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时间:2022-10-09 03:45:07

数字化校园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摘要:该文分析了数字化校园的特点,指出了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建设一个数字化校园提出了相关建议与方法。

关建词:数字化校园;校园网;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6-10358-02

The Question and Resolve of E-campus

JIANG Xi-jiong

(The Center of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ampus, points out the general problem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brings forward the idea about how to construct the e-campus.

Key words: e-campus; network; technology of information

在数字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高校能培养适应数字化环境下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而数字化应用环境是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础。许多学校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提出了新建数字化校园的概念,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在建设及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的矛盾。如何牢牢把握数字化建设的特质,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的管理,理顺数字化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建立完善的应用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 数字化校园的结构与特点

数字化校园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校园的神经系统,完成校园内外的信息传递和服务。实现校园在空间、时间上的延伸。它包括从环境、资源、活动的全部数字化。它是一个纵横交错的多层次网络结构,实现所有学校资源的社会共享。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将成为未来数字化校园的特点。

数字化校园各种应用服务间是一种层次性的模块化结构,也是一种开放式结构。各模块间即相互独立,又可相互融合,可以从下层提取出新的数据,产生新的应用。这种结构有利于系统的开发及应用的扩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还会有新的应用服务生成,有些服务也会逐渐消亡。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结构的这种特点,使其内容能够不断吸收新的思想,促进自身的不断向前发展。

2 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而不断深入,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局部到全面的过程。国内外许多学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摸索,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据统计分析,目前有90%以上的网络应用仅局限于基本的信息交流和学校管理,忽视了教学服务功能和学习功能[1]。各应用服务间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数据共享,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2.1 思想观念落后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管理架构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学校在各种内因和外应的作用力下,主动或被动地建立了各种基于网络的应用系统,但普遍存在的“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重开发,轻服务”意识,其实这都是在传统教育环境下形成的思想意识。一方面造成校园数字化应用的匮乏,管理与服务不到位,网络设备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同时也影响了对校园数字化应用的进一步的资金投入,而资金投入的不足,无法满足校园数字化的建设的要求,又造成校园数字化不能快速有效发展,形成不良循环,影响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整个进程。

2.2 管理机制不能满足数字化建设的需要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完善的制度保证是确保数字化建设成功以及运行的前提保障。学校在建设初期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基础投入上,忽视了管理体制建设,在网络建成后,没有及时建立与调整相应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在没有全局战略和方向的环境下,缺乏一个统一的论证、决策机构,而在应用系统的建设上,往往建立起各种分散的系统,各自为政,形成了数据相对独立的所谓信息“孤岛”。 由于没有统一规划,造成数据重复,增加了管理成本,对系统的溶合与开发带来了诸多困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已经不是一个功能单一的“网络管理中心”或“信息管理中心”所能胜任的。网络化的管理运行模式将引发传统管理体系的深层变革,管理体系将更高效、更集约,决策将更民主、更科学,从而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

2.3 人才队伍建设不能满足数字化建设的需要

稳定优秀的人才队伍是建设好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和保障,数字化校园是建立在技术平台上的,就需要懂技术,会管理的人员参与建设与管理,技术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数字化校园的技术水平,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决定数字化校园管理水平。由于缺少自己的技术人员,在建设数字化校园时将整体规划、设计完全托付于软硬件厂商,急功近利,造成了学校的实际需求与建设项目差距较大,影响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效果,得不到用户的承认,也进一步阻碍了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此外,数字化校园的最终用户,即广大教师,学生,职员的应用能力决定了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水平,有些学校不注重师资培养,尽管提供了数字化的环境与技术,但使用偏少,有些教师本身都不了解数字化的本质、内容、目的, 造成了数字化建设表面很热闹,但实际却没有内容,数字化也不能真正发挥它的效益;管理人才的水平决定了数字化校园的运行水平,多数学校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偏少,专业人才缺乏,而且待遇较低,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也不安心工作,造成管理与服务的不足。所以要建立一个技术先进,应用广泛,高效管理的数字化校园,人才的培养与建设至关重要。

