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时间:2022-10-09 01:26:23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模式探讨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一、确立阅读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近来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老师经常根据教学参考解读文本,然后再向学生灌输,以为这是最权威的解读,也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捷径。其实,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这只是老师的阅读,而不是学生的阅读,更不是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更新观念,必须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我建构,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关系学生终生的一件大事。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学习,从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书本的学习,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方向与合作学习,然后把收集到的资料、书籍等加以整理,进行专题阅读活动。如在《颂春会》一课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由教师的鼓励诱导逐步到学生自发搜集关于春天的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分别阅读了有关咏春、惜春以及其他描写春天的诗词文赋,然后合作交流《春》、《燕子》、《报春花》等美文名篇,以及《咏柳》、《江南春》、《早春》、《春日》等优秀古诗和更多的有关春天的童谣、妙语佳句等。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阅读,积累内化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且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了自主合作学习的力量和乐趣,感受到自主合作成功的喜悦,也提升了学生合作、交流、协调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从小培养兴趣,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不尽。小学语文教材里,记叙文和文学作品占了大部分,这些课文写人、记事、绘景、状物,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精练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文章里生动的记叙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子唤起相应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这时,他们就会被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他们就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阅读当中得到乐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十分尊重、爱护和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作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来抓。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朗读是一种最常用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很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朗读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获得思想的熏陶,又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传递,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能只用一种形式、一个腔调,要想办法让学生对朗读怀有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课文不同的体裁,分门别类进行朗读训练。如童话,我采用让学生表演课文的方式讲故事;在学习散文时,我采用配乐朗读的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到如诗如画的场面;对人物对话较多的文章,我采用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比比谁读得最精彩,比比谁读得最有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常常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交融的氛围,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能全身心地投入,从内心真正感悟到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受到心灵美的熏陶。同时在教学中我采用领读、范读、赏读、赛读、表演读、诵读、自由读、配乐朗读、评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个性,展示朗读的天赋,更加喜欢朗读,从而培养起阅读课本的兴趣。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贵在改变过去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超林.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浅探.《素质教育论坛》,2010年 第12期

[2]韩晓梅.浅谈小学阅读教学模式与方法.《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 第5期

上一篇:用于高可靠性医疗应用的混合信号解决方案 下一篇:全家人的3D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