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伦理困境及其对策

时间:2022-10-09 08:37:02

浅析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伦理困境及其对策

摘 要:以网络、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正在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存世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精神面貌。然而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新媒体也为各种消极文化和思想的滋生及其扩散提供了温床,正在挑战信息传播的传统伦理架构。当前在新媒体语境下存在着诸多传播失范的现象,需要我们正确面对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伦理;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148-02

一、认识“新媒体”

新媒体(New media)的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省略)惊现两张疑似影视明星钟欣桐(阿娇)、陈文媛与陈冠希之间的不雅照片。随后,尺度更大、更令人瞠目结舌的不雅不断上传,涉及包括张柏芝等人气明星在内的明星20多人,前后共有400多张不雅照片被上传到网站上,被数目惊人的网民群体哄传、下载、传播,给当事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其原因竟是陈冠希将笔记本电脑送去维修时被店员窃取了照片信息。这就是轰动一时的“艳照门”事件。

而后,2010年“中国第一车模”翟凌(昵称兽兽)的三段不雅视频再度轰动网络。“兽兽门”事件只是翟凌前男友出于报复心理将二人热恋时的亲密照到网络上,但是事件曝光后,很多网络媒体对此事件进行了大肆渲染的报道,这些报道很大程度上吸引了网民的好奇心和猎奇心理,导致了事态的蔓延。

早在2007年6月出于流氓兔(网络)集团公司旗下网趣,后来在猫扑论坛上逐渐兴盛起来的“人肉搜索”早已是众人皆知,尽管人肉搜索最初是以“正义使者”的身份走上网络舞台的,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的价值判断的改变,人肉搜索逐渐变成了网络暴力的表征,引起了众多人的恐慌。这是因为,人肉搜索是不同于传统的百度、谷歌之类的机器搜索引擎,而是通过互联网这样一个覆盖全世界的巨大信息网,在人与人的互动搜索中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一般是网友在网络社区或者论坛上提出问题,然后广聚五湖四海的网友提供相关信息的搜索机制。2006年的“虐猫事件”就是网民通过人肉搜索一名用残忍手段虐待猫的时髦女性来伸张正义的典型事例。但是随后,由于人肉搜索的巨大网络力量迎合了网络用户虚拟环境中的个性价值实现需求而逐渐地走向了网络暴力的极端。如2006年的网络游戏《魔兽世界》“铜须门”事件、2007年的“最毒后妈”事件等,都是由于虚假信息的传播,而不知真相的网友出于对技术的盲从和盲目的维护正义的感情冲动最终成为被利用的工具。

此外,网络环境中,大量虚假的、未经事实证实就被的信息充塞着网民的视线,难辨真假;网络新闻报道中的过度娱乐化现象使得新闻早已失去了本有的价值,而成了一味地迎合受众娱乐心理的信息传播载体。

不难发现,互联网所运用的网络技术有着容易造成传播伦理困境的“天然环境”。比如,网络采用的是特殊的离散结构,没有中心和界限,不受任何组织机构的控制,个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网络行为模式,而同时,网络又可以使所有在网络上活动的人联系到一起,网络技术崇尚的是系统开放性与符号性,强调言论自由和人际的虚拟沟通,这就满足了现代社会生活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下的人们内心对个人价值的诉求以及忙碌疲惫下的个性放纵需求。而网络传播的特殊性,如信息消费的时空隔离,信息消费的匿名性、虚拟性,网络“把关人”缺位,技术规范的要求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以及政府对网络传播的制度规范体系建设不到位等都是造成以上伦理困境的重要因素。

(二)手机传播的伦理困境

手机媒体在20世纪末开始被定义为“第五媒体”。手机作为新兴媒体的代表,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手机媒体将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终端设备的技术问题等限制,实现了用户与信息的同步。而无线移动的无限双向交流又使得手机成为信息传播最为便捷的媒体。此外,手机终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手机越来与具有大众媒体的特征。手机这种既能随时随地接收信息,又能个人制作发送信息的强大互动性和参与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播过程中的伦理规范形成了挑战。

