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县关于发展蔬菜产业的主要做法

时间:2022-10-09 02:31:39

瓜州县关于发展蔬菜产业的主要做法

蔬菜是城乡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对蔬菜的需求呈品种多样化、品质高档化和数量不断增长的趋势。目前,我县蔬菜生产基本能保障市民的生活需要,但是由于我县蔬菜基地发展相对滞后,蔬菜生产主要是以散户种植为主,企业化、规模化、基地化生产经营水平低,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产销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菜价波动大价格高,给人民生活带来压力。为促进我县蔬菜向生产标准化、产品标志化、营销品牌化、运作公司化,确保安全优质价廉蔬菜的充足供应,降低我县城镇居民生活成本,充分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蔬菜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把此项工作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一、指导思想

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坚持“一特四化”方向和发展“三品两化”农业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确保市场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基地建设为重点,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突出地方特色,优化生产布局,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品质,大力扶持新建蔬菜龙头企业,培育特色基地和优势产品,推动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蔬菜生产的附加值,让城乡广大群众吃上安全放心的优质菜,为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任务

到2012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其中:大田蔬菜3万亩,产量12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设施种植2万亩,产量4.9万吨,实现产值1.9万元。其中:温室0.5万亩,产量4万吨,实现产值1亿元,大棚1.5万亩,产量0.9万吨,实现产值9000万元。发展无公害商品蔬菜0.5万亩,产量1.5万吨,产值1800万元。

1.面积规模

2011年全县新建标准化日光温室面积250亩;应用有机无土栽培技术面积150亩;发展拱棚蔬菜面积2000亩;建成蔬菜百亩连片种植示范小区10个,大田蔬菜面积达到3万亩。标准化西湖乡重点在中沟村、北沟村、建立2个大棚蔬菜百亩示范园,年生产蔬菜 600 吨,以保证市场蔬菜供应。

2.示范点建设

建成蔬菜示范小区10个:其中:温室示范区6个:西湖乡中沟村;双塔乡金河村;广至乡示范区;三道沟镇三道沟村:瓜州乡南苑村;南岔乡六工村;拱棚示范区:西湖乡北沟村;西湖乡中沟村;三道沟镇三道沟村;南岔乡南岔村。

3.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应用

引进蔬菜示范新品种5~20个,应用穴盘、营养钵育苗、无土栽培等技术。新建温室配套滴灌、自动卷帘机、自动卷膜器等设施。

4.技术培训

广泛开展技术培训,积极培养新型农民。要结合产业项目培训,充分利用新闻、广播等媒体,开展多形式的培训工作,以蔬菜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为重点,积极实施菜篮子工程计划,推行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田的推广方式,培养一批蔬菜种植大户。

三、任务落实情况

2011年,已落实大田蔬菜种植面积4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0.4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250亩,塑料大棚蔬菜2063亩,累计落实日光温室945.5亩,示范点4个(西湖乡城北村、中沟村,南岔镇六工村,双塔乡金河村);累计落实塑料大棚2367.4亩,塑料大棚蔬菜集中连片示范点16个(西湖乡中沟村二组、五组,城北村四组,北沟村一组、五组、六组;瓜州乡南苑村一组,头工村三组、七组,瓜州村四组;南岔镇十工村四组,九北村四组,九南村六组;三道沟镇三道沟村八组,四道沟村六组,山水梁村六组);新增有机无土栽培150亩,设施农业在我县产业发展中初见成效。

2011年,设施蔬菜产业按照产业项目要求,重点在我县三道沟镇、西湖乡、瓜州乡、南岔镇、梁湖等乡镇实施。初步确定日光温室新建区8个:分别是三道沟镇三道沟村、沙河乡沙河村、双塔乡金河村、梁湖乡、广至乡、南岔镇六工村、南岔村、瓜州乡南苑村等,目前正在建设阶段,预计建设面积250亩。塑料大棚建设涉及西湖乡、瓜州乡、南岔镇三道沟镇4乡镇,涉及15个村38个组,农户860户,建成大棚3104座,面积2338.1亩。其中:西湖乡落实1425座,面积1330.5亩;三道沟镇550座,面积127亩,瓜州乡609座,面积438.6亩;南岔乡520座,面积442亩,至目前全部已经种植。

