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激励方式

时间:2022-10-09 04:51:30

浅谈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激励方式

人类进入21世纪,体育课改革热点纷呈,学生的体育锻炼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学生在体育锻炼时的心理反映和体育教学的效果等重要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激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良性刺激手段,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显著的效果。本文围绕教师该如何在体育课中进行有效运用激励方式促进学生运动的积极性进行分析。

一、勉励式激励

勉励式激励是体育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之一。现在管理学研究表明,若以勉励式的口气布置课的任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更能使内在的潜能得到发挥。若以生硬的命令口气,就会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他们的活动热情。例如:教师在布置跳马任务的时候说:“你们必须给我跳过去,跳不过去就要受罚!”学生听了心里会不舒服,练习时放不开,效果肯定不好。但是如果换成勉励式语气去布置任务:“同学们要认真大胆地练习,跳不过去没有关系,说明动作存在问题,老师再辅导你们。”这样同学们听了练习的时候就没有心理负担,练习效果就会比前者好的多。但在使用这种激励时要注意语气要充满平和还要充满希望性,要以轻松的口吻去勉励学生大胆开放的练习。

二、竞赛式激励

竞赛式激励在游戏中运用的较多。学生们争强好胜,渴望表现自己,在教学中创设竞争情境,让学生在竞争中来展现自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健康向上的竞赛游戏。竞赛可以造成一种外在的压力氛围,促使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课堂气氛,更能培养学生团结进取的精神。教师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正确运用竞赛规则,竞赛的目的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要严格按照游戏规则进行,公正、公平,切忌主观随意。二是要奖罚和竞赛相结合,只有竞争而没有评比,就会失去激励的积极作用。三是要进行小结和讲评,表扬优胜者的同时也要鼓励落后者,以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也可以勉励一些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

三、互融式激励

每个人都是有感情需要的,学生更是如此,要想上好一堂体育课,必须要有学生和老师的密切配合。所以,在课堂上,学生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敬、温暖、教诲和情谊。但是,师生产生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矛盾发生是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对学生不怀有成见,要真诚教诲,以情感人,使学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得到激励。但要注意作为一名教师的应有的威信,教师不能和学生混为一体,既要和学生相处的像朋友又要赢得他们的尊重。

四、身教激励

身教在体育课堂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表率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能对学生产生有力的感情激励。榜样作用还体现在教师在传授动作技能时的技术示范上。教师示范动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表现,教师要完整漂亮地展示运动技能。教师的初次示范也是对学生所要学习新技能的“第一印象”,只有给学生留下技术动作高质量的“第一印象”,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机,潜意识里会有着要和老师做的一样好的意念。因此,教师必须要注重自身运动技能的提高,要注意运动技术的示范正确性和完成的成功率。

五、自信心激励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坚定不移的信心是取得胜利的法宝。只有充满自信,人的潜能才能更好的得以发挥出来。比如在体育课中要完成一个难度教高的动作,许多学生会开始怀疑自己。作为教师就要有满腔的热情,以坚定的表情和充满信心的语气对学生说:“你可以的!”“相信你自己的能力”“你一定行!”等等一些激励性的言语。这些言语激励,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自信心态,消除一些紧张消极的心理,会以更好的心理去完成体育课中教师传授的技术动作。在使用这种激励时要注意鼓励性语气的肯定性,要选用简短而又自信的言语对学生反复强调,让他从心理上觉得自己的能力可以征服一个高难度的技术动作。

六、负激励

这是激励中一种比较特殊的方法,这种激励看似是一种消极的方式,其实,只要用的恰当,它也是一种积极的激励。特别是在体育课一些竞赛教材的运动上更是有效,它更能激发学生不服输的特性,激励他们的斗志,这对一些好胜心强的学生更为适用。比如,在体育课中进行一次篮球运球比赛,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如果一方输了,这时候教师要适当给点“惩罚”(几个俯卧撑,原地快速运球30秒)等等。这样做能很快激发输队学生重振自信,更能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下一次竞赛。在使用这种激励时要注意把握适度,注意方法的正确性,不能把负激励变为对学生的消极打击。

总之,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心理反映,然而使用不同的激励方式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心理状况而在课堂中合理运用调动各种不同方式的激励会有理想的收获。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机电技师学院)

上一篇:挖掘运用课程资源提高职高美术课堂教学实效 下一篇: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