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井下作业质量监督管理的探讨

时间:2022-10-08 11:58:13

油田井下作业质量监督管理的探讨

【摘 要】 油田井下作业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提升对提高石油企业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油田井下作业的特点,分析了井下作业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探讨提高井下作业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为油田基层单位做好油田井下作业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油田 井下作业 质量监督

石油系统井下作业施工均在野外, 采油厂的作业地域比较分散,点多、线长、面广,监督管理难度较大。提高井下作业质量会带来原油产量的增加、成本的下降,是石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很重要的一环。因此,石油开发企业必须把井下作业质量的监督管理摆在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在油田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得到有效贯彻,从运行体系、管理模式上保障井下作业质量的监督管理。但是,由于井下作业质量的监督管理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制约油田开发水平及经济效益的提高,需要我们对目前井下作业质量的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再认识,共同探讨和研究提高井下作业质量的监督管理,以期能够更好的完成今后的工作。

1. 井下作业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

井下作业施工是多设备交叉、多工序衔接的长时间大型施工,决定了它具有复杂性、连续性、隐蔽性等特点,从而导致井下作业质量控制的不确定性增加,质量监督业务水平不高,监督职责履行不全面,监督人员素质不能适应市场化井下作业监督工作需要等这些因素为井下作业质量监督的开展提出了挑战。

1.1井下作业施工的复杂性

井下作业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施工工艺繁多,有一般的油水井常规措施作业工艺,如油井检泵、冲砂、堵水、分层配注等施工工艺;还有处理井下事故的大修工艺,如打捞、解卡、封穿等较为复杂的施工工艺;更有诸如压裂、酸化、解堵等储层改造工艺。每一种井下作业施工工艺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它和其它的施工工艺相互关联、交叉使用,从而达到最终施工的目的。

1.2井下作业施工的连续性

每一种井下作业施工工艺是由多个施工工艺连续组成的,越是复杂的施工工艺施工工序就越多,如压裂施工工艺整个施工过程就包括了检泵、通井、冲砂、下施工钻具等大的工序。在实施具体的压裂施工时,就包含了循环-试压-试挤-压裂-加砂-顶替-反洗等七个相互关联的施工工序,这些施工工艺连续进行,缺一不可,才能保证压裂施工的成功率。由于井下作业是多个工序连续进行的施工过程,每一个工序花费的时间相对比较短,往往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整个施工完成花费时间最少的还不到半天。每一个工序的完毕就意味着下一个工序的开始。全部工序的完成就意味着整个井下施工过程的结束。如果某一个工序质量达不到要求,就有可能影响整个井下作业施工质量。因此,井下作业质量监督更要注重过程监督,把握好现时工序质量关,就成为井下作业质量监督的关键所在。

1.3井下作业施工的隐蔽性

一是井下作业隐蔽性主要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上。时间上,由于工序时间较短,结束的工序就会立即变成“历史”,事后无法对某些结束的工序质量进行检验,使这些工序质量隐蔽起来。空间上,由于野外地理环境影响和限制, 不可能每一种施工作业的细小工序质量都始终处于监督之下, 加之井下作业施工过程及施工完毕后的“工程”都在地下,有的在地面上无法进行监督和验证,使之成为“隐蔽工程”。

二是井下作业的隐蔽性还体现在“人”和“物”上。人主要指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者和操作者;物主要指作业施工过程中的设备、工具、原料、材料及其它辅助设施等。人的素质,包括技术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的好坏,都会影响施工质量的高低,增加了施工的隐蔽性和质量不确定性。物的质量如设备完好与否、工具是否合格、原材料质量是否达标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井下施工质量,而设备的维修,工具、材料的供应等,涉及到多个单位和部门。这些单位相应质量职能履行的好坏, 也会间接影响井下作业施工质量,从而更具有隐蔽性。

2. 提高井下作业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

为加强井下作业质量监督工作, 提高井下作业质量水平,必须结合井下作业工作特点从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制度建设、监督培训等方面下大功夫,建立完善的井下作业质量监督网络化机制, 为各类井下作业工序质量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提供有效平台。

2.1建立完善的井下作业监督网络

推行厂级、作业区级、采油队级三级监督负责制随着企业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原有的井下业质量监督体系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要求,尤其是部分作业区质量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监督人员配备不足,监督流于形式。针对这种情况,在厂质量监督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积极配合,建立完善的厂级、作业区级、采油队级井下作业监督网络,配备相应的各级井下作业质量监督员。

2.2制定井下作业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

规定和细化各级井下作业质量监督员职责根据企业质量监督现状,在充分调研和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重新制定或修订《井下作业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井下作业质量监督职责》等井下作业质量监督管理规定。这些监督管理制度对井下作业质量监督的管理范围、各级监督员职责、质量事故处理、井下作业队伍管理均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必然有力促进企业井下作业质量监督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进程。

2.3建立完善的井下作业质量监督管理台账

质量管理部门在质量报表的基础上, 重新建立井下作业质量监督报表,并结合措施井特点,逐步完善压裂、酸化解堵、堵水等大型井下作业施工质量监督卡,对监督卡的内容也进行补充和修改,使井下作业现场监督更具有操作性、针对性,有力地指导井下作业施工过程。通过这些质量监督报表、资料、台账的建立和完善,使各个层次、各个岗位、各个作业过程的井下作业质量监督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2.4提高井下作业质量监督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监督机制健全以后,具体的监督工作要靠各级监督员来完成,而监督员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监督质量。为此,质量管理部门必须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灵活培训方式,努力提高井下作业监督员的素质。为丰富监督人员的现场经验,定期举办井下作业监督现场培训班,提高监督人员水平。同时要针对基层监督人员流动性强、专业知识缺乏的实际现状,质量主管部门要与技术部门协作,编写学习资料,在网上公开。各基层单位务必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使基层监督员的业务知识得到充实。

2.5创建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质量监督的主要任务是预见质量问题、纠正质量缺陷、解决质量问题。企业质量监督主管部门根据井下作业监督管理制度,对作业现场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通过网络公报、专题报道等形式进行曝光,接受社会舆论的公开监督。对存在重大质量问题,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在进行严厉警告批评的基础上,对作业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追究经济责任。企业质量监督部门更要充分利用井下作业质量监督机制, 安排得力人员深入现场去检查各级监督人员的到位情况,以及作业队井下作业质量技术标准执行情况。对作业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要求作业队及时整改,指导作业队严格按质量标准施工。通过对存在重大质量问题的作业井进行网上曝光,对作业队的“违规”作业行为必将起到一定震慑作用,促使井下作业队伍的质量意识逐步增强,进一步提高井下作业质量。

充分运用监督机制提高井下作业质量水平作为质量监督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定期组织开展质量评价活动,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和严格的监督检查,督促作业队自觉履行有关质量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企业管理者要紧紧围绕井下作业质量监督与生产管理协调发展的思路,创建并推行全程标准化质量监督机制,长期有效地实施现场质量监督的多元化管理,以确保井下作业质量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更大地促进企业声誉、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提升,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长远成功力。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采油九厂敖南作业区)

上一篇:房地产行业营运资金的管理 下一篇:色彩的情感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