四、工作重点

1.抓示范样板,壮大基地规模

一是办好示范样板。按照区域化、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大力发展蔬菜生产专业户、专业村,力争3年培植10个蔬菜专业村,每个专业村建设1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蔬菜示范样板,每个蔬菜专业户种植蔬菜面积达到5亩以上。二是突出抓好三大蔬菜基地建设。围绕满足城乡居民蔬菜消费需求建设专业蔬菜基地。各乡镇以集镇周边地区为重点,选择交通方便、排灌条件较好的地块建设露地特色蔬菜基地3万亩;以西湖乡四工村、城北村、北沟村为中心建设大田蔬菜示范样板,以西湖乡中沟村、北沟村、城北村为重点,建立拱棚蔬菜示范样板田3个。西湖、瓜州、南岔、三道沟四乡镇新建连片50亩以上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完善落实监督措施,建立无公害蔬菜销售专柜,逐步推行优质优价销售,以确保无公害蔬菜的质量、品质。

2.抓技术服务,开展品牌创建

依托科技示范县建设与科技培训计划的推行,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使每个蔬菜专业村有一名合格的农民技术员,每个乡镇有一批会种植、懂加工、善经营的蔬菜“土专家”,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强化蔬菜生产与销售市场的对接,突出品牌优势,抓好蔬菜产品的包装,增加蔬菜附加值;加强技术服务,推广应用高科技实用技术,增加设施蔬菜的科技含量。同时,开展绿色有机蔬菜产地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实现瓜州县绿色有机蔬菜品牌认证“零”的突破。

3.培植市场主体,壮大龙头企业

大力培植蔬菜产业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充分调动菜农生产积极性,实现企民双赢。一是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在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的同时,加大招商力度,支持外资企业、个人和蔬菜专业合作社等新建蔬菜加工企业,加大对我县丰富的菌类、叶菜类等优势资源开发力度;到2012年力争新建1个集干制、泡制、保鲜等工艺于一体的蔬菜加工企业,使全县年加工蔬菜能力达到4000吨以上,实现产值2000万元以上。二是结合新农村试点县建设工程的全力推进,有计划的通过市场化运作,在县城、三道沟镇建设蔬菜批发市场,加强规范引导,完善配套设施,切实解决蔬菜流通“有市无场”的问题。三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外地中介组织和人员来我县建设蔬菜基地,实行订单生产。四是组织引导现有蔬菜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相关机制,鼓励有市场意识、有经营头脑的农民和个体私营业主成立营销配送专业组织,逐步形成营销网络,实现生产基地与销售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产品流通。力争发展专业合作社8个、年经销蔬菜100吨以上的营销大户100户。

五、主要做法

1.突出园区建设,拉动产业上规模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不仅要解决品种结构、产量结构、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等问题,更要解决规模生产经营的问题。在发展蔬菜产业过程中,我们坚持“典型带动、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建园区促拉动、上规模成气候、提效益快发展的路子。以蔬菜园区建设为突破口,搞好镇村整体规划和技术服务,促使那些积极性高的农户率先进入园区经营,以此来带动其他农户向园区集中,使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良好局面。重点抓好西湖乡中沟村、北沟村、城北村3个拱棚蔬菜千亩示范村、在中沟村2、3、5、6组、城北村6、7组、北沟村3、4组建立三个百亩设施蔬菜示范点。在四工村1、2组、城北村4、6、7组、北沟村2、3组建立三个千亩大田蔬菜示范点。

2.抓规范种植,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加大对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建设县农业信息网蔬菜生产信息服务栏目。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上,积极探索蔬菜生产、经营环节的档案化管理,对生产品种、产品数量、农业投入品、销售对象、进货单位(生产农户)等情况进行登记,建立蔬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制度,以点带面推动标准化生产。加强蔬菜产地环境监测和生产环节产品质量检测。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村规民约的作用,加强对菜农施肥、用药行为的监督,防止使用违禁农药和不规范施肥行为;加强农药经营的管理,严防高毒、高残留农药流入蔬菜生产环节,提高蔬菜产品质量。积极做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产品的申报、认证工作,创立我县的无公害蔬菜品牌,提高我县无公害蔬菜的市场份额。

