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卫星城发展现状研究及建议

时间:2022-10-09 02:38:23

北京市卫星城发展现状研究及建议

摘要:发展卫星城,是缓解城市中心区人口压力,实现产业链深度整合,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目前,北京卫星城发展滞后的现状,将对城市的整体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北京卫星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北京市卫星城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atellite towns, is to ease the pressure of city center area population, deeply integrating the industrial chain, to raise a very important strategic city competitiveness. At present, the lag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quo of Beijing satellite town will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city's overal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roblems of Beijing satellite city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proposals.

Key words: Beijing city; satellite city

中图分类号:TU984.1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发展卫星城,是缓解城市中心区人口压力,实现产业链深度整合,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在北京市区大规模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下,发展卫星城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和适应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需要。卫星城既要分担市区的相应功能,吸引市区人口向卫星城转移,缓解市区人口压力,又要承担本地区综合功能,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首都的卫星城,不仅要具有一般中小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功能,而且还要起分散主城区的城市功能作用。

1 卫星城的理论思想

卫星城镇理论的渊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经历了附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等发展阶段。这种设想提出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新型城市结构形式,在中心城市周围建立一圈较小的城镇,形式上有如行星周围的“卫星”。这是卫星城镇的思想萌芽。根据霍华德的设想,1919年英国规划设计第二个田园城市──韦林时,即采用了卫星城镇这个名称。20年代,英国建筑师R·昂温为伦敦地区制订咨询性规划,提出大规模地把伦敦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分散到附近的卫星城镇去。当时﹐所以采用卫星城镇的名称,主要是因为田园城市已被用于泛指城市“开阔的郊区”或“田园式市郊区”;其次,也为了表明韦林之类城镇同伦敦在经济上有紧密的联系。以后,卫星城镇一词便流传开来,并被广泛运用,有时还被用于称呼大城市边缘那些规划良好的工业郊区。20世纪30年代前后,伦敦郡议会又用过“准卫星城”一词,指的是伦敦郊区仅具有“卧城”性质的居住区。在P·艾伯克龙比1944年主持编制的大伦敦规划中,为疏散人口,计划在伦敦建设8个城镇,最初也称为卫星城镇,以后通称为“新城”。

第一代卫星城即卧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第二代卫星城则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居民可就地工作;第三代卫星城,基本独立于主城,具有就业机会,其中心也是现代化的;而现阶段的第四代卫星城,为多中心敞开式城市结构,用高速交通线把卫星城和主城联系起来,主城的功能扩散到卫星城中去。建立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大城市人口过分膨胀,疏散大城市的部分工业和人口,同时也是为了抵销大城市对周围地区的人口吸引力。

2 北京市卫星城发展概况

2.1 北京市卫星城发展历程

1957年,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草案)》,其中就提出在城市布局上采取“子母城”的形式,在发展市区的同时,规划了昌平、(昌平)南口、顺义、门头沟、通县等40多个卫星镇。1982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重点建设燕化、通县、黄村、昌平4个卫星城,并于1984年出台了《北京市加快卫星城建设的几项暂行规定》,在有关政策方面给予支持,以推进卫星城的建设。1993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中明确了建设14个卫星城的格局。

2.2 北京市现有的卫星城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提出在北京市建设11个卫星城,分别是通州、大兴、亦庄、房山、门头沟、昌平、顺义、怀柔、密云、平谷和延庆,其中顺义、通州和亦庄为重点新城。

在这11个卫星城中,密云、怀柔、平谷、延庆和门头沟承担生态保育和水源保护的重任;亦庄卫星城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利的政策条件,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顺义要充分发挥国际空港的独特优势,借助北京高素质人才、资金、信息等战略资源,重点打造临空产业中心。

3 北京市卫星城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卫星城不能有效缓解市区人口压力

北京的卫星城较多地吸引了外地人口,但对本地人口(尤其是中心城人口)吸引力不足。对于北京任何一个卫星城,外省市的迁入人口都是其总迁入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比重高的超过97%,低的也超过79%,加权平均高达88.7%。上世纪90年代,北京市12个卫星城的常住人口增长73.5%,其中非本地户籍人口增长8.3倍,其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从6.9%增长到37.2%。2000年,北京卫星城所在区、县在近5年的平均迁入人口的比重为13.1%,其中88.7%来自于外省、市。以上数据表明,目前北京的卫星城并没有达到疏散中心城人口的目标。

3.2 卫星城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相对滞后

首先,卫星城普遍缺乏与市区及周围地区联系的大运量快速方便的公共交通系统;其次,卫星城内文教、医疗等社会服务设施的水平和方便程度与市区存在不小的差距;再次,城内供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城镇的环境质量。这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不完善令不少迁往卫星城的居民出现了回迁市区的现象。另外,卫星城与主城区之间的安全、快速、廉价、大容量的交通、通勤网络尚未形成。一些到远郊居住的居民,仍然要到市区就业、就学等,每天往返于市区和卫星城之间,这不仅增加了交通负荷,还加大了居民的疲劳程度,降低了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同时,中心地区的压力也未得到应有的缓解。

3.3 卫星城没有很好的承接中心城的产业

一方面,市区中心地区仍存在不少占地面积大、污染扰民、能耗高、附加值低、经营粗放的企业,另一方面,卫星城没有很好的承接中心城的产业,使得一些到远郊居住的城市居民,仍然到市区就业、就学和进行社会活动,每天往返于市区与卫星城之间,令中心区的压力未得到真正缓解,同时给交通带来了更大压力。

3.4 北京的卫星城建设缺乏特色

首先,北京市卫星城的经济发展缺乏特色,产业结构雷同、发展水平相当,没有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其次,城镇形象缺乏特色,笔直的马路、高耸的建筑及玻璃幕墙、气势磅礴的中心广场被认为是现代化的象征而纷纷效仿,而真正对居民具有吸引力的城镇自然、历史文化的特色却被忽视。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卫星城的吸引力和发展后劲。

上一篇:水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案例分析及经验总结 下一篇:探析路桥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