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高校教材管理系统的弊端及其解决对策

时间:2022-10-08 11:13:56

浅析我国高校教材管理系统的弊端及其解决对策

摘要:高校的教材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务单位的一个重心工作,面对新课程的改革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和任务,教务处的教材管理系统更要从制度、意识和素质方面去多面提高和改进。本文笔者在剖析高校教材管理系统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该项工作的制度创新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关键字:教材管理 弊端 对策

人才、教材、器材是高校的三大基本建设,是办学的三大支柱。高校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载体,是教学的基本素材。高校教材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主要载体。教材建设与管理水平是衡量一个学校的师资、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教材质量的优劣不但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学校所培养人才的质量。

一、 我国高校教材管理系统所存在的弊端

1、教材的选定没有专门的系统设计

高校征订教材首先是由任课教师提出,教研室复审通过,系领导同意征订,然后再由教材评审委员会核准审批。虽说是分层管理,层层把关,但是目前来说,仍比较流于形式,基本上就是以第一层筛选出来的教材为准,后面的审批阶段只是象征性地审阅一下,,即可通过。而多数任课教师对相关信息及市场行情缺乏一定的了解,在选用教材时往往比较随意、盲目。有些被选教材早已淘汰多年,还有部分教材订回来发放给学生后,任课教师并不使用,而是自行更换其他教材,其结果造成了学生经常花钱购买“无用”的新书。

2、高校教材管理系统技术落后

高等学校教材管理部门在行政划分上多隶属于教务处,主要负责今校师生的教学用书,其教材供应机制是:依据学校各部门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班级人数、教材库存等情况,制定教材征订计划,并统一组织采购;在做好教材入库和出库管理的同时,还耍做好教材的收费、结算后,做到课前到人手一册。这种教材管理模式自实施以来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学生人数的不确定性,教材供应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凸现出束,教材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要加以解决。教材的预订作通常是结合每年度的招生计划来进行的,高校扩招后实际新生的报到人数叉往往与招牛计划不一致,这必然导致一些热门专业的教材供不应求、一些冷¨专业的教材积压严重。特别在高校实行学分制后,教学计划凋整、课程设置变动、选课时间及人数等确定因素的增加,使得教材管理部门只能被动地订教材,既影响了教材供应的数量与质量,也给教材的征订工作带米一定的忙乱和被动。

4、选修课教材管理系统不科学,自编教材质量不高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专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课程体系的不断整合,导致一些选修课程尚无可用教材,需要组织教师编写教材或开展短缺教材的征订工作。虽然大部分高校建有健全的教材选用与评估制度,但是,由于可操作性不强,管理流于形式,使得教师选用教材的随意性增大。一方面,受每学期公选课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授课学时、上课教师等不断变化因素的影响,选修课所使用的教材很难统一规范起来;另一方面,高校对自编讲义、选修课教材和实验指导书等辅助教材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一些教师、出版社在经

济利益的驱动下,往往只重视选修课教材、自编讲义的编写数量和销量,而忽视自编教材的质量和价格,这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5、教材管理人才缺乏,整体队伍素质不高

目前高校教材管理和建设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无论是从教材的购进、教材的保管、教材的发放等诸多环节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1)相当多的高校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设立专门的教材指导委员会,对教材建设的立项招标、监控评价和审核教材选用质量等业务管理上缺乏宏观的指导。(2)教材管理人员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学校正式编制较少,管

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3)缺乏科学、规范的先进理论做指导,管理手段相对落后,难以适应教材建设的新形势。

二、 改进高校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高校教材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教材管理人员是专门化的人才。在教材管理中,必须注意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资源等方面的问题。我国目前很多高校存在着上述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高校的部分直接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还没有跟上。高校的教材管理,必须置于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实行现代化管理操作。学分制之下,教材管理必须由以管理者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由规定、强制转向组织服务,由计划转向市场,实现教材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和管理方式的现代化。

1、 建立高校教材管理系统的质量控制体系

没有一流的教材,就没有一流的学生。只有教材质量提高,才能使基础教学质量提高,因而保证教材质量是教材工作的关键。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各高校教师、教育管理机关、各出版商都热衷于教材的出版,这就要求教材的采购发放单位能够在鱼龙混杂的教材市场中擦亮双眼,严格执行高校教材审批制度,严格贯彻好高校教材采购的招标、议标制度,使教材采购真正实现公开化、合理化、科学化、透明化。可以建立教材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加强教材质量跟踪,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并采取多种形式调查了解教师、学生对使用教材质量的反映。只有掌握了这些第一手材料,才能在选用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选择既反映现代科技成果,又适应本校教学特色的教材。

2、 加强提高教材管理人员的服务观念和责任意识

教材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水平的一个特殊窗口。目前,针对教学工作的性质、特点,我们应该积极推行现代的教材管理工作观念,加快教材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克服种种弊端,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基础性作用。(1)树立市场观念,强化前瞻意识。(2)树立危机意识,增强服务意识。(3)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创新意识。

3、创新高效教材管理系统技术

由于不同专业使用的各种教材所带来的各种报表、账目、征订单、发货单以及库存数量大量增加,使教材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加大,传统的经验管理已不适应现代化的管理要求,并暴露出许多弊端,如出力多、效率低、准确性差等。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已是大势所趋。但是仅仅有计算机是远远不够的,计算机的有效利用才是关键,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能不断从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加强校际交流,善于接受、改进新事具有创新意识,实现教材管理的信息化。

