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从CAT到网络化语文学习的环境

时间:2022-09-16 05:29:36

构筑从CAT到网络化语文学习的环境

摘 要: 本文试图从语文现代教育技术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来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特别是以多媒体、网络为主的教育技术,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作用。

关键词: 构筑 语文 CAT 网络化学习

也许受制于本身的知识结构,也许因为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当其他学科都在热火朝天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AT)时,语文依然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来教学。当看到语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验取得成功时,教师们才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以多媒体、网络为主的教育技术,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作用。语文现代教育技术必须跟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潮流,跨过“辅助”台阶,直接进入构筑网络化学习环境阶段。

一、实现“构筑”的可能性

1.校园网的建设为构筑网络化学习环境提供了硬件准备。构筑网络化学习环境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据一份调查,北京全市中学平均拥有72台电脑;深圳80%的中学建起了校园网,并连上了因特网。随着教育部“校校通”工程的推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建起校园网。校园网的建设,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筑网络化学习环境提供了条件。

2.教师继续教育的推进为构筑网络化学习环境提供了人员支持。基于WEB学习环境的设计,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一个网络学习平台。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且要有一定的网站设计、管理与维护能力。根据教育部“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指南”,经过培训,教师将能达到要求。如苏南地区,经过4年的教师培训,45岁以下的语文老师有85%拿到省信息技术考试等级中级证书,有50%的教师正在学习省信息技术等级考试高级模块的内容。这些内容有利于教师设计网络化学习环境。

3.建构主义为构筑网络化学习环境提供了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基于这种基本观点,建构主义特别重视学习环境的设计,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皮亚杰时期,从上世纪80年代起,认知心理学逐渐取代行为主义占据了统治地位。但是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其中原因主要是90年代以前,社会上还缺乏构筑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条件。只是到了近几年,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才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可喜的是现在按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改革的学校日渐增多。成果越来越丰富。如上海的“Internet下学习环境与拓展阅读实践与探索”课题、广东的“网络学习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之探索”课题都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取得的成果。这种理论和实践探索无疑为网络化学习环境构筑提供了借鉴。

二、构筑网络化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将学习环境定义为: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是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网络化学习环境,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环境下引入网络因素。即指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学习活动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这些条件包括硬件资源、软件环境、信息资源、人员支持、教学模式、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因此网络化学习环境的构筑可以在下列几个方面进行。

1.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

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应该是先进的技术平台、适当的教学模型和良好的支持服务三要素构成的有机体。网络学习平台是师生网络互动和实现网上教学的主要场所。适当的教学模式是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进行有效教学管理的保证。良好的支持服务,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建立一个具有良好互动、能提供丰富教学资源、能进行评价与反馈的网络教学平台是学习环境设计的重要工作。

2.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对学习者的影响,网络化学习环境可以分为控制环境和开放环境。控制环境的特点是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教师学生双主体,以引导式学习和局域网使用为主。开放环境的特点是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为主体。以开放式和互联网使用为主。因为学生知识储备、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自学能力的不足,所以在进行语文学习时,不能完全设置为开放环境。但是,有效的语文学习离不开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所以语文的网络化学习环境,应是伴有控制的开放环境。不过教师的控制仅限于给学生提供“支架”,引导学生的学习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所以基于网络的语文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情境导入―自主探索―网上讨论―反馈评价―总结归纳。

3.教学策略设计。

情境创设:即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创设,如通过故事、录音、影视等手段,等等。

引导讨论:教师要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为了使引导具有目的性,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应认真、专注地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认真读每一个“帖子”,及时根据学生的反应对他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的引导重点在于学生某些不明确的地方。当学生的讨论偏离教学内容或纠缠于枝节的时候,也要进行引导。

协作鼓励,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意义建构,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及时给予鼓励。

4.学习策略的设计。

网络化学习环境中的学习策略主要有竞争、辩论、合作、伙伴、设计。

(1)竞争。竞争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可在小组内或小组间进行竞争。如要求学生搜索有关资料时,可以比一比谁搜集得多;在进行讨论时,可以比一比哪个小组贴的帖子多。

(2)辩论。教师对每一个学习小组的观点进行甄别,选出正方与反方,然后双方围绕这些观点展开辩论。

(3)合作。学生的合作主要是在讨论和评价过程进行合作。如小组内就某篇文章的观点相互补充,对学习态度进行评价,等等。

(4)伙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与同学、教师、专家结成伙伴关系。目的是为了使学习顺利进行。学习伙伴除了同学、老师外,还可以是“远距离”的同学、老师和专家。

(5)设计。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协作性。如在“感受亲情”专题性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写一句概括性的话,写一段小品,拍一个“亲情”的电视片,设计一张亲情贺卡,等等。

5.学习评价的设计。

学习的评价系统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围绕下面三个方面来进行:(1)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2)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作出的贡献;(3)是否实现了学习目标。

上一篇:浅论职校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职高语文课外读物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