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企业管理的措施

时间:2022-10-09 06:58:07

浅谈建筑企业管理的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也很迅速。从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现状来看,为了尽快利用当前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和新技术,赶上时展的潮流,我们必须大胆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不断创新,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才会使建筑企业不断壮大起来,在激烈竞争的世界建筑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建筑;企业管理;目标;途径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s also very quickly.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use the current change rapidly in the high technology and new technology as soon as possible, to catch up with the trend of the times,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we must boldly absorb foreign continuous innovation, 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enterprises, will enable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growing up, occupy a space for one person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world market.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target; way

中图分类号:F279.23

引言:随着建筑业的不断 发展 ,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建筑企业的技术力量和工程业务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建筑企业内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上,因此,对于明智的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改变管理模式,建立 科学 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实现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和最佳效益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一、企业管理的规范化与企业管理的目标

企业的管理目标往往都是定格在实现利润较大化上。它的实质是在管理过程中以较少的成本投入,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实现目标管理利润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要确定利润目标

工程项目目标利润是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集中反映了工程管理的经营水平,也是一项考核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综合指标。可根据施工设计,编制施工责任预算,并对施工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建立项目成本帐,预测出成本费用支出总额。从而较合理地确定目标利润,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增加单项工程项目的效益。

2、利润目标跟进实施

把企业内部的每一工程项目、每个岗位进行日、月、季、年利润核算、分析、反馈、考核。然后对工程、工资成本摊入,对利润形成实行全面监控。

3、实行分配管理

根据各部门、各工序、各职能、各岗位发生的实际成本、收入、质量去核算分配利润指标。使各个环节科学有序、高效,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压力,最终达到工资与利润成正比并一路攀升的效果。最后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分配机制,按照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进行有效分配。在员工得到实惠的同时,使公司利润实现最大化。

企业的管理制度规范化是企业提高生存能力,发展壮大的核心动力之一。管理制度规范化的基本要求是企业管理制度具有完整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指挥机关管理职能作用,保障企业追求经营利润较大化目标的实现。完整性是根据自身管理需要,从企业的基本行为到各项制度都要按照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司章程,用严格的规范形式固定下来。内容要做到具体、翔实、全面、合理、合法。作为建筑企业中的一分子,要有自己的一套实施细则,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企业行为,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内部管理规章和制度体系,使企业运作有章可循。实用性是符合施工生产、企业管理需要,发挥管理职能效应,按新的公司管理结构,做到精干、高效、优质、科学、快捷原则的需要.杜绝人浮于事、职责不分、因人设岗、不思进取的现象发生。高层管理者,要言传身教,清正廉洁,为员工做出榜样。操作性是指企业的规章制度切合实际,操作方便,使方向、目标、措施得到全面、彻底的贯彻执行。管理制度要易于落实,还要具有一定的硬性和弹性。

总之,管理目标是企业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实现目标管理不可或缺的措施和手段。只有明确了管理目标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规范化管理制度,也只有合理的规范化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企业的目标管理得以顺利实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现场管理的主要途径

1、以人为中心,优化施工现场全员的素质

现场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突显了规章制度的局限性。庞杂的施工现场,众多的工种和岗位,越来越短的工期,以及不断压缩的管理层,使得我们不可能做到时时监督,处处检查。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的根本就在于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千方百计调动、激发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其加强现场管理的主体作用,重视现场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的提高。

2、以班组为重点,优化企业现场管理组织

班组是企业现场管理的保证。班组的活动范围在现场,工作对象也在现场,所以,我们加强现场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无一例外地通过班组来实施。班组是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承担者。抓好班组建设就是抓住了现场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组织必须以班组为重点。

3、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突破口,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效益

质量与成本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的效益。任何时候市场都会只钟情于质优价廉的产品,而质优价廉的产品需要严格的现场管理来保证。否则,企业将因为产品质量与成本问题而难以再开拓新的市场,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三、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建筑企业项目管理水平1、理顺企业与项目的利益关系。

