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大讲堂之锰

时间:2022-10-09 01:19:18

营养大讲堂之锰

锰,是一种常见金属,广泛应用于冶金等领域。但您可能不知道,锰也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含量甚微,但在肝脏、骨骼、脑、肾脏、胰脏、肌肉等处都能找到它的影子,在肝脏和血液中还储备了一定量的锰,以备不时之需。那么,锰在人体中都有什么作用呢?

锰的生理功能

锰是维持人体健康的一种营养素,有很多重要的生理作用。

锰是人体内多种有重要生理作用的酶的组成成分,或者作为酶的激活剂起作用。因此,锰参与、促进和增强许多重要的代谢反应,如脂类和糖类的代谢,使维生素能顺利地被人体利用等。此外,锰还与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密切相关。

锰是构成骨骼必需的物质,同时可促进骨的形成和生长发育。锰还可传递遗传信息,增强内分泌功能,维持甲状腺的正常功能,促进性激素的合成。缺锰会导致骨骼畸形、生长发育停滞、智力下降。对于成年男性,缺锰可造成减少、减退,甚至生殖功能障碍。

锰可刺激红细胞生成素生成,促进骨髓造血。

锰还是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组成成分,MnSOD在自由基的生成和灭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锰与人体老化密不可分。

锰还可能与维持脑部正常功能息息相关,而且对早老性痴呆症具有一定疗效。

锰缺乏的危害

一般说来,以谷类和蔬菜为主的荤素搭配的膳食,基本可以满足对锰的需要量,不易出现锰缺乏。但由于现代社会食品加工过于精细,或以乳及乳制品、肉类为主食时,则往往会造成锰摄入不足。除了消化道疾病可影响锰吸收外。食物中钙、磷、铁等成分过多均可干扰锰的吸收,引起锰缺乏。当正常人出现体重减轻、低下、头发早白时,就应怀疑锰摄入不足。研究发现,在骨质疏松、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癫痫、创伤愈合不良的患者中均存在锰摄入量少,血锰、组织锰过低的问题。

一提到骨质疏松,大家就会联想到缺钙,殊不知缺锰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一大诱因。锰是合成黏多糖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而黏多糖是软骨和骨组织的“支架”。如果缺锰。就会出现破骨细胞活性增强,而成骨细胞活性受抑制,妨碍成骨作用,可导致骨质疏松,并易使骨组织失去支撑,导致骨骼的畸形生长,软骨受损。其结果就是,老年人疲劳乏力、腰酸背痛、牙齿早脱、易骨折,而儿童则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骨骼畸形。

锰缺乏可影响生殖能力,严重缺锰时可致男性雄性激素分泌减少,甚至不育症。妊娠期妇女缺锰对胎儿的健康发育影响更大,可能使后代出现先天性畸形。很多研究表明,母体缺锰会使后代产生多种畸变,尤其是对骨骼的影响最大,常出现关节严重变形的畸形儿,而且死亡率较高。

锰缺乏除了可造成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和骨骼畸形外,对儿童最大的危害是干扰大脑发挥正常功能,影响智力发育,可造成儿童显著的智力低下,并易患多动症。甚至诱发癫痫和精神分裂症等。

此外,锰缺乏还将导致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降低,使糖耐量受损。影响糖代谢。

锰中毒的危害

人体内缺锰会引起锰缺乏症,但锰过多又可造成中毒。一般来说,从膳食中摄入的锰是无毒的。锰中毒多发生在长期接触锰化合物时,如采矿和精炼矿石的矿工身上。如果生活或工作环境中锰超标,则会损伤人体周围神经系统。此外,在肝功能受损、胆道不通畅或两者兼有的病人中也曾发现锰中毒的现象。

锰中毒的早期表现为疲乏无力、头昏、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情绪不稳定(抑郁或激动)。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出现下肢有沉重感、无力、行走困难、走路晃动、身体前倾、步态不稳、后退行走困难。重度中毒还可出现言语障碍,语言含糊不清、吐字困难、说话不连贯,表现为“口吃”,表情呆滞,发笑不自然。晚期重症可出现面具样面容,肌肉僵直、肌张力增高,尤其是出现明显的肢体震颤、书写困难,字越写越小(又称“小字症”),有时还会出现发热和呼吸困难。

预防锰中毒的根本措施是预防锰污染饮食和环境中的锰超标。如有锰中毒应尽快到医院诊治。

锰的食物来源

锰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富含锰的食品有茶叶、小麦胚芽、坚果及干豆,蔬菜和干鲜果中锰的含量略高于肉类、奶类和水产品,一般粗粮较细粮含量多,越精制的粮食含量越少,面食较米饭含量稍多。糙米、米糠、核桃、麦芽等含锰较多;花生、木耳、口蘑、紫菜、马铃薯、大豆粉、葵花子、莲子、松子仁、榛子、麦粉、高粱等也含有较多的锰;动物肝、大多数蔬菜也含有锰。精制的谷类食品、肉类、鱼类、蛋类、奶类食物中含量较低。动物性食物虽然含锰量不高,其吸收率却较高,所以依然是机体所需锰的良好来源。

锰的适宜摄入量

我国居民成年人的锰适宜摄入量为每天3.5毫克,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每天10毫克。但目前还没有足够的依据可以拟定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及乳母的每日锰参考摄入量。

上一篇:教师健康饮食守则 下一篇:庆寿要合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