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教学“三步走”

时间:2022-10-08 11:41:48

地图教学“三步走”

摘 要: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能很好地辅助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和手段。为了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简单介绍地图教学的“三步走”。

关键词:地图;三步走;圈图;说图;忆图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承载着多种地理事物的地理信息,比较直观地反映了各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等。如何在新形势下使地图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最有效的工具和手段,是我们地理教师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方向。我经过这两年来的摸索和实践,特别是在区域地理、国家地理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条“地图教学三步走”的教学方法,借以希望大家能提出宝贵意见。

第一步――圈图

圈图就是在学生阅读教材时,将教材中所提到的有关地理名称在地图上用不同色笔圈注出来。这个过程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相关的地理事物,并加以区分哪些是说明地理位置的,哪些是说明地形的等,用不同色笔在图上圈注出来。这一步是最简单的环节,可以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促进学生高效、有序地进行阅读教材、圈注地图。

第二步――说图

这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本步要求学生将地图上圈注的地理名称有机地串联起来,说明某地区或某国家的地理状况。这一过程通过学生间的“说”,加强学生间的思维交流,合作共进。旨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旨在让学生揭示各地理事物的空间存在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以地图为载体,以“理”贯穿教材,实现抽象向直观的转换。本过程需要学生间很好地沟通和交流,教师得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做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第三步――忆图

忆图就是让学生看空白板图,回忆、展现各地理事物。此过程要求学生按照各地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依次在空白板图中说出或在头脑中展现出各地理事物。再进一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此幅地图,回忆各地理事物,以便加深对地图的空间认识及其事物的内在联系,形成空间概念,实现直观向抽象的转换,完成对地理知识的习得,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步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升华过程,教师应该做好指导和引导。

现以《日本》这节课的课堂实录为例,解读本文所述的地图教学“三步走”的教学方法。

【激情导课】我们知道,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彻底失败了。战后的日本经济一派萧条,几乎和旧中国一样一穷二白。然而日本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举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什么原因?这与它的地理因素有关吗?下面我们来学习《日本》这节课。

【学前提示】同学们在阅读教材过程中,要认真地、独立地完成圈图任务。注意用不同色笔圈注出与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气候及城市等相关的地理名称。

【激励措施】比一比,看一看,哪些同学圈注的地图清晰明了,且速度又快。这些同学将在说图环节给予优先发言权。本环节用时10―15分钟。

【第一步圈图】本环节要求教室安静,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圈图要求。教师静静地巡视,观察学生的进度,了解学生的圈图情况,并确认圈图效果较好的同学(评价圈图效果好的同学,形式可多样化,如教师确认、学生确认、小组评议等。确认同学名单可及时公布,也可延缓至说图时公布,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

【第二步说图】小黑板展示说图提示:

1.看图3-1说出日本地理位置对日本地形、气候的影响。

2.看图3-8说出日本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对日本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分布的影响。

此说图环节又分三步。第一步是学生自说,看图阐述所圈注地理名称间的联系;第二步是学生小组间的交流合作,共同规范本组阐述语言;第三步是优先者发言(有时也可找其他同学),依图阐述各地理名称间的联系,代表本组学习讨论的结果。多位学生发言后,班内学生评价、整合最终学习结果。

小节:(可由教师或学生或师生共同做小节)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隔日本海与俄罗斯、朝鲜、韩国相望,隔东海与我们中国相望。它是亚洲东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3900多个岛屿组成。地形多山,且多火山、地震。日本是南北狭长的岛国,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北纬25度至北纬45度之间,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

日本海岸线曲折漫长,有众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由于日本自然资源贫乏,大力发展海运,进口资源,依靠自身丰富的人力资源、发达的科技,发展加工经济、外向型经济。(本环节用时25分钟左右)

【第三步忆图】本环节又分两步。第一步学生看空白板图回忆、自说,内化同学们共同学习的结果;第二步是忆图,学生闭上眼睛回忆地图,并说或默想地理名称及相间联系。

本环节用至课堂结束。剩余教学内容(如东西融合的文化、主要的城市)及练习在下一课时进行。

通过以上这三步教学,很好地使地图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有效工具,培养了学生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忆图”,能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能,这对他们今后的继续学习会有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 河南省温县温泉镇第一初级中学)

上一篇:居民环保意识与行为统一性的调查分析 下一篇:再谈“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