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认真研究市场,把企业项目管理纳入战略发展规划的范畴,优化资源配置,管理好企业内所有的工程项目,实现全局和整体绩效的最大化,而不是单个项目绩效的最优,从而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实力。

2、优化项目部的组织机构。

项目部是施工企业的前沿和先锋,施工企业的信誉好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最终由项目部体现。完善项目部的组织机构直接关系到项目管理的好坏,关系到项目工程质量的高低,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效益又体现了项目部的管理水平。因此,加强项目管理必须完善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必须按照“精干管理层、优化劳务层、减少管理跨度、降低项目成本”的原则,实行管理层与作业层两层分开;同时,项目部各职能部门既要健全也不能臃肿,更不能为减少开支而对技术人员进行压缩使一人多职,这样容易导致技术人员因工作忙乱而造成工作失误,致使工程质量下降,从而造成对施工项目管理的失败。因此,要坚持按项目目标设岗,由岗定编,按编制设置人员,使组织机构精干合理。只有这样才能使项目部的整体管理效率提高,才能使项目部在代表施工企业履行合同时为企业增效创益。3、优化项目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

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是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同时,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项目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和效益,加强项目管理的重点之一是优化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

1)、应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对其认真研究,精心编制生产要素计划,使其能够满足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需要,并能保证及时到位。

2)、应按照管理水平与工程需要相适应、技术力量与工程需要相适应、机械设备与工程需要相适应、自有资金实力与工程需要相适应的标准进行。

3)、要完善人才考核体系,建立企业人才库,制定骨干员工培养计划,建立人才选拔机制,组建一个精干、高效、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项目管理团队。团结、凝聚、精干、高效的企业项目管理团队是实施企业项目管理的原动力,是实现企业整体绩效最大化的核心和关键,为此,要加强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其重点是项目经理的培养,遵循“公开选拔,竞聘上岗,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量德而用”的原则,既注重业务素质,又注重思想素质,保持适度竞争。

4)、要实行材料采购、专业分包、劳务招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诚实守信、实力强、价格低、服务好、易协调的供应商和分承包商,加强过程控制和跟踪管理;应本着“诚信”、“多赢”的原则在设计、施工企业、材料供应商、专业分包商、专业劳务队伍中结成动态联盟,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间的联合,促使企业间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要素合理运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4、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体系。

所谓成本控制体系,是指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各个管理层面和施工班组人人参与其中的成本管理网络系统,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担负着一定的成本管理内容。建筑企业要对项目部设定总的成本控制目标,项目部要将部分成本控制目标以责任状的形式落实到相应的部门甚至到班组。明确责任人和奖罚办法,然后根据工程的进度,按时间段或工程节点进行考核,并实施奖罚,这是成本管理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与此同时,成本控制体系应根据工程的进展和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不断加大力度,为此,还要注重对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以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项目成本控制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要靠制度来规范操作行为,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特别是材料、设备和管理费用的开支等更是管理的重中之重。

5、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调控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与评估体系,是激励员工,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性,确保企业活力的根本保证。要突出公正、公平、合理,收益与奉献挂钩,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和贡献大小相结合的原则,适当拉开差距,兼顾公平。分析、定位每个岗位的价值奉献。当前要特别注意挖掘技术岗位、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岗位的工作价值,给予其合理的薪酬定位。运用激励机制实施考核奖罚。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要完善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人、激励人和管理人,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按规章制度办事,使员工各负其责,以此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结束语:建筑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管理水平对国家的经济建设的影响尤为重要。建筑企业管理,就是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协调、控制和激励,以保证建筑施工企业任务的完成。因此,我们必须大胆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不断创新,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才会使我国建筑企业在激烈竞争的世界建筑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姜淳。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探析[J].建筑科学,2006

[2] 李剑,李峥. 浅析现代建筑企业管理之策略[J]. 技术与市场. 2008(09)

[3] 张雪丽. 浅析建筑企业现代化管理[J]. 价值工程. 2008(04)

上一篇:建筑工程中施工管理的一些问题的分析 下一篇:防爆区电气自控设计中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