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案例设计与运用

时间:2022-10-09 01:25:09

谈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案例设计与运用

摘要:本文针对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案例设计与运用进行探索,结合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案例运用于课堂教学,以讲授方式与学生互动交流、案例分析相结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动口、动脑能力,帮助技校学生提高对《德育》课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教学案例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 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19

1 教学案例设计

1.1 教学案例的概念

教学案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第一,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第二,教学案例是包含问题已经产生的事件,产生的事件是案例的基本素材,教学案例的事件,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成为一种独特的教学事件表现形式。

第三,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教学案例必须有典型意义,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教学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教学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

1.2 《德育》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思路

《德育》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思路从以下几方面归纳。

第一,教学案例标题:德育课程教学案例总要有一个合适的标题。一般来说,确定德育课程教学案例的标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案例中的突出事件作为标题;二是把事件中包含的主题提炼出来作为标题。

第二,教学案例背景:教学案例背景要向学生说明该案例发生的有关具体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以及这些时间、地点、人物都有些什么样的特点。背景的介绍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第三,教学案例问题:在案例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产生,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而且问题中必须要阐明主题,可以较为鲜明地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能确定主题所在。同时,要注意德育课程的内容必须要充分渗透德育管理过程中“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以及潜能的开发。

第四,过程与结果:问题发现以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成为重要的一环。这部分内容要详尽地描述,既要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要交代某种德育措施实施的即时结果,包括教师的感受与学生的反应。在这一要素中,切忌把问题解决简单化、表面化,德育课程之所以与其他文体不同,就在于对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过程、认知冲突详细的记叙,对问题解决过程细致的描述。

第五,反思与讨论:撰写案例的过程是德育工作者对自己解决德育问题的心路历程进行再分析的过程,也是梳理相关的经验和教训的过程。反思与讨论涉及到的问题有:自己教育理念对吗?问题解决中还存在哪些新的问题?是否真正在关注学生的需要?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生命发展?学生是否真正接受了自己的教育帮助?反思与讨论也不见得要面面俱到,选择重要的方面或印象深刻的方面加以思考也就可以了。

2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学情分析

2.1 授课对象分析

笔者本学期所授课专业和班级分别有机修12C1、焊接12C2、数车12C12、数铣12C1(一体化班级),共四个班级,这些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有些学生对《德育》课学习认识不足,缺乏信心,认为进入技工只要学习技能就可以就业,不必要学习德育知识学习。

第二,文化基础较差不爱学习,进入技工学校后对创新的专业技能课也产生不了学习兴趣。

第三,追求物质享受,缺乏吃苦创业精神,有些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庭宠爱加上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做事没有恒心没毅力,吃苦能力差。

第四,行为规范和自律能力较差,有些同学对学校的管理制度自控能力差,明知故犯的现象时有发生。

根据以上的表现,我们在《德育》课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教学案例教育学生,举一反三,加强素质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2 《德育》课教学内容分折

教学案例与《德育》课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折是很有要的,掌握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培养技工学校学生的道德规范,达到职业教育标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入学层次,《德育》课程教材分为三册,第一册主题是“思想品德教育”;第二册主题是“经济政治与社会常识教育”;第三册主题是“职业道德与就业教育”。

我校在读生是高中毕业的层次学生,我们开设的《德育》课程,是第三册,职业道德与就业教育为主题的教学内容,

职业道德与就业教育:本要内容是以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指导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帮助学生理解提高职业道德、树立职业理想、规划职业生涯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3 《德育》课程教学实例

通过技工学校《德育》课程学情分析,设计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案例,通过讲授同时与学生互动交流、分折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形成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和提升。以下是几个教学案例运用介绍。

3.1 以教师为主导讲授案例

教师首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设计与教学内容与案例相符的案例,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例如,讲授在职业道德规范: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根本的规范,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起统帅作用,其核心是为人民服务时,引入案例:中国当代农民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史来贺。

“凡事总是先为群众着想,宁肯自己吃亏也不让群众吃亏”,这是集体主义原则在史来贺身上的集中体现。史来贺所带领的刘庄是大家富裕,共同富裕的典范。

给学生讲授了这样一个案例,对这个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树立“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根本的规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到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含。

3.2 互动交流教学案例

互动交流教学案例,主要考虑是如何提出与教学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互动交流的情境,让学生自我发挥见解,以及提出解决问题办法和行为决定。

3.3 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分析,是为了增加教学内容的加深理解和掌握程度,使学生在思想教育上得到延伸和升华。

在学习第四课职业的法律保障第一节劳动合同内容时选用的案例是:职校毕业生陈某应聘某私营汽车维修工厂机修工,该厂提供给陈某的待遇是“包吃、包住,每月600元工资,按规定缴纳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政策性保险金”。陈某认为该工资太低,甚至低于所在市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老板告诉陈某,在本市吃、住每月最低也要400元左右,再加上所缴纳的保险金,陈某所得肯定大大超过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陈某一时无语,接受了这个待遇。

引导学生分析:认为案例中老板的话符合法律规定吗?为什么?

这个案例中汽修厂老板的解释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恰恰利用了劳动者对“最低工资”含义理解不到位来降低用工成本。

学生掌握我国劳动法对 “最低工资” 规定后,对本案例分析认为:

老板以包吃包住为由,企图把伙食、住房这种非货币性收入包含在最低工资里的做法是违法的。

综上所述,教学案例运用的举例,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教学案例展开教学,使教学德育课程教学更加活跃生动,提升德育的教学效果。

4 《德育》课教学案例运用效果总结

展望多年的教学活动的探索,对《德育》这门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方法是比较适合于技工学校的《德育》课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德育》课程教学案例与课程标准教学的培养模式,符合现代企业人才的培养宗旨;

第二,《德育》课应用恰当的教学案例教学,充分体现了理论和实训并进,教学活动过程贴近了企业工作真实情境。

第三,学生学完了之后很快就适应企业文化与职业素质要求;

第四,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工作能力明显提高。

我校焊接专业学生龙尧、赵振兴两名选手,代表中国队赴捷克共和国参加2013“林德金杯”国际青工焊接大赛,分别荣获第一名和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5 结论

通过《德育》课程典型的教学案例运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是一种比较适合德育课教学方法。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德育(第三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2]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德育》教学大纲[Z].

作者简介:彭芬,女,本科,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教务处,广西柳州 545005

上一篇:让多媒体教学优化语文课堂 下一篇:论高中物理教学的四因素层次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