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供电技术》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10-09 04:48:01

【摘要】工厂供电技术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在电力生产企业及其他供用电企业生产第一线,主要从事工厂供配电工作。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以...

《工厂供电技术》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以就业为导向,围绕供配电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对“工厂供电技术课程标准进行研究,用以规范课程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职业能力;供电技术;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43-0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学院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工厂供电技术》课程,我校一直采用教学大纲来指导教学工作。虽然知识目标要求比较明确,但对职业岗位要求的技能、职业素质等方面却没有明确的要求,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根据教育部规定,响应学校号召,围绕供配电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对《工厂供电技术》课程标准进行开发与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标准是针对某一领域、某一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一、课程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

工厂供电技术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在电力生产企业及其他供用电企业生产第一线,主要从事工厂供配电工作。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以企业需要为指针,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目标及其在专业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对职业岗位群调研,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业企业共建教学环境为条件,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理论—实践—应用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注重岗位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企业需要的有用的人才。革新高职教育理念,开发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标准。

二、课程标准构建的各个要素

通过对专业岗位(群)人才职业能力结构、培养目标要求以及相关构建职业标准能力要素的逐一研究,构建包括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思路、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实施建议等课程标准基本要素。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课,对本专业所面向的供配电运行维护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目标起支撑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供配电工作的意义,着重培养学生从事供配电及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达到从事有关岗位(群)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电力系统自动控制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1.围绕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工厂供电技术》课程目标及其在专业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2.广泛收集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与企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研讨,找准电气运行维护岗位的核心技能,确定《工厂供电技术》课程中应掌握的技能。

3.以“能力培养”为教学主线,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构建新的课程标准体系。

4.仔细分析电气运行维护岗位职责,详细了解具体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

5.以模块化的结构、任务驱动的方式重新安排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内容融入岗位知识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应知应会要求。

6.工作任务的确定是先单项设备操作,熟练掌握之后再进行综合操作,要求达到相关公司、企业的要求。

7.倡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理念;理论与实践环节教学穿插、交互进行组织教学。

8.根据课程特点,本课程教学以实例变电所电气部分的搭建过程为流程,采用全程实例贯穿式教学方法。

9.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实际操作技能,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技能鉴定标准,将这些方面综合来构建评价体系。

(三)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职业素质养成目标三个方面,其要求有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厂供配电的基础知识;掌握变配电所一、二次系统运行维护知识;掌握变配电所负荷和短路计算以及二次系统方案的选择、整定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对变电所高低压电气设备进行正确操作和维护;会典型开关柜的安装、调试;还具有10KV以下系统的设计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独立学习能力;制定、实施工作计划、检查与评价的工作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敬业、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队协作等社会能力。

(四)教学内容

在课程内容选取上,课程开发组根据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对课程进行了结构重构,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设计了课程基础、基本技能、设计应用三个模块。课程基础模块主要解决供电系统的理论认知问题;基本技能模块主要解决变电所电气设备和系统的操作、运行和维护的问题;设计应用模块主要是综合运用,解决变电所设计、技术改造问题。

(五)实施建议

实施建议包括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材选用、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团队建设、教学环境要求等六个方面。实施建议强调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岗位需求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的学习,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创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跟踪供配电新技术的发展,并及时引入课堂。

三、课程标准实施的实践体会

围绕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要求,课题组经过讨论、研究制定出相应的课程标准初稿并请有关专家、教师审定、修改,形成试行初稿,在电气自动化专业2011级试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础建设是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的硬件条件。学校与中石化长炼机电公司、动力厂和湖南东方电器等企业合作,建立了三个职业技能强、高新技术应用广、对学生毕业后顶岗工作确有帮助的教学实训基地,由学院聘请企业兼职教师采用边讲边学、现场指导方式,收到很好的实习效果。在校外实践教学基础上,根据供电技术高压强电的特点,校内实训装置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实验实训系统所采用的设备与电力系统实际生产运行的设备型号尽量一致,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使他们熟悉未来就业岗位的工作环境,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进入角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应想方设法来丰富教学资源。要创建和完善图片库、视频库、动画库,建立变电所的虚拟仿真系统,通过这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师资力量、教学团队建设是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条件。从事本课程的教师应该经常深入电力企业进行培训锻炼,了解行业的发展,及时掌握新设备、新技术;要具有丰富的教学、工程实践经验,这样才能为课程标准的实施提供知识和技术基础。

搞好课程评价工作是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的保障条件,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考核、实践考核、综合能力考核。通过对岗位高技能人才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分析,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研究制定《工厂供电技术》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知识、技能、态度并重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十二五科学规划课题《中央财政支持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基于现代工程教育理念的材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下一篇: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