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人性化管理与教学帮助

时间:2022-10-09 10:07:57

中专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人性化管理与教学帮助

摘要:近几年,中专生的队伍迅速扩大,各种各样的中职院校不断建立,由于中专生的文化素养不高,行为习惯相对较差,中职院校的管理和教学就面临很多问题。本文结合中专生的人格特征及其成因,提出一些人性化的管理教学意见,希望能给中职院校的管理与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专生 人性化 管理 教学

中专学生大部分都是刚从中学毕业的十六到十八岁的青年人,这个时期的青年还处于“心理断乳”阶段,是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的时期。中专学校相当于职业培训,学生通过学习,具有一技之长,然后进入社会参与就业竞争。他们普遍有一种随遇而安,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六十分万岁的“知足常乐”现象。学生无心上学,觉得读中专是一种浪费,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小说、聊天、考试作弊等的现象成为家常便饭。个别中专学校出现生源紧缺、招生不足的现象,更有甚者,个别学生已报到上学又退学,中途辍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一般来说,中专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少年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重要阶段,有人称之为“狂飙期”或“极不稳定期”。

一、中专学生的人格特点及成因

1.文化素质较差

在上个世纪90年代,高考难度大,读上重点高中最终也很难考上大学,因此在初中毕业的时候,就会有部分基础好的学生会选择考取中专。而现在随着高考扩招的逐步推进,考上大学不再是难事,这样就使得现在的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

2.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

正是由于文化素质较差,中职学校学生在学习上的挫败感非常强烈。很多学生坐在教室里,也不是因为自己想要来到学校,或是喜爱这个专业,多数都是家长要求孩子来学校,甚至有些孩子来学校读书家长是付工资的。没有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后面的学习就成为了难题,这也给中专生的管理带来了困难。

3.学习习惯差,不求上进

有些学生读中职,是不想太早就业,有些则是觉得在家里自己一个人也不好玩,他们中间有部分人没有任何学习目标,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这些学生的课余时间宁愿选择发呆,也不愿看一下书本,偶尔拿起课本看书的也是一边玩一边看,很少做到专心致志。

4.教师和家长关心重视不够

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心理存在或多或少的自卑,再加之家长和教师的管理方式不合理,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叛逆。针对中专生的这种特点,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予关心、爱护,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以保证他们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引导下,健康成长。

二、中专学生的人性化管理

1.管理者重视人性化管理

(1)思想上重视。要管理好中专学生,必须从领导者开始重视中专生的人性化管理,师生之间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但是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所以从管理者到教师都应该坚持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欲成才,先成人”。

(2)行动上落实。只是思想上重视了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要落实到行动上。行动上的落实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举办活动。如举办讲座、文体等活动,内容可涉及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感恩奉献等。通过活动,给他们以关爱,层层深入,逐步引导中专生处理各种心理矛盾,调节紧张心理情绪,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业不断进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第二,调整课程设置。中专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所以在教材的选用上应该根据中专生的特点选择相对简单,易于理解、掌握的教材,课程内容应该相对精简,课时安排也应该相对减少,教学设计等方面也应该作调整,不能用普高学生的教法来对中专生进行教学,不然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应该相对增加中专生的课余活动,抓住中专生学习兴趣不好,爱玩的特点,开设他们喜闻乐见、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建立严谨的管理体制。严谨的管理体制可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笔者认为可以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实行教书育人责任制,把教学、德育、管理、后勤服务等工作分派给各个相关管理部门。总之,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包”给相应岗位的每个教职员工,各个员工各司其职。

2.班主任队伍建设,师生沟通

班主任是中专生学习和生活中最贴近的人,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直接管理者和组织者,所以必须建设优秀的班主任队伍。可以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培训,让每个班主任老师不仅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还要对学生充满爱心,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生活上的问题,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也应该培养好学生干部,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建立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各个班干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为中专生的成长和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3.家校沟通

家长把孩子交给了老师,心里总希望孩子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重视,能在各方面有好的发展,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孩子上学期间,家长和学校、老师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交流,家长可以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可以告诉老师,孩子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有什么特长,有什么爱好,请老师在哪些方面加以培养。这样老师更加了解孩子,孩子也会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和关心,既有利于孩子的学习进步,又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4.严肃班规校纪,刚柔相济

十五六岁的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还不是很强,尤其是中职生,行为不规范,自身素质较差,在学校的学习压力较小,很容易对自己放任自流,缺课、打架现象时有发生。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上应该是柔性的,既要体现出对人的要求,又要尊重人和信任人。在处理手段上,应以“教育为主”,当学生违反规章制度时,在处罚上应强调“治病救人”。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错误,避免照搬制度生硬处罚。这些学生可能就会在教师对其的信任和暗示的眼光里感悟教师的用心,找回希望,找回自尊,努力去克服和改正自己的不足。但是如果只片面地强调采取非强制性的柔性管理,管理者对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把握不好易导致管理秩序失去控制,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可见,离开刚性管理来谈管理和离开柔性管理来谈管理都有一定问题,应该做到“刚柔相济”,这才是提高其正确性、民主性与人性化程度,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

三、人性化管理与教学帮助

有好的学校管理,才有好的教学,只有管理跟上了,帮助中专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学才能突飞猛进,学生才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人性化的管理为管理好学校师生,尤其是管理好学生保驾护航,人性化的管理促成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为有效的教学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由于中专生大多数的文化素质较差,行为习惯相对较差,所以对中专生的管理应该特别关心、爱护,针对他们特有的心理特质,从管理者的决策、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家校沟通和严肃校纪班规这四个方面加强管理,从而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保障,促使中专生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宗波.对后进中专学生管理过程中人性化的管理与教学帮助[J].安徽省宿州卫生学校,2011,45:189-189

[2]崔丽君.职业中专“后进生”管理模式的探索[J].素质教育论坛,2011:87-95

[3]朱新建.中专后进生的类型与转化措施[J].职教论坛,2002:56-61

上一篇:浅谈经济发展中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下一篇:现代化进程中的彝族“密枝”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