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2P借贷模式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监管分析

时间:2022-10-09 06:07:28

基于P2P借贷模式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监管分析

[摘 要]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P2P借贷模式是典型互联网平台模式在金融领域内的应用。我国的P2P借贷模式主要包括平台模式、担保模式、销售模式,P2P借贷平台作为小额贷款市场补充,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逐步成为了主流的理财方式之一,但P2P借贷平台却出现了跑路现象。P2P借贷模式存在信息不对称、平台管理不善、风控能力差、征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P2P网络借贷机构应加快规范交易平台,建立专业团队,提高风控能力,逐步完善征信体系,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且构建适合互联网健康发展的监管体系。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P2P借贷模式;风险及其监管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一、P2P借贷模式的概念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P2P(PeertoPeer)借贷模式是典型互联网平台模式在金融领域内的应用,主要指个人与个人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相较传统金融借贷模式,P2P借贷的核心内容是将信息处理和风险评估通过网络化方式进行,同时资金供求的期限和数量匹配,不需要通过银行或券商等中介,供求双方直接进行交易。P2P借贷模式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贷款困难的问题,并且能够节约诸如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运作成本,被主流认为是互联网金融中“去中介化”的典型代表,也是银行的有益补充。

我国的P2P借贷模式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平台模式,这主要是借鉴国外的经营模式,也是最纯粹的P2P模式。该模式下平台不参与担保,纯粹进行信息匹配,帮助借贷双方更好地进行资金匹配,本质就是直接融资,最有代表的就是拍拍贷。二是担保模式,P2P平台为投资人提供本金甚至利息担保的担保,而投资人的投资决策也由原来基于自身能力和借款人的信息公开,变成了基于对P2P公司的信任度,目前我国大部分P2P公司都是采用的该经营模式。三是销售模式,以陆金所、有利网等为代表的,将金融机构或者准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通过互联网平台,以金额,期限更加灵活的方式面向投资者销售。

二、P2P借贷模式的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小额贷款市场需求空间较大,而供给端严重不足,由于这部分群体通过银行或其他渠道贷款的可能性相对很小,P2P借贷平台的兴起正好为小额贷款市场提供了一定的补充,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从最早开始发展的宜信、拍拍贷到后来规模最大的阿里,P2P借贷平台的经营模式从线下发展到线上,再到线上+线下相结合,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借贷方案,互联网便利的渠道和更低成本的线下交易都在催化着这个行业更快地发展。

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P2P借贷行业运营平台达到了2595家,相比2014年底增长了1020家,绝对增量超过2014年再创历史新高(图1)。截至2015年底,2015年全年P2P借贷成交量达到了9823.04亿元,相比2014年全年成交量(2528亿元)增长了288.57%。从每年成倍递增的成交量可以看出P2P借贷模式正在成为主流的理财方式之一。不过纵观刚刚过去的2015年,伴随着行业的火热,P2P借贷平台跑路高潮依然是一波接着一波。相对于2014年,2015年跑路、停业类型的问题平台数量占比出现了增长,分别为55%和15%,整个P2P借贷平台行业已从“高收益之争”转变为“安全性之争”。

三、P2P借贷模式面临的风险

1.信息不对称引发道德风险

金融是一个很讲究信任的行业,而道德风险就是典型的违背信任机制的风险。由于P2P交易机制是通过平台一手搭建,而搭建P2P借贷平台的公司可以通过后台更改各类形式的数据,甚至虚拟和捏造一些数据。在本身就是陌生人之间信用借贷的P2P平台背景下,由于交易数据,信用审核的权限都在平台手中,投资人是没有办法和渠道有效审核此类信息,也无法判别追踪其资金之后实际用途的真实性,从而处于被动不利的一方。

2.平台管理不善,风控能力差

我国不少P2P借贷平台准入门槛低、资金要求低、管理团队风控能力良莠不齐。这些平台由于缺乏经验,交易机制设计不合理,常常在经营过程中一开始不能有效识别潜在风险,预期投资回报率过高,同时又对债权进行拆分,期限错配,增加了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当借款人实体经济难以维持业绩无法按时还款时就可能使得运营平台的资金链断裂,从而引发负面消息,导致挤兑现象的发生。2015年金融市场不断的经济动荡,对P2P借贷平台产生了巨大的抽资效应,债务结构不合理的借款人资金尤其紧张,逾期、展期现象频繁,最终导致许多中小平台由于挤兑现象跑路和停业,因提现困难而出现的问题P2P平台占比29%,相对2014年数量有所上升。

3.征信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国P2P借贷模式的征信体系不健全,没有完整的信息披露制度,缺失公共信息、覆盖群体有限,对个人信用征集、评价、跟踪过程中主要还是沿袭传统线下征信模式,即通过线下团队或外部合作机构,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对借款人信用材料进行搜集、审核、评估。但由于互联网模式已经打破了区域借贷限制,所以传统征信模式难以满足现有借贷关系对于信用征集的需求,同时产生高昂的征信成本。另一方面,尽管央行征信中心的数据覆盖人口达到8亿人,但是其中真正有信贷记录的仅为2.9亿人,5亿人没有任何信贷记录;而且其中信用记录数据也仅包含两类:一类是个人基本信息,另一类是信用卡消费及还款记录。对于部分已经与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的征信系统实现对接和共享的P2P借贷平台来说,他们判断借款人信用评价的数据包含手机清单、个人收入证明、社保信息、家属身份信息、驾照信息等多达34个信息类别,显然央行征信数据过于简单,发挥的作用不大。所以P2P借贷平台获得的数据层次将会导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无法满足其风险判断需求,既影响贷款效率,也影响贷款质量,直接导致各区域,各平台之间的信息交互不足,最常出现的就是借款人的“一人多贷”、“拆东补西”等不良现象,由此也进一步增加了来自公司自身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如此恶性循环就会增加P2P借贷平台的坏账率,最终导致跑路和停业的结果。

上一篇:基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路径研究 下一篇:浅析工资薪金所得的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