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博的学习型社区构建初探

时间:2022-10-09 12:25:21

基于微博的学习型社区构建初探

摘要:微博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互联网应用,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论文从微博的特点出发,详细阐述了其给现代化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就如何将其应用于学习型社区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个基于微博的学习型社区应用模型,同时对其在应用过程中所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微博; 学习型社区; 教师; 执行控制; 反馈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8-1671-03

网络社区是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社区中的一种,学习型社区以网络跨越时空的特性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更为公开和自主的学习环境。在这种学习环境中,网络学习型社区的参与者,包括学习者、教师、专家及辅导人员共同组成了一个相互交流合作的学习型团体,在这个团体中,成员之间可以利用网络所提供的各种便捷工具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获取所需达到学习的目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彼此影响、彼此促进、相互进步的人际关系[1]。

微博(Micro Blog)作为一种协同技术正受到来自于各种不同领域人们的青睐,同样也包括来自于网络学习和教育领域的人们[2]。因此,如何将微博这一新兴事物与网络学习型社区相互结合,加以利用,充分发挥彼此功效,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微博的特点及其为现代化教学带来的机遇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而基于微博的学习型社区的教学模式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动参与者、教师由主导转变为引导的教学模式[3]。微博所带来的教育模式的变化,主要来自于其如下特点及其为现代化教学所带来的机遇。

1.1 微博的便捷性

微博的使用者能够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需要,随时随地记录生活中的事件并进行,这也是微博时代的典型特征之一[4]。也正因为如此,较之以往的传统媒体或者博客而言,微博的使用无需审批、门槛更低、更具便捷性。因此,微博内容共享的便捷性使得信息的传播更为及时快捷,从而更大地刺激了信息内容的产生。因此,如果能够充分将这种便捷性利用在学习型社区的构建中,发挥社区内成员的积极性,将使得学习型社区的内容更为宽泛,参与者更加积极,从而避免原有学习模式中参与者被动参与的局面。

1.2 微博内容的实时性

微博平均一秒钟都会更新成千上万条信息,用户可以随时了解所关注对象的状态,实时进行信息交互。并且微博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所感兴趣的关注对象,无论对方是否选择被关注,双方都能够进行互动交流。因此,开放性的微博内容也增强了微博交流的实时性,从而打破了原有学习社团固定时间进行学习交流的传统模式,使得交流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1.3 微博参与的互动性

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微博具有信息交流互动,使用者主动接收相关消息的新型传播特性。与此同时,微博不再利用原有互联网沟通的传统模式,通过各种移动设备,参与者可以利用相关终端应用参与到自己所感兴趣的话题讨论之中。微博高度互动的特点使得微博中信息的传播具备了裂变性,即:微博信息的参与者,通过评论、反馈和传播,使得信息如同原子裂变一般快速传递并形成广泛讨论[5]。因此,充分发挥微博参与的互动性,能够大大提升学习型社区中相关话题的参与度,活跃学习气氛,营造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

2 基于微博的学习型社区构建

在微博环境中进行学习,学习的范畴已经不单单只发生在个人层面之上,而是通过所建立的社区及兴趣所在进行互动式的学习,学习的本质已经变成了一种通信交流的过程。为了充分利用微博便捷、强大、人性化的信息交流特点,从教学互动中影响学的教学内容传递、内容处理、内容管控和内容反馈四个方面出发,建立如图1所示的基于微博的学习型社区的模型。

2.1 组织管理和前端分析

首先,教师或学校管理人员通过在微博中申请注册官方账户,为学校开辟一个专属的学习型社区微博,并从顶层对该注册账户进行组织和管理。其次需要从学生对现有知识水平的认知、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等角度出发,确定学习的内容和难易度,并进行划分。

2.2 骨干维护和模块化运行

为了充分发挥在校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用类似现有校园中学生会的管理模式,由学生具体维护教师所划分的教学内容,并依据这些教学内容再进一步分为各个讨论的模块或具体的应用形式。图1中“微博平台下的信息交互”的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其中,讨论交流可以利用微博平台中的“话题”工具展开;资源共享可以利用微博平台中的“微盘”(网络硬盘)加以实现;公告可以利用微博平台中“私信”完成。

2.3 执行控制与反馈

为了保证学习效果,教师必须对学生在基于微博的学习型社区中的学习情况进行控制,同时根据早期制定的预期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梳理。其次,为了保证学生在学习型社区中的学习效率,教师还应该时刻掌握学生在社区学习中的言行举止以及行为动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把我学习方向,保证学习过程中主题没有偏离正轨,同时对有碍学习效率的情况通过私信功能在私下进行及时纠正和引导,从而保证社区学习环境的健康性和学习成果的有效性。通过执行控制与反馈,总结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并为接下来制定新的学习目标提供更为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2.4 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互动

传统的学习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只局限于教师,学生之间几乎没有资源的共享、交流以及互相评价。这种评价模式下,教师要对很多学生进行评价,难免会出现思想倦怠或评价不明确的现象,会造成评价失真,不利于学生的积极发展。在微博环境下的学习活动中,社区成员之间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流、沟通与共享,通过对其他成员微博内容的评论实现社区内的点评与互评;学生也可以通过浏览查看社区内其他成员的微博内容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发现差异、查漏补缺,进而在自评中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社区内成员通过对他人进行评价来煅炼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也会结合学生互评和自评的信息,参与到讨论中并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使得评价更为公正、合理、切合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这样,社区中的每个成员,互相取长补短,交流心得,分享学习资料和资源,使学习过程成为共享和提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2.5 教师引导社区中的重要作用

在微博环境下进行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可能会对新学习环境好奇,易被微博各类新鲜有趣的内容所吸引。这个时候,教师在下达具体任务时,应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程学习上。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要实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监控,及时查看学生微博更新的状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解决他们咨询的问题。另外,教师还应该不失时机的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还可以通过“私信”的功能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辅导。

3 结束语

在微博客环境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为教学进行引导,基于微博的学习型社区建立了一种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模式、教师指导教学活动的新型的面向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有效率的进行学习,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微博模式下教师可以点面兼顾,即掌握学生学习的主流形式,又能照顾到个体的差异,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得到关注和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引导整个学习活动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新明.网络学习社区的概念演变及构建[J].比较教育研究,2003(5):55-60.

[2] 蔡容华.微博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7):1680-1681.

[3] 张萍,李华肠.基于微博的协作学习模式探究[C].2011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424-428.

[4] 魏亮,周旭,李永珊.基于微博客环境下的学习模式初探[J].硅谷,2012(6):175-176.

[5] 余文.传统媒体与微博的融合现状与趋势[J].业务研究,2012(5):108-109.

上一篇: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点滴谈 下一篇:促进学生语言积累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