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过,师恩难忘

时间:2022-10-09 10:08:57

白纸黑字写着:“海平学弟惠存!”赠送我书并留有此言的不是我的师兄,而是我的大学老师――国内知名的微型小说理论家刘海涛。

成为他的学生,当初并不是我所期望的。

我打小就发了愿要当记者,特崇拜水均益,于是在高州二中读高中时就当校报主编,高考第一批次就只报“兰州大学”,信誓旦旦要做水均益的校友。

后来我被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录取,但我依然还做着记者梦。“做不了校友,做同行也不错!”于是我大学的心思和精力大都花在了学习新闻理论和进行新闻创作上,成天呆在学校校报编辑部,假期则到报社实习,本专业的课几乎给荒废了。

大二第二学期,学校规定要报选导师,而这导师将指导自己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完成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心不在学习上,加之知道自己学艺不精,我就一门心思打起小九九――找一个对学生好一点,容易让学生通过的老师。而传闻中,刘海涛教授就是“非常宽容的老师”之一。但因为刘教授是国内赫赫有名的学者,报名的都是系里的“牛人”――成绩表现都好者。一打听,我就胆怯了,想碰碰运气,报了名。后来,老师收我为“徒”了,全系也只有七个学生有这样的好运。

第一次见面,是在刘教授的办公室。我们七个新录取的学生怯生生地坐在沙发上。刘教授是学校的副校长,他的办公室比较宽敞,他拉了一把椅子坐在我们面前,给我们介绍我们同门师兄师姐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谁的学年在哪里哪里,谁成为了这个领域的新星……同伴们都听得激情澎湃,而我则有些心不在焉,一心就想着怎样可以让自己在毕业后顺利当上记者。然后,刘教授还给我们分发他已经准备好了的书本。我只记得他把书递给我时,对我说:“海平,这作家目前国内还没有太多人关注,你认真研究他,很容易出成果。”

现在看来,他一心为我好,而我却没有领他的情意。我把书领回来,就扔在书架的最上面,临近交论文前一周才翻出来,拍拍灰尘,熬夜凑字数。交一稿时,刘老师对我说:“海平,我知道你每天都忙于采访写稿编辑,但还是希望你能够在学业方面能够有所成就。”我知道,一稿写得“太烂”。后来,又从其他人口中得知,刘教授一直说我有希望出点成就。但我还是没有领他的情意,应付着完成了学年论文、毕业论文。

转眼就毕业了,在离校的那天中午,我接到了刘教授的电话。他叫我到他办公室去一趟,有些东西需要交给我。当我到达他办公室时,门已经打开,而他正站在门口等着。我知道他那几天一直有各种各样关于毕业生的会议要参加,而挂钟上显示着十二点二十分。“海平,我早就想找找你了。刚开完会,坐,坐!”我坐在他的对面,他递给我一本《文学写作教程》。书是他写的,扉页上写着:“海平学弟惠存!――刘海涛05年6月25日。”他用右手摸着脸对我说:“因为你太忙了,所以很多事情都不敢叫你做,错过了很多机会,太可惜了!”

他知道我终究没当上记者,和大多数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一样做了一名普通教师。而我,每每走进学校,一次次走上讲台,对着一帮帮稚气的孩子,我就会想起刘老师用右手摸脸时的那瞬间的惋惜,就会想起他对我的好。

转眼,毕业四年了,还常听一些师弟师妹说起刘教授在他们面前念起我,他们总是不解,为什么刘教授言语里总是有一丝丝的惋惜,而我却一点也不惋惜,因为我已经从刘教授那儿“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

人生易过,师恩难忘!

(选自soso教研创soso.省略)

赏析:

学生们都叫我“坤哥哥”,而我这年轻的“80后”老师也乐于弯下腰来,跟“90后”的学生平等交往,努力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好老师、朋友乃至于偶像。但我知道,同学们希望老师甚至所有的长辈都能够走进他们的内心,最大限度地关注他们的每一次思想翅膀的扇动;而我却远远没有走进他们的内心。

本文作者苏海平是我大学的舍友,而刘海涛教授也是我的老师。现实中的刘海涛教授是很多学生、文学青年的偶像,虽然他的学生苏海平没有顺从他的指导,给师生俩都留下了遗憾,但他们却建立起了一种真正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刘教授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一位怀着记者梦的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维护了学生的梦想,用自己的方式去激励着学生。或许,真正的老师是用心灵去影响学生的!

弱弱地问一句,你遇到过叫你“学弟”的老师吗?

上一篇:快乐暑假去“淘金” 下一篇:难忘的八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