塑、素描、年画、版画、卡通等运用到电影海报的创作中,如此众多的创作手法在以往是没有的,像版画《红色娘子军》、《林冲》、《英雄小八路》、《和北京五十万革命群众共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八周年》国画《早春》、《枯木逢春》、《不尽长江滚滚来》、《周信芳舞台艺术》、《中国花鸟画》,漫画《女理发师》,雕塑《白求恩大夫》、《贝多芬》,素描《谁是凶手》、《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连环画《金银滩》、《智取华山》、《列宁在十月》、《两家春》,剪纸《金色的海螺》、《尤三姐》、《钢琴伴唱红灯记》,白描《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等海报让人耳目一新、百看不厌。

再次是这一时期无论美工师还是艺术家都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经典海报,如美工师中被誉为“海报泰斗”的颜地,他创作的《南征北战》《梅兰芳舞台艺术》(下)《刘胡兰》《金银滩》《保卫胜利果实》《翠岗红旗》《内蒙人民的胜利》《葡萄熟了的时候》《大地重光》《光芒万丈》《拾玉镯》等众多海报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至今仍大受藏家的青睐和追捧。而石天的《赵一曼》、《人民的战士》,王延陵的《智取华山》、《淮上人家》,李念淑的《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结婚》,焦焕之的《渡江侦察记》《梅兰芳舞台艺术》(上)《抗美援朝》(与王延陵合作)。海雄的《鸡毛信》《平原游击队》《夜半歌声》,谷梅的《土地》、《少年游击队》,陈述的《铁道游击队》、《护士日记》,何建国的《梅兰芳》、《姹紫嫣红》等海报脍炙人口,经久耐看。同样,其他门类艺术家创作的海报也是精彩迭出,像蒋兆和的《马兰花开》海报以写实造型取胜,程十发的《枯木逢春》和《火烧圆明园》海报以线条取胜,《林则徐》海报以气势人物取胜,黄胄的《阿娜尔罕》以速写人物取胜,关良的《周信芳舞台艺术》以神取胜,胡若思的《红楼梦》以工笔色彩取胜,詹同的《女理发师》以人物夸张取胜。从中可以看出艺术家们八仙过海,各有千秋,各具特色,许多海报即使几十年后重温仍具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

总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手绘电影海报影响很大,不少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乃至几代人,它令人难忘、令人回味、令人骄傲。如果用“创作巅峰、世纪辉煌”来概括,恐怕是再恰当不过了。(责编:石晓)

上一篇:永远的雷锋 下一篇:The Big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