在手机媒体的传播伦理困境中,垃圾短信是目前影响比较大的问题。据新华网报道,2008年4月28日开通的“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7个月共受理垃圾短信举报708314起,占手机短信总举报量的八成以上,月均受理垃圾短信超过10万起。据统计,至2009年,国内手机用户已超7亿,而每天发送的垃圾短信则达到8亿,手机媒体正在逐步地成为媒体价值观堕落的“重灾区”。手机垃圾短信的频繁出现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在这些垃圾短信的传播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侵犯个人隐私问题。此外,垃圾短信逐渐地成为不法分子坑蒙拐骗、敲诈勒索、贩卖违禁品等违法犯罪的工具和温床,导致很多人受骗上当、财产损失。而垃圾短信中又以黄色信息居多,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尤其是侵蚀了青少年群体的道德价值观。

此外,新媒体的技术高端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一些媒体一味地追求海量的新闻供应量和及时的新闻供应速度,使得一些不确定性、虚假的新闻时常出现,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开始经不住推敲。一些新闻机构或商业机构为了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有意虚构新闻事件,或故意把某些不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加以修饰、夸大,并借助媒体工具进行密集报道,大肆地进行新闻炒作。不难发现,新闻媒体机构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为了获得进一步地发展,不得不进行市场化经营,广告收入对媒体的影响与日俱增,在此影响之下,扩大媒体影响力就成了媒体策略的主要思路。而与此同时,新媒体构建起来的新型公共领域使得人们拥有了获取奇人异事并广泛进行传播的手段与空间,于是当下的社会新闻日益陷入“泛娱乐化”的泥淖,新闻内容上偏向软新闻,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有煽情性、刺激性的刑事犯罪、暴力事件、体育新闻、明星踪迹、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目标,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一味追求趣味性,“标题党”泛滥,只求吸引眼球,甚至内容与标题大相径庭。

二、关于构建与规范新媒体传播伦理结构的对策思考

综上所述,当前传播伦理的失范现象一是由于新媒体的技术特点带来的信息传播范围扩大、速度加快以及对受众影响加深所致,二是由于在新媒体传播语境下,市场效益的指向要求作为“商品生产者和加工者”的媒体关注受众需求、高效提供新闻资源所致。而这些困境究其根本是由于媒体的市场化经营,受利益的驱使。但是这种媒体市场化的趋势确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需要正视这种现状,从传播过程的各个渠道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更大的伦理危机的出现。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浅见:

(一)媒体自身要加强自律意识,构建良好的媒介品牌形象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体制下,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最重要的还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承担起弘扬正气、引导舆论,传播知识的社会责任。尤其在当前的转型期,社会经济的各种机制和体制都在转变,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道德规范等都处于变革和重塑阶段,人们充满机遇的同时也充满了危机感。而利己主义、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社会风气有所抬头,也必然会影响到新闻从业人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使新闻道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会主动地改变媒体市场化经营导致的上述问题,也能够主观地净化新闻传播的市场环境,向大众提供更多有益的、趣味性、人文化的信息而不是让黄、赌、毒等垃圾信息充塞着大众的视线。

(二)政府必须扮演好“调节者”的角色

政府掌握并承担者着宏观调控的权利和责任,首先要针对新媒体带来的媒介融合趋势,进行新闻资源和传播手段、传播工具的有效整合,国家目前正在试行的“三网融合”正是实现该目标的有效手段。如此一来,可以规避媒体市场化经营下的竞争导致的一系列伦理失范现象,还可以有效促进新媒体的高效发展,为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动力。其次,政府也需要通过制定颁布实施传播法律法规,形成规范有效的传播体制,加强对新闻市场失范现象的监管和整治。对此,政府还可以通过媒体自身的公共监督作用对政策、法律法规的实施进行有效监督,以防纰漏。再者,政府还要通过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强思想文化上的引导,引导受众建立良好的媒介使用观念,促进公众对新媒体的健康使用。

(三)受众自身需要明辨是非,形成良好的媒介素养观

新媒体的发展为受众提供了良好的舆论平台,故而受众更应该提高自身的素养,通过正确的道德的方式与媒介进行沟通与互动,有效地分析、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对虚假、丑恶的信息进行批判。如此一来,就可以有效杜绝新媒体传播的伦理失范现象。

参考文献:

[1] 石磊.新媒体概论[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 张国良.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媒体传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 李琼瑶.从伦理视角审视新闻娱乐化[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9(9).

[5] 沈蔚.新媒介技术之伦理张力――以网络传播等为例[J].理论月刊,2010(6).

[6] 魏波,李建秋,涂欣.新媒体传播失范及其对策思考[J].新闻界,2010(3).

上一篇:浅谈现代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我国2008―地质灾害危机传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