2.4 对信息技术的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影响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如何把握网络设备、应用软件的发展方向,采用具有较好发展前途的新技术对校园数字化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目前,Ipv6、J2EE、XML等的发展与应用,都是需要密切关注的技术。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建设数字化校园时,部分学校缺乏对信息技术发展的认识,片面追求硬件设备的先进性和网络建设一步到位,在设备采购及基础设施上投入大量的资金,结果造成软件建设缺乏资金,应用水平跟不上,新的功能根本无法使用,这不但造成硬件系统功能上的浪费,也带来软件建设的滞后。而有的学校则化了大量资金和人力开发应用软件,但由于缺乏技术前詹性,采用落后技术,开发周期长而应用周期短,造成人力与物力的浪费。因此,如何加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和当前学校的数字化建设具体情况接合起来,对于充分有效地利用建设资金,建设性价比高的数字化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数字校园的建设是分阶段、分层次的,它经历的是由硬及软、由下而上、螺旋上升的建设过程。是对校园教学、管理,服务思想与方法等进行现代化改造的一个过程。把握数字化校园的特点,建设好一个高效的数字化校园,以下几个方面是必需解决的问题。

3.1 转变思想,建立适应数字化建设的制度

数字化校园的实施过程,是学校思想及管理的变革过程。在建设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来自于管理机制和体制的束缚,迫切需要管理机制和体制的创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必然会造成管理组织结构的重组;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人们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利益的再分配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会产生巨大的阻力;数字化校园这个系统工程需要引入规范的项目管理,进行持续的技术支撑,完善的培训、调动业务部门的积极性,需要有一个整体解决方案,需要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统一的权限控制;另外大量膨胀的信息流也需要有序化,对其进行科学的提取与开发,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秩序、政策法规和各种标准,在不断进行校园资源的数字化的同时,进行有序化管理,并形成制度。数字化校园要求我们接受应用新技术,并根据基础结构和功能重新思考和重新制定相关的制度,使学校成为数字世界中的真正的数字校园 [5]。

3.2 科学规划与设计,建设稳定高效的数字化校园

科学规划与设计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其重心应放在需求分析与解决方案的论证上。首先,要从应用出发,以集成化为本质,应用为重点,服务为核心,个性化为主体。为了保证应用的长期性、持续性,扩展性,需要整体规划,分布实施。整体规划是指规划设计上有超前意识,从全局出发,通盘考虑,而不仅仅是着眼于眼前要实现的功能与要求,要使整体方案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分步实施是指实施上步步为营,以应用为核心,逐步开发应用,使系统完善程度始终与用户的阶段性需求相一致,即在数字化系统使用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增长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数字化系统的组成部分,最终达到整体设计的要求。其次,方案设计必须遵循先进性、兼容性、可扩充性、开放性原则。另外,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做好整体规划,保证各个系统的集成协调发展,避免重复投资。在整体规划下分层次逐步扩大,使工程形成良性循环。采用成熟技术以减少风险,又能做到实施快、见效快。

3.3 高度重视建设中的标准化应用

数字化校园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应用系统,必需加强标准化在其中的应用,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加强标准化建设重要性在于通过它从技术上、内容上、组织管理上把各方面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保证数字化系统有条不紊、稳定地运行。同时, 标准化也是衡量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的特点。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各个阶段与层次,有效地利用各项国际国内标准,就有了获得高质量与高效率的保证。科学采用各种标准,可以数字化校园的发展避免盲目性、重复性,避免不必要的、无代价的经济损失和劳动损失,从而提高数字化校园的经济效益。 促进数字化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分类编码与文件格式标准化、教育信息处理过程标准化、教育信息交换标准化等多个方面。

3.4 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建设数字化校园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规划设计到运行管理需要专业人才,各种应用系统也需要大量的既懂相关专业又能熟练应用相关工具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学校进行良好的人力资源建设,建立起专业的咨询顾问和系统的应用培训,培养大量的能够满足数字化校园运行的各种人才。数字化人力资源开发应从培育环境、调整机制入手,加强学校对现有教师进行专业技能、信息技术培训的工作,还要着手调整知识结构,提高师资素质,特别是加快人才引进,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规模,依托校内校外两个资源,培养大量实用型和高层次的适应数字化建设的人才,全方位地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同时,通过建设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外部氛围和激励机制,促进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激发创造力与积极性,保障人才队伍的稳定,为数字化校园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4 结论

抓住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机会,就抓住了时展的脉搏,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能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抓住机遇,进行大胆的探索与试验。运用全新观点、全新视野加以审视,努力建设一个科学、高效、符合现代教育、管理、服务的数字化校园,较快地实现由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变,以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校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满足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孙名松.如何避免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误区[J].东南大学学报,2002,32:36-39.

[2] 蒋东兴,郭大勇,罗念龙,刘启新.清华大学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规划与实践[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6:173-178.

[3] Taylor J C.USQ:An e-University for an e-World[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c,2001,2(1).

[4] E-lab[EB/OL].www2.warwick.ac.uk/services/its/elab/about/estrategy.pdf.

上一篇:论高职高专医学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探... 下一篇:JTable内中文输入的一种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