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09 05:27:14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 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企业如何规避财务风险,确保持续生存并发展壮大,已成为其迫切关注的重大问题。对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根源和解决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 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源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演变为世界经济危机,作为已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我国也深受其害,其中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最为深重。许多企业是步履艰难,产品售价持续走低,费用成本不降攀升;大面积的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条断裂、开工不足、盈利能力丧失、效益下降,财务风险问题突出,有的甚至资不抵债,引发财务危机进而破产倒闭。至2008年末,中小企业已由3453万家锐减到3400万家。这充分说明我国中小企业应变能力之差,迫切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强化风险防范,构建风险预警控制机制,不断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限度降低财务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一、外部环境引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1.外贸出口增幅明显下降导致财务风险

2007年,我国出口总值已占GDP的比重高达37.5%,从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美国出口坏账率竟增长了近3倍。究其原因,一是我国企业对外出口的80%采用信用销售形式,收款时间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甚至一年,致使大部分销货款回笼周期较长,资金周转缓慢;二是由于金融危机的蔓延,国际金融市场资金流动性不足,使我国企业出口形成的应收账款及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坏账风险突出;三是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压力,一定程度上使企业应收账款等外币资产相对贬值。据资料统计,自2005年7月汇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19.25%,仅2008年初就升值了7.41%。金融危机造成未来美元对人民币继续走弱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汇率风险较大。

2.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导致财务风险

多年来,我国法律法规和政策扶持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照顾颇多,扶持力度较大,对中小企业相对偏少,经济体制改革的好处明显倾向于国有企业。尽管今年以来国家多次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贷款利率,加大退税力度,一定程度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需求压力,促进了企业经济的起暖回升,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要完全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理想状况,充分显现中小企业的作用和优势,仍有许多艰巨工作要做,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二、内部环境引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1.经营决策失误导致财务风险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属于民营企业性质,相当部分的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分析缺乏。主要表现在经济工作中的经验决策及主观臆断现象十分普遍,家长制、一言堂的工作作风盛行,重大事项不经集体讨论的事例甚多,民主决策荡然无存,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屡屡发生。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就是实行财务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2.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落后导致财务风险

最突出的表现有两方面:一是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边际机会成本等观念淡薄,缺乏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优化理念;二是企业中会计与财务的职责划分不清,经常是重会计轻财务,开展财务活动的风险预测、识别、分析与控制的专门机构形同虚设。此外,一些企业会计核算系统不健全、会计资料不齐全、不规范,使得风险预测、评估与控制所依赖的财务会计信息缺失,开展财务风险预测、评价与防范的信息资料支撑力明显不足。

3.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财务风险

负债经营是任何企业经营活动的客观选择,资产负债率过高,各阶段、各种形态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不合理,企业财务负担沉重、资不抵债等情况普遍存在。(1)企业负债水平居高不下,财务支付能力急速下降,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较大,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远远突破行业的警戒线标准; (2)一些企业采取挤占流动资金占用办法,以短期资金购买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导致非流动资产占用资金比例过大,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的资金占用不配套、资金比例不协调,加剧了流动负债的偿还风险,引发严重的债务危机。

4.企业内部控制、监管体系不健全导致财务风险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企业能否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正确评估自身的劣势,克服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监管部门约束机制不到位的弊端,进一步明确在资金管理、使用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权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堵塞资产流失漏洞。据对当前金融危机情况下中小企业的调查,大凡企业风险管理好,注重监管制度建设,强化风险预测、评估和防范的企业遇到的风险就小,财务损失就少,企业倒闭的也少。反之,企业财务风险就大。

三、化解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1.强化财务风险建设,提升整体抗风险水平

财务风险管理就是企业在充分认识其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所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要有效化解财务风险,中小企业就要时刻关注世界经济走向,关注国家产业政策、财税货币政策、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防止企业财务成本的不正常上升和资金链的中断而陷入财务危机。在物资供应方面,要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为企业正常生产提供稳定的原材料来源;在生产组织方面,要依靠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以适应客户的不同需要和增加自身的业务收入;在营销策略方面,要做好市场调研,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培育新客源,加强业务整合,确保收入来源的稳定增长,不断提高企业整体抵抗风险水平。

2.优化筹资渠道,减少筹资风险

企业筹资渠道主要有二:一是接受投资(如发行股票、债券),二是借款(如银行贷款)。一般而言,发行股票是风险最低的筹资方式。发行股票所筹措的资本成为企业可长期使用的权益资本,不需要到期偿还,不至于发生到期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发行股票的前提是能上市流通,否则其筹资对象比较狭窄。鉴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不够发达,公司进入上市门槛不易的国情,公司所能筹集到的资金仍然有限。当市场利率较为稳定时,利率风险相对较小;当市场利率波动剧烈时,则必须考虑因利率变动所带来的筹资风险。另外,从银行贷款筹资也要考虑利率变动的风险因素,其运作方式与债券筹资相似。

3.优化投资策略,降低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的防范主要通过控制投资期限、优化投资品种的方式来实现。投资期越长,风险越大,企业应尽量选择短期投资。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最好采取分散投资的策略,选择若干种股票组成投资组合,通过投资组合中风险的相互抵消来降低风险,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4.加强内部监督,消除财务风险的潜在隐患

一是强化会计控制职能,严格执行会计法律法规和准则的规定,客观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会计核算的合规合法和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避免会计信息失真误导财务决策而产生风险;二是加强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内审机构独立性、操脱性的特点,对本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活动开展切实有效的再监督,真正起到化解财务风险,构筑企业第二道防线的隔火墙作用。

5.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确保财务决策科学化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是通过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对企业实际财务运行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及时向管理层及有关方面发出风险预警,以便采取应对措施的一种机制。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预知财务风险的征兆,当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就能发出警告,以提醒经管理层及早采取对策以减少财务损失。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参照所在行业指标的平均水平和风险防范标准,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筹资、投资、营运、分配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风险预防指标体系,将其分为红色(风险程度严重)、橙色(风险程度较重)、黄色(风险程度一般)、蓝色(风险程度较低)、绿色(风险程度最低)五个层次的防控指标级别,用以衡量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防范化解措施,努力使企业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广大中小企业还必须密切关注在筹资、投资、营运等方面的财务活动,牢牢紧绷优化财务管理这根弦,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财务防控与监管,变“风险”为“发展”,化“危机”为“机遇”,彻底消除引发企业风险的各种潜在隐患,从根本上解决财务风险,以确保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上一篇:金融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现状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