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10-09 07:22:54

小说教学之我见

摘 要:小说以反映生活的广阔性、深刻性赢得了读者的普遍喜爱。相对于其他文学体裁,它更适宜于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以及人的外貌与内心活动等。在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加强小说教学工作。本文主要以小说的三要素为切入点,浅谈小说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小说教学;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典型环境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样式,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和描写环境,形象而广泛地反应社会生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做好小说教学工作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读写记叙文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做好小说的教学工作呢?我们都知道,作为一种叙事性的文学样式,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被称作小说的三要素,作者通过艺术虚构来反应生活,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借助形象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发。因此,根据小说的这些特征,我们在小说教学中应主要兼顾上述三个方面,这样才能抓住要点,上一堂成功的小说精品课。

一、引导学生掌握情节结构

情节是构成文学作品内容的要素之一,它是小说中有因果关系的故事,具体地说,它是作者为了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对生活进行选择、提炼、构思,集中供人物活动的一种典型的生活领域。结构是小说对于故事情节的安排,它是作者构思情节的外化,从两者的关系上看,情节和结构是一个整体,结构为情节服务,情节靠结构组织。因此,要理清小说的结构,就必须从理清情节入手。

首先,了解情节表现的特征。小说的情节表现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社会生活是从综复杂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也是千头万绪的。对于这些,小说都能作以具体化的艺术表现,把那复杂的矛盾事件,纷繁的生活琐事,众多的人物关系都有机地统一起来。此外,小说的情节表现还具有灵活性的特征。一名好的作家,不是机械地照搬生活,而是根据艺术创造的规律,从刻画人物形象的需要出发,对故事精心地整理加工,使之避免平淡乏味,从而得到生动的艺术表现。

其次,就是要理清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情节发展的全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在分析情节结构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作品中情节的发展阶段,即弄清作品纵的构成关系。如《永远的蝴蝶》虽是一篇微型小说,但从情节发展来看,却十分完整地表现了上述四个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梳理故事情节、概括结构形式,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或简明的图表表现出来。

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弄清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线索是小说中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组成一个整体。在短篇小说中,一般只有一条线索,称为“单线”;在长篇小说中,大都有两条以上的线索,称为“复线”。例如莫泊桑的《项链》就是单线结构的小说,它是以“项链”为线索的;而茅盾的《子夜》则是复线结构,全文以吴荪甫为中心构成三条线索:第一条写交易所,第二条写工厂,第三条写农村,三条线索交叉发展。

二、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没有形象便没有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作家对于生活的反映和解释,是通过典型、突出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完成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就成为了小说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人物刻画的基本特点。

首先,从人物和主题的关系上来分析。小说主要是通过塑造人物来表现主题的,而一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往往最能表现作品的主题。所以,要使学生正确把握小说中的主次人物关系,就应当深入领悟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从而弄清人物的主次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如《项链》一文中,直接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人们拜金主义、爱慕虚荣这一主题的人物,是马蒂尔德而不是他的丈夫路瓦栽先生以及她的好友佛莱思节夫人。所以,马蒂尔德是这篇小说情节中的主要人物,而她的丈夫及好友只是一个起衬托作用、却必不可少的人物。

其次,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出发来分析。任何一个作家的主观意图大都是通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来体现的,要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除了参考有关资料外,主要还是通过对作品本身及其所描写的人物进行具体分析。如《中山狼传》,作者的主观意图主要就是通过东郭先生这个形象来批判墨家兼爱济物的思想的。可见,作者的锋芒所向,主要是墨家信徒东郭先生,而不是中山狼。

再次,从人物的描法上来分析。人物形象是借助描写来完成的。小说描写人物的手法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如《祝福》在塑造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时,文中大量采用了肖像描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对人物的容貌、姿态、风度、服饰等外部特征所进行的具体描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作品中关于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做认真分析。初次到鲁家时,“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再到鲁家时,“脸色青黄,面颊上消失了血色”;沦为乞丐后,“头发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正是通过人物肖像的变化和对照,概括了祥林嫂悲惨遭遇的几个发展阶段。

三、引导学生分析典型环境

环境是人物得以生存的场所、故事情节得以发展的背景。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小说中环境描写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通常意义上讲,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前者主要包括时代背景、政治气氛、社会风貌等,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色彩,它往往由小说的整体内容表现出来,并非取决于某一段的描写。后者主要指风景、风物、风俗等,往往在文中能够起到点染作用,使读者产生审美效应。自然环境的描写首先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具体、直观的生活空间。成功的自然环境描写,能展现特定时代的风貌,表现特定的地域色彩,与人物和情节交融在一起。

在分析作品的环境时,要注意环境的典型化。注意典型环境,就是引导学生在分析环境时,要注意通过作品中所描绘的具体的人、事、物,看出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总的面貌和趋向,将特殊性与普遍性统一起来。

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典型环境解读。没有典型环境便没有典型人物,所以恩格斯十分强调文学创作要在“典型环境中表现典型人物”。正如《阿Q正传》中的阿Q就是一个典型形象,可是如果让他离开清末封建社会这个特定环境,阿Q形象便不真实了,那么,他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环境描写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首先,作家往往用生动的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如鲁迅的《药》,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例如文中开头对时节的描写,作者以“秋天的后半夜”、“夜是黑沉沉的”等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特征是那样的阴暗、漆黑,又带有几分恐怖,从而渲染了革命烈士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其次,环境描写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在小说中,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品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确实给人以“风大雪紧”的感觉。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风雪的变化也恰恰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正是天气环境的原因,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途中遇到山神庙,才会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才会用石头顶住大门,直到听见仇人陆谦等人的谈话,林冲才奋起杀敌复仇,从而使他的性格出现了质的飞跃。由此可见,如何引导学生对环境描写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如此,在小说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引导学生把握其主题思想,揣摩其描法,学习其生动语言。

总之,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而具体的环境是小说创作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教学时应该兼顾、三者相辅相成。然而,情节的安排、环境的描写总是为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服务的,因此,教学时我们应抓住重点,选择教学的突破口,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教学过程,使小说教学形象而又生动。

上一篇:浅议孟子仁政思想的时代价值 下一篇:短剧表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