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时间:2022-10-09 09:07:35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更是学生学习知识最有效的方式,教师课堂教学的得失关系到学生学习的优劣,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特作了如下一些研究,以供大家分享。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一、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以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过程单调,手法单一。即制约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现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了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素质教育的优越性,有些教师在多媒体的使用上过于泛滥,在不是很需要的情况下,使用多媒体会给学生带来无谓的刺激,学生容易疲劳。不但没收到实效,而且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而有的教师设计活动过多,使各个活动不能完全展开,学生也来不及把活动的收获和感悟表达出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学会用尽量少的素材和活动,去达到最高的效益。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我给每个小组发一个可以拆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的圆柱形纸筒。通过小组的观察和拆解很快明确了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的和,两个底面是圆属已有知识,而侧面积就通过重复拆――组――拆的操作不断呈现出长方形的宽等于侧面积的高,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的情形。学生很快推导出侧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推导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这时利用多媒体直观的呈现出长方形和侧面积各部分相互对应的面积公式)。到练习巩固环节我还是利用这一学具引导学生计算拆去一个底面的表面积,拆去两个底面的表面积。整个过程就一个实物学具素材最少,而且它与多媒体呈现圆柱体相比较即不缺少动态,又更真切、直观、立体。活动的设计是操作的节节推进,探讨的层层深入,思维的步步升华。而多媒体的利用重点是呈现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转化过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知识是小学数学思维发展的载体,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使数学思维与数学知识相互促进,同步发展。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既能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又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学习效果随之得到提高。

1、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维。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习的思想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此外,还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操作情境,形成乐趣,提高思维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等实践活动,引导、发展学生思维。

2、变换思考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一些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较单一。因此在教学中,要精选习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在解法上不拘一格,并注意从多种解法中对比分析,尽可能采用灵活的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围绕同一问题,让学生不断变换角度去思维,拓宽思路,并让学生对比分析,选择最优方法,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地设计发散式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转变教学观念,以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教育改革新思想、新观念,只有真正融入教师的脑海和行动中,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其生命之树才能常青。例如:义务教材 “笔算乘法 ”中的例题: “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重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教材在讲过 ” 25×674 = 16850(千克)”以后,接着又给出 “也可以这样列算式 : 674×25=16850(千克)”。这是以往小学数学教材中从未出现过的解法。甚至有的学生这样做了,教者一概视为错误。其实不然,因为事物并非一成不变的,所列算式:“ 674×25 ”我是这样理解的:从674袋面粉中,每次每袋取1千克并放成一堆,则一堆重674千克,而重复刚才的工作,总共可得25堆,要求总重量,故列算式674×25=16850(千克),完全符合情理,而且在学生已经理解整数乘法意义的前提下,教材灵活地给出这一解法,正是对传统解题方法的一种突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学生就乘法应用题在计算上提供了新的天地,也可以说是一种 “松绑”。因此,教材不断地变革,我们的教学观念也相应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 “走样 ”。

四、搞好课堂气氛 ,提高学习效率。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结束语】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著追求的目标。今后我将坚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为上好每一节课,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上一篇:探析网络新四字词“喜大普奔”的产生和认知机... 下一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