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要在“活”字上做文章

时间:2022-03-07 01:41:25

小学数学课要在“活”字上做文章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玩、爱闹,而数学却是一门严谨、枯燥乏味的科目。如果让学生一节课都在沉闷的气氛中学习数学,他们会更觉得无趣,甚至会走神,不愿意继续听课。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他们注意力集中,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呢?笔者认为必须在“活”字上下工夫,活用教学方法,活用教学手段,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学生的兴趣也就会随之提升了。

一、变活教学内容

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并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入手,让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服务。可以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以此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问题解决中来。

例如:在教《最大公因数》时,我给每一位学生身上都贴了一个号码,这个号码暂时就是他们的代号。然后我让12号的同学上来说一说12的公因数,当他说到那个数字时,贴有那个号码的同学就站到他旁边来。我又让30号的同学上来说说他的公因数,同样被他点到的数,也站到他的旁边去。这时,刚刚在12旁边的1、2、3、6走到30旁边了。我看着12号,小声对他说:“哎,怎么你的伙伴都没了啊,你应该让他们回来啊。”12号同学听了,立刻去喊刚刚走掉的几个。我又走到30号旁边说:“喂,你的伙伴呢,怎么又跑去12号那边啊。”30号同学也不让了,他也去喊那几个同学。这时,场面有点混乱了,我就笑着说:“那大家做一做裁判吧,到底1、2、3、6站哪儿好呢?”学生你瞧我我瞧你,最后说:“那就站中间吧!”此时,我抓住时机问他们:“那么你们看着这样的场面,能想到什么吗?知道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了吗?”学生想了想,然后点了点头。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激起矛盾,争抢公用的因数,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并解决了问题,颇有成就感。而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和教师适时指导、调控,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也提高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激活教学过程

1.趣味性导入

一节课的开始尤为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要想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就得在上课伊始,就把学生的兴趣点燃,让他们带着兴趣、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学习,这样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在刚上课时,就在黑板上写了几个数,然后问学生:“你们能一看到这些数,就猜到它是否能被3整除吗?”学生立刻来了精神,有一个胆大的孩子问我:“老师,那你可以吗?如果你可以,我想我们也可以挑战一下。”我笑着说:“老师可以啊,不信你们说数字,我立刻告诉你是否可以被3整除。”那个学生立刻说了几个数,我很快回答出来了。学生都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我立刻说:“你们想学这个本领吗?”学生立刻点头。我说:“那好啊,接下来老师就告诉你们方法,你们可要听仔细了哦!”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兴致很浓,他们有了探索的欲望,注意力自然也就更加集中了。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知识如果是由学习者自己发现的,自己找到的,那么,这样的知识会给学习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让他们更加容易理解,也能掌握其中的奥秘。因此,我会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他们主动地去探究。例如:在教“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因为学生之前学过整数简便运算,我就让他们自己去找规律,去探索小数的特点,然后与同学们交流。当他们自己找到一些简便方法之后,都特别兴奋。还有一位学生小声说:“看起来很难,其实也挺简单的,好像与整数运算差不多。”我听了立刻竖起了大拇指,对于她的观点表示赞同。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会因为自己是发现者而开心,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捕捉他们的瞬间思维,尤其是具有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我们也要赞扬学生不一样的思维方法,让他们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给予他们时间,让他们来讲解自己的观点,这样的主动权,学生是乐于接受的。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例如:我曾经出过这样一道题:4500÷200,我让学生自己做,如果发现问题,或者自己难以解决,可以同桌两人讨论。过了几分钟,我发现有两个学生在争论,我走过去问他们:“怎么了,出现什么问题了吗?”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的余数是1,但是他说是100。”我没有立刻说谁对谁错,我让他们自己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一个学生说:“我用45÷2=22……1。”另一个学生说:“我用4500÷200=22……100。”我听了,然后对全班同学说:“你们认为他们谁对谁错呢?都想一想,并说出自己的看法。”学生立刻开始讨论起来,最后他们验证了余数应该是100。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问题,学生不仅兴致很高,而且提高了发散性思维能力。

3.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能在生活中运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是后进生也有参与的机会,让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得到充分展现,让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增强。而且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时,会自然而然地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样对于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也会有促进作用。

三、活化课堂练习

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练习的层次性,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可以把练习分为基本题、综合题、开放题。基本题是数学的基础知识,要求全班同学掌握。综合题是新旧知识相结合,既巩固新知,又复习旧知,要求中等偏上的学生掌握。开放题是知识容量最大的,而且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去解题。这些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让他们挑战自我,并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当然,我们也不限定哪一类同学做哪一类题,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题目。

总之,活跃的数学课堂是学生喜爱的,也是最有效的。因此,我们要在“活”字上做文章,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富有魅力,让学生学得更加开心、快乐。

上一篇: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下一篇:电工上岗培训与电工安全生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