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训练在黄梅戏演唱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09 12:03:22

声乐训练在黄梅戏演唱中的运用

学戏之初,都是老师一字一句的教唱,何时的换气,何时偷气,老师均一一交代清楚。我们知道,黄梅戏声腔一般都是用本嗓子唱的,也就是所谓的“土嗓子唱法”,尤其是黄梅戏女声唱法,没有太高的音域,字字句句洋溢着黄梅戏独特的乡土韵味。如严凤英的演唱,亲切自然,落落大方,细腻而不做作,音色柔而不媚,甜而不腻,有着独特的个性和超群的魅力。但是这种“土嗓子唱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爆发力,尤其高音区不堪负担。在我们黄梅戏剧团的演出实践中,尤其是在现代戏的排演中,屡屡出现高音唱不上去或唱得极为吃力的情况。因此,训练女声的中高音区就成为了我们当前的重要课题。诚然,黄梅戏的唱法决不是以高调门为美,但是如果通过训练可以使高音区更加自如,音色更为纯正,可以更好地表达音乐的戏剧,那就很必要了。在多次实践中,在我个人的声乐训练体验中,我逐步摸索出了一些黄梅戏女声唱法借鉴现代声乐训练的方法,同时注意到美声唱法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借鉴现代声乐训练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声乐其实就是训练嗓音,使声音悦耳动听,但动听离不开感情,而感情又主要是通过音乐化、艺术化了的语言来表达,如果离开了语言、感情和风格韵味,也就失去了它在艺术中的作用。因此,我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训练和体验的:

一、字的训练和体验:明代昆腔大师魏良辅在《曲律》中精辟地归纳出:“唱曲有三绝:字清,为一色;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戏曲唱腔是以字设腔、依字作曲的。在歌唱语言上,讲究字正腔圆,注意吐字归韵,对演唱的最基本要求是“字正”、“不倒字”。唱歌和唱戏都要吐字,唱戏时,吐字的口型不宜过大,要求外口适中,内口大,口型的变化随字走,但也不能变化太大,否则会造成喉肌紧张,破坏了气息上下贯通。通过训练,使字头发得有弹性(不咬死),唇音字必须喷口明显,吐字的阻气点和气息紧密配合的,阻气点找的准,横膈膜就会被牵动,这样吐字不仅可以使子音清晰,还可以接上底气,行腔时也便于气息的滚动。出字头时不要带调门(音高),延长到字腹时才上调门,这样不仅口腔活动能自如,母音也易准确,喉位也不会大动。要求子音敢咬,母音保持圆润,达到字正腔圆。同时强调唱词中字的音韵之美,逐步达到“依字行腔”的演唱要求。

二、腔的训练和体验。黄梅戏女声唱腔追求韵味,追求唱腔的婉转地道与丰富多彩。腔调的婉转就是要求把唱腔旋律唱得甜美悠扬,这就得取决于演员的音色音量、运气技巧、润腔处理、风格感情。通过声乐训练,通过对依字运腔、顿挫运腔、疾徐运腔以及声节运腔、轻重运腔的控制,使演员的声音虚实、明暗对比鲜明,上下声区圆通自如,在表现各种情感时能够得心应手,处理和把握剧情能够恰到好处。

三、共鸣的训练和体验。黄梅戏女声的共鸣腔调节较小,声波一般多在硬腭与口腔前上部振动较多,所以声音靠前,显得较为明朗。共鸣需要掌握两条,一是不能“白”着唱(没有共鸣);二是在运用共鸣上不能照搬西洋:演唱时运用共鸣,可以过滤杂音,美化音色,又可以增大音量,减轻声带负担,在润腔中可以加强唱腔的艺术感染力,但如是要把美声唱法的一套原封不动地搬来,就不尽合适了,这样练的结果,必然形成“戏歌”,要有选择地、审慎地借鉴。

四、气息的训练和体验。戏曲老艺人都讲究“丹田运气”,把气存于横膈膜以上,运用丹田托、顶气,利用小腹的收、放、颤动来控制气息。在声乐训练中,“丹田”作为歌唱的气息支点,更有利于歌唱者细腻地表现作品情感,现代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偷气、提气、歇气、缓气、抽气等运气技巧都离不开丹田的支点作用。通过训练,可以使气口安排得当,使唱腔中字与字的过渡和转接不露痕迹,以求“如线贯珠“、“玉润珠圆”,气口如果掌握不好,演唱必然飘忽无力。同时,戏曲演唱中气息的运用必须结合字音、词意、感情、表演来融合使用,以有助于演唱中“声高气提、声强气沉、声弱气稳”等等的具体体现来体现情感、表现人物。因此要求气息灵活、多变、有“韧劲”,并强调下丹田(小腹)的作用。在吸气时膈肌下降,腹直肌收缩,演唱时,气息下沉,然后配合收小腹,形成腹压再发声,呼吸量虽小但部位深,这样发出的声音才能灵巧、秀丽、纤细、高亢。训练中要引导演员掌握快速吸气和徐徐换气的方法,防止吸气时一下吸到胸部(肺尖)而吊起来唱;而且要训练演员在附点音符处换气,要换得极为巧妙,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使唱腔连贯,情绪不断。

除此之外,在音色上要做到明亮清晰、亲切自然,重视声音的圆润优美,好的声音须具备甜、脆、圆、润、水五个特点;在嗓音的运用上,要以真声为主,适当运用假声,真假并用;在实践中,要强调个性,把握韵味,使个人的优势和风格得以充分发挥。

唱法是维系黄梅戏声腔地位的关键,重视唱法,改进唱法,让更多的人喜爱黄梅戏,这也应该是黄梅戏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探究并及时解决的课题。但是,对于现代声乐训练方法的借鉴不应成为目的,而只应该是学习的一种方法;不能随心所欲的“拿来”,而应该是对黄梅戏声腔的弱点和现代声乐的训练方法相互比较之后的理性选择;更应该在知己知彼的认识基础上不断尝试、及时校正;应该有限度,有阶段性,成为清醒的学习者;而最关键的是要有选择地“吃”到肚子里去,然后充分消化利用,使自己长得丰满、更美丽、更独特、更有生命力。

黄梅戏的演唱须入情境、具本色、练技巧、酿韵味、凝风格、出人物、流神韵。我衷心地祝愿黄梅戏声腔在尊重科学发声方法的前提下,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声乐的训练方法,努力求新求变,把古、今、中、外一切营养,融化到自己的特色美中去,彰显黄梅戏本体的独特审美价值,让黄梅戏艺术之花盛开得更加鲜艳娇美,让黄梅戏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上一篇:从《捕鼠器》开始…… 下一篇:保持黄梅戏音乐风格之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