3.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抵御市场风险

以提高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为目标,支持和发展蔬菜生产、运输、销售等中介服务组织,提高菜农的组织化程度。加快组建并扶持发展好新建蔬菜基地乡镇的生产专业合作社,帮助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扶持引导其规范服务。加快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积极引导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素质农民参与蔬菜生产与经营,使其成为我县蔬菜对外销售的主要渠道。3年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10个,新发展经纪人50名,带动运销户200户。在城区建立无公害蔬菜销售专柜(区),实行产品优质优价,充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并积极探索发展连锁(超市、酒店)配送经营方式。

4.强化科技服务,推进产业发展

一是科技人员到乡入户。县农业科技部门抽调技术骨干成立技术服务组,进驻蔬菜产业园区,积极做好园区规划、设计和种植户的技术培训、指导等工作。鼓励各乡镇聘请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土专家”在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提高温室蔬菜产量和质量。二是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入户进棚。以科技示范户为载体,农技中心每年引进和推广宝冠3号西红柿、津优30号、津绿20黄瓜、陇椒2号、3号辣椒、冬玉、法国千手西葫芦等蔬菜新品种20个,推广穴盘培育、地膜全覆盖、高垄栽培、平衡施肥等新技术10项,提高了蔬菜种植效益和科技含量。去年在县科技人员指导下,广至乡新建日光温室27座,其中建立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温室18座,当年就有了效益,打破了移民乡镇没有日光温室的历史。三是加大实施农业基层体系建设项目。2010年我县被列入国家农业基层体系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县上抽调100名农业技术人员,实行科技入户对每个镇选择的100户科技示范户进行直接入户指导,免费提供技术服务,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确保了良种良法直接到棚、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有效地提升了我区农民蔬菜种植的技术水平。四是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科技素质。先后组织温室蔬菜种植户到酒泉、玉门和本县等进行参观学习,聘请专家现场授课15次,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发放资料20000余份,为温室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5.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积极探讨建立以业主投入为主、政策扶持为辅的蔬菜基地建设投入机制。整合相关政策,集中捆绑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扶持蔬菜专业户、专业村、加工龙头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社和重点蔬菜基地建设。政府每年预算100万元资金用于发展温室蔬菜生产基地,争取省、市财政专项资金,改善蔬菜生产基地基础设施条件。对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种植无公害设施蔬菜的种植户,按实际种植面积,每年每亩给予地租、自然风险、推广新技术的物资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补贴200元。示范点内建设了普通竹架结构大棚的,县财政一次性给予每亩1000元补贴,建设了标准钢架结构大棚的,县财政一次性给予每亩2500元补贴;对租赁农户土地,实行规模经营,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连片种植蔬菜100亩以上,经营期限达到3年以上(含3年)的,3年内每年由县财政补助地租300元/亩;连片种植蔬菜50亩以上的,纳入科技培训计划重点培训范围,并由乡(镇)确定1名技术人员长期进行跟踪服务指导。县农行、农发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加强和改进对蔬菜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加大蔬菜产业链各环节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3年内给于贴息贷款扶持,切实解决基地菜农贷款中存在的问题。

6.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蔬菜产业长足发展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到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管好。县上成立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统一协调全县蔬菜基地建设工作。蔬菜基地建设的规划、实施及技术指导等工作由县农牧局牵头组织实施。同时,由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共同制定《瓜州县蔬菜基地建设管理考评办法》,并按考评办法每年对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情况进行考评,根据考评结果下拨有关补助和奖励资金。各乡(镇)也要参照县做法成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单位,把蔬菜基地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做好规划,统筹安排,制定符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制定和完善蔬菜产业化发展相关扶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快蔬菜基地建设。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7.实行定期督查与考核制度

县蔬菜生产领导小组将组织有关人员成立工作督查组,采取定期检查与平时核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督查。根据蔬菜生产季节较短的特点,将在7月和12月各开展一次全县性检查。县委、县政府年终将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乡镇蔬菜生产工作进行年度考核,建立促进温室蔬菜产业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实行蔬菜基地建设乡(镇)长负责制,对在蔬菜产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对完成任务排位前两名的镇分别奖励10000元、5000元;对领导不力,工作落后,特别是出现蔬菜质量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严肃处理。

上一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农业经济产生的影响 下一篇:猪肉价格如何不坐过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