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分析

时间:2022-10-09 05:00:57

现代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分析

摘 要: 城市景观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是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综合体,它是城市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达到“诗意地栖居”的理想境界,必须进行“原创性”的城市景观设计,实现景观价值的最大化。因此认识城市景观,加强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景观环境影响评价,保护城市景观资源,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城市景观 创新

一、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环境,是城市设计中一种表象的物质形式,通过视觉审美而形成。城市景观规划,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城市发展相关任务和目标,是整个城市建设的重点部署内容。作为城市的景观设计及建设,对城市土地综合利用,改善土地相关特有功能,都十分有利。

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规划工作在确定城市规模与性质后,其景观设计就应反映城市的性质。如首都北京的长安街政治气氛浓厚;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城市景观组织中透着浓郁的古都气息;杭州作为旅游城市,山光水色气脉相联,自然景物与人文环境融洽。

城市景观还应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之间功能分区与布局。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各地不断出现了工业城市、工业区,一些现代化的厂房、高炉、水塔、码头等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就成为这类城市的景观。

城市景观特点。

(一)具有以下人类主导性。

城市景观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历史文化特点,也是人类对理想生活环境梦想的现实表现。在城市景观中,主要的结构成分和景观的整体格局都是人造的,或者人为地配置或调整过的;多种主要生态过程也是在人为控制或影响下进行的;城市景观的功能需要人类的维护。这些都决定了城市景观的人类主导性。

(二)生态脆弱性。

由于城市景观系统对人类调控的高度依赖性,城市的自然生态过程被大大简化和割裂,城市功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都很脆弱,一旦人类活动失失调,就很容易导致城市功能,特别是城市生态衰退,城市的总体可持续性和宜人性下降。

(三)破碎性。

由于城市景观功能的多样性和城市景观人为活动的复杂性,城市景观要素扳块之间及其与城市外部之间的,与人类活动相关的能量和物质流通速率很高,而城市景观中的“自然”生态过程受阻。提高城市景观生态连通性,就成为维持城市景观生态过程和环境功能的基础。

二、城市景观保护设计及其策略

(一)城市景观保护设计必然遵循自然景观的保护,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生态设计。

生态型城市自然遗留地包含有代表性的生物群落和风景样本,其中的动植物物种、生境和地貌具有保护、教育、游憩和科普的意义。根据管理目的的不同,还可以再分为生态保护型、生态游赏型、生态科普型等。在城市景观设计和建设中,生物多样性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城市景观是人们在生活及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必须考虑景观设计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带来的正面及负面影响。

(二)城市景观保护设计策略。

1.城市建筑景观保护策略。历史建筑作为城市景观保护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其意义非常重要。建筑景观的保护设计,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的优化利用,在城市整体设计中,资源的合理利用最为重要。取代所有旧的事物来满足新的要求会浪费资源,而且很昂贵,这会毁灭整座城市甚至一个地区。不满足今天的需要,不预测明天的需要,可能会导致经济和文化的自毁。我们必须在某处打破平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地的实际,同时参考别的地方的经验,认真做好城市景观保护工作。

2.生态景观保护设计。除了建筑景观的保护设计外,生态景观的保护设计也是城市景观保护设计的重点。因为,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第一生产者―绿色植物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为主要的纽带,其为城市整个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所以绿色植物的保护设计和生物多样性设计是城市生态景观保护设计中的主要内容。植物园以及树木园作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中心,必须全面收集相关植物,重点保护相关等级的生物,必须组建生物基因库及城市种子库,便于对生物进行离体保存。植物园既是植物资源迁地保护、植物科学研究的基地,又是对公众进行植物科普宣传和教育的基地,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着核心作用。在城市生态景观保护过程中,充分利用景观规划方法,实现最优化保护效果,这样可以减少植物园以及生态园的数量。

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途径,景观规划可以分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传统保护模式,即基于物种保护的方法来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二是最优化保护模式,即基于生态系统保护的方法来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二种方法是从源头来避免濒临物种的产生,强调的是和谐发展,即全面联合景观系统及生态系统,让各物种以更好的状态生活于生态系统中,或适应新的生态系统。生态景观学最优化景观保护是以最优化模型为基础,从事前控制出发,充分考虑生态和谐因素,建立适合物种生物链的生态保护模式,是城市景观保护中可持续设计的重要环节,所以,最优化保护模式,是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

三、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的创新

我们要站在全球化城市竞争的战略高度,依托现有的特色景观资源,运用创新性思维,采用创新性方法,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

(一)城市发展重心应从“问题导向型”转变为“目标导向型”。

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城市竞争,应该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就明确从“整治现状的规划”转变为“面向未来的规划”的指导方针。从国家的主导政策和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历程可以预见,中国城市社会的转型和城市现代化的趋势将难以避免。

(二)依托特色景观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灵魂,通过建立完善产业结构,进一步拓展新的特色产业群的产业发展思路,这样既有利于充分保护和利用本地特色景观资源,又有助于从整体提升城市形象,从而使城市的城市价值全面拓展和延伸,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三)培育创新型城市,制定城市发展的人才战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用观念创新带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在全球城市竞争的今天,我们必须勇于创新,主动化“资源优势”为“比较优势”,全面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祥荣.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2]俞孔坚.理想景观探源――风水与理想景观的文化意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上一篇:语文对话教学研究综述 下一篇:问题教学:轻松学习的大胆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