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快乐起来

时间:2022-10-09 08:28:07

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快乐起来

随着新课程标准深入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管理明显越来越精细,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加上《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农村广大教师好像一下子由“家长”变为“保姆”,英语教师也不例外,这些“保姆”们正在不遗余力地开发着学生们的智商空间。在这温情脉脉的精心呵护中,我们广大学生的学业状况发生了重大转变,学生的学业负担明显变得过重,孩子们快乐的笑声变少了。

学生们的英语学业负担过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学生们不但要学完一大包国家指定的各学科教材,――单就这一大包,要学好,已是谈何容易!――而且还要做完地方上推荐的“基础训练”。虽说是县级推荐,由学生们自愿决定,事实上还是学生统一订购的结果。为什么呢?比方说英语“基础训练”,教师们用上它,在巩固训练时能省时省力,于是顺水推舟,作统一要求,自然好理解了。试想,班上一半人有“基础训练”,一半人无之,平时教学操作上的所谓“尴尬”状况,是可想而知的。有些“热心”的老师干脆指定统一资料,教师的语气是那么“硬”,学生能不接受吗?

第二,家长们总想增加对孩子们期望值砝码,毫不吝啬地给配上各科教辅资料。每当开学初,所有的书市都是一片繁荣,学生家长们的迫切心情我们就可见一斑了。就拿英语来说,有的家长不仅给孩子买资料,还想方设法与英语老师亲近,甚至主动请求辅导。

第三,考试训练形式繁多。考试形式就有单元的、有期中期末的、有年级考的、有专题的、有月考的、有模拟考的……学生们真是身经百战,苦不堪言呀,哪里还能谈得上快乐?

笔者透过以上眼花缭乱的教育现象,深思细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可能有以下原因:首先,在中考指挥棒下,学生把鲜活的英语课本内容窄化为书本知识的掌握,再窄化为单纯知识的记忆。至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无关紧要,学习兴趣培养和情感发展徒有虚名。其次,学生的学习重“量”轻“质”。持这种观点的教师们可能认为,重“质”的评价标准很难界定,不如关注眼前分数来得现实。于是,学习内容任意补充,题海战术,甚至机械重复,超纲等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有人甚至说,学生在忙忙碌碌中,不也是一种充实而快乐吗?这种说法真的有点荒谬!第三,我们可能强化了学生的“被动”学,淡化了学生的“主动”学。他们只能囿于课本,直指中考,疲于奔命。我们应该知道,如果一味地加压,让学生活“吞”死知识,这很难说是良性循环,长时间忽略他们的主动学习,就会不断地泯灭他们热爱生活的天性,他们就不会体验到生活丰富多彩的快乐,笔者曾问过多个学生:“你们喜欢什么课程?”他们都说是音乐、体育、美术课和信息技术课,“因为这些课上没有什么作业嘛,玩得快乐!”

那么,我们的教学样式应是怎么样的呢?笔者认为:快乐教学就可以是一种模式。很好理解,快乐教学,就是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道理很简单,我们的学生将来不是个个都去做“主席”、“科学家”、“大明星”或“老总”之类的“精英”,他们首先将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而普通人的生活又是多么需要快乐呀!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生活的力量和真谛吧。事实上,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是需要我们一次性把他们塑造成最完美的“作品”,人的发展与成功是在相当长时间内甚至终生才能实现的。初中生正值少年之际,求知欲望强,天性喜“玩”,那是大自然给足了他们学习的资源,他们的天赋比我们想像的要多得多,强大得多。如果我们能让他们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自主学习,那么他们不也天性喜“学”吗?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尽可能自主地去学、去悟,逐渐形成更高一点的智慧、品质和情感。我们的学生缺少的不是才干和热情,而是缺少给他们展示才华的自由空间和有快乐的时间。学生们为什么会喜欢音、体、美课和信息技术课,不也是值得反思吗?

笔者曾开辟第二课堂,创办了一个英语校刊,冠名“蓓蕾”(BUD),前后六年,共出35期,16开四版面,设有“学法指导”(Study guide)、“学生新芽”(New seedling)“课本辅导”(Students ask and teacher answers)、“英语世界”(English world)等栏目,历届学生,尤其是英语爱好者,都踊跃投稿,渴望求登。后来很多校友提及此事,津津乐道,有说这种刊物像磁石一样,把他们吸引在英语之路上,一步步走向光明的深处;有的说这种刊物像春雨,不断地滋润着他们的心田,让一颗颗学英语的苗日夜长大成熟;也有的说,这种刊物虽是笔刻油印,至今还有众多学生收为珍藏,听到一句句亲切的话语,看到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我甚感欣慰,也同享幸福。在后来英语教学上,我受启发很大,深深地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前进的风帆。当学生心向往之,痴迷英语时,老师还会愁英语教不好吗?也许“小荷才露尖尖角”时,你还未曾留意,某天你一眼望到“荷花映日别样红”时,作为一个英语老师,你会惊讶内心的惬意和幸福!

实际上,我们初中阶段英语课本中囊括了太多的中外古今美文佳篇,蕴含了丰富厚重的情感,真的是我们值得徜徉的快乐之海。在这个大海里,有太多的美,需要我们教师去发掘,引发起学生们心灵中美的共振,产生快乐的“浪花”。

英语天地里,美丽的“浪花”无处不在。

第一,过去,一提到教改,我也常喊“以学生为主体”,可是一到课堂上,就只剩下“以教师为主导”了。原因是教师总对学生不放心。认为方法不归纳,怕学生难以找到;认为思路不指明,怕学生难以探求;认为规律不总结,怕学生难以发现。后来,通过不断的实践尝试,我摸索了一条任务型教学的路子:“预习-交流-拓展”。 那就是让学生先预习,试听课文,做好课前“侦察”,然后到课堂上来交流提升,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反馈,最后拓展延伸。去年我在一次任务型教学中,让学生们做“单词记忆找窍门”活动,学生们有的做成了连环画,有的写成长篇大论,有的也学会了到图书馆、上网站查资料,有的……在交流时,大家畅所欲言,不亦乐乎。我佩服不已,赞叹不已;他们得到老师的赞扬,找到了自信、也充满了快乐!

上一篇:浅谈防雷检测中应注意的一些安全问题 下一篇:刍议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