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时间:2022-10-09 06:39:09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创新是一个人终生学习和发展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的理念就是要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绝非仅仅是纯粹智力活动的过程,它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有一种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有对真理执著追求的勇气。因此,我认为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的活动中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谈谈看法。

一、唤起创新意识,让学生渴望创造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意识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它使人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勇气。小学阶段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在数学探索中不断萌发强烈的创新欲望,使他们渴望创造。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凡是都想问个“为什么?”对身边发生的事常常会感到惊奇和疑问。好奇心正是创新潜在的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因此,教师要满怀热情地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这个创新意识培养的最佳阶段制造认知冲突,激起探索欲望。例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首先要求同学们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法则。2/5+3/5=??摇?摇1/4+2/4=??摇?摇2/7+3/7=??摇?摇同学们对答如流,准确无误。接下来出现这样两道题:1/4+1/2=??摇?摇1/4-1/5=??摇?摇同学们的思维突然卡壳了,沉默片刻后,接下来的是一阵猜想:“1/4+1/2=2/6”“不!1/4+1/2与1/4+2/4的结果是不是一样呢?”同分母的计算中出现了异分母的加减法,新旧知识的矛盾带来了认知冲突,引发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同学们拿起手中的学具带着疑问开始探究,终于发现了异分母加减法计算法则。学习中疑问正式设定在学生“跳起来够得着”的最近发展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摘到了果实。

二、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大胆创造

创新精神是指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愿和态度。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品质的基础和动力,没有这种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毅力和对真理执著追求的勇气,是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在教学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不断培养。(1)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验证。如“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商不变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知识基础上学习的,上课伊始先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也有一个分数值不变的基本性质;除法、分数、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比会不会也有一个比值不变的基本性质呢?”同学们大胆地提出了这样的一个想象。这个猜想是否成立,它的依据又是什么?同学们举出了不同的例子进行验证,终于发现了比的基本性质。(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挑战。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处于激奋状态,引发他们积极主动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例如,当我们讲到画圆要用圆规时,一位学生提出:“不用圆规就不能画圆吗?”当我们讲到用直角三角板可以测量直角时,孩子们又提出:“如果不用直角三角板就没有办法测量了吗?”这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热烈的讨论,他们创造出了多种画圆的方法和测量直角的办法。我及时地鼓励了学生敢于大胆提出问题,大胆质疑的精神。课堂上我还常常有意识制造一些错误,让学生批评质疑,从而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学习品质。(3)撞击成功,增强自信。要使学生取得成功,就应该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并不断给予他们成功的反馈,这样才能使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不断取得成功。

三、提高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创造

创新能力是一种在原有知识背景下,利用思维进行重组形成新的见解或主张,也就是创造新东西的能力。每个学生都有创造能力,学生学习的正确方法就是挖掘潜力进行再创造,也就是让学生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挖掘出来。例如练习16-9=7时,一年级的学生竟然用了许多不同的思维创造性地完成了此题的计算,有点同学说:6减9不够减,就用十位上的一个十去减9,10减9等于1,1加6等于7。有的同学用加法去思考,想9+7=16,所以16-9=7。有的同学说6-9还差3,再用十位上的10来减3得7。老师不能有严格的统一要求,而应该始终站在学生中间,微笑着鼓励他们:“好极了,你还能这样算!”“太棒了,你的计算方法真不错!”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需要提供开放性的学习情境。

四、体验创新快乐,让学生爱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她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创造能力的培养要以一定的知识和智慧做基础,但也不能低估情感对它的作用。例如教材上有这样一道题:在100个方格内涂上阴影,使它占整个方格的50%。我要求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完成此题目。同学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100个方格中绘出了美丽的图案。有的同学画出了“六一”,表达孩子的童心,向往六一。有的同学标出一半动物,一半植物(并配上鲜艳的图案),表示动物与植物相互共存。有的同学画出老师在蜡烛下批改作业,写上“蜡炬成灰泪始干”,表达对教师的崇高敬意。我将同学们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四周,大家站在那里流连忘返,他们相互欣赏着,相互赞叹着,孩子们创造的兴趣在升华。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对于青少年尤其如此。”

总之,我们的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而且要教给学习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样,基础教育才会呈现出蓬勃生机。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营造学习氛围和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学生在创新精神的激励下走向未来。

上一篇:让情感诗意地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要在“活”字上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