4、 加强自编教材的水平,以更好地质量让学生接受教育

在新形势下,教材研究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科研任务,由于自编教材更能反映学校的学科优势、办学方向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能否组织学术造诣深,科研成果显著,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出高质量的、有特色的校内讲义和教材,是自编教材建设的关键。因而学校应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与措施鼓励广大教师编写教材,同时把好自编教材的质量关,选用那些以教学改革为依据同时具有前沿性和全球性特点的自编教材。

5、 设立教材管理监督机构

教材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应该从教材的采购、供应转移到突出抓好教材信息的和咨询、教材选用和质量跟踪评价上来,做好教材质量的督导工作。严禁把教材强制性地发给学生,强调自愿的原则,允许家庭困难学生通过借用或廉价购买等途径来使用旧课本,尽量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体现人性关怀,让学生成为改革的真正受益者。

6、 加强教材管理的多方面协调管理

教材管理是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要改革,教材工作首先要改革。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通过有效的改革,做好教材工作,不仅是教材工作部门的责任,也是高校全体人员共同的职责,只有共同努力、集思广益,才能解决教材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从而主动地适应教学改革,促进高校的全面、协调发展。

小结

总之,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战略的过程中,高校的教材管理工作不容忽视。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图书出版市场的发展现状,促使高校的教材管理系统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它是高校体制改革的正态发展,是高校办学思想、办学模式的一次重大转变,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因此,创新教材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以质量求效益,对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是可行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汤潇林.高校教材多元化趋势与选用原则[J]1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浅析我国高校教材管理系统的弊端及其解决对策

赵冰川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6)

摘要:高校的教材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务单位的一个重心工作,面对新课程的改革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和任务,教务处的教材管理系统更要从制度、意识和素质方面去多面提高和改进。本文笔者在剖析高校教材管理系统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该项工作的制度创新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关键字:教材管理 弊端 对策

人才、教材、器材是高校的三大基本建设,是办学的三大支柱。高校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载体,是教学的基本素材。高校教材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主要载体。教材建设与管理水平是衡量一个学校的师资、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教材质量的优劣不但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学校所培养人才的质量。

一、 我国高校教材管理系统所存在的弊端

1、教材的选定没有专门的系统设计

高校征订教材首先是由任课教师提出,教研室复审通过,系领导同意征订,然后再由教材评审委员会核准审批。虽说是分层管理,层层把关,但是目前来说,仍比较流于形式,基本上就是以第一层筛选出来的教材为准,后面的审批阶段只是象征性地审阅一下,,即可通过。而多数任课教师对相关信息及市场行情缺乏一定的了解,在选用教材时往往比较随意、盲目。有些被选教材早已淘汰多年,还有部分教材订回来发放给学生后,任课教师并不使用,而是自行更换其他教材,其结果造成了学生经常花钱购买“无用”的新书。

2、高校教材管理系统技术落后

高等学校教材管理部门在行政划分上多隶属于教务处,主要负责今校师生的教学用书,其教材供应机制是:依据学校各部门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班级人数、教材库存等情况,制定教材征订计划,并统一组织采购;在做好教材入库和出库管理的同时,还耍做好教材的收费、结算后,做到课前到人手一册。这种教材管理模式自实施以来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学生人数的不确定性,教材供应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凸现出束,教材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要加以解决。教材的预订作通常是结合每年度的招生计划来进行的,高校扩招后实际新生的报到人数叉往往与招牛计划不一致,这必然导致一些热门专业的教材供不应求、一些冷¨专业的教材积压严重。特别在高校实行学分制后,教学计划凋整、课程设置变动、选课时间及人数等确定因素的增加,使得教材管理部门只能被动地订教材,既影响了教材供应的数量与质量,也给教材的征订工作带米一定的忙乱和被动。

4、选修课教材管理系统不科学,自编教材质量不高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专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课程体系的不断整合,导致一些选修课程尚无可用教材,需要组织教师编写教材或开展短缺教材的征订工作。虽然大部分高校建有健全的教材选用与评估制度,但是,由于可操作性不强,管理流于形式,使得教师选用教材的随意性增大。一方面,受每学期公选课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授课学时、上课教师等不断变化因素的影响,选修课所使用的教材很难统一规范起来;另一方面,高校对自编讲义、选修课教材和实验指导书等辅助教材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一些教师、出版社在经

济利益的驱动下,往往只重视选修课教材、自编讲义的编写数量和销量,而忽视自编教材的质量和价格,这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5、教材管理人才缺乏,整体队伍素质不高

目前高校教材管理和建设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无论是从教材的购进、教材的保管、教材的发放等诸多环节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1)相当多的高校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设立专门的教材指导委员会,对教材建设的立项招标、监控评价和审核教材选用质量等业务管理上缺乏宏观的指导。(2)教材管理人员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学校正式编制较少,管

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3)缺乏科学、规范的先进理论做指导,管理手段相对落后,难以适应教材建设的新形势。

二、 改进高校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高校教材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教材管理人员是专门化的人才。在教材管理中,必须注意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资源等方面的问题。我国目前很多高校存在着上述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高校的部分直接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还没有跟上。高校的教材管理,必须置于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实行现代化管理操作。学分制之下,教材管理必须由以管理者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由规定、强制转向组织服务,由计划转向市场,实现教材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和管理方式的现代化。

1、 建立高校教材管理系统的质量控制体系

没有一流的教材,就没有一流的学生。只有教材质量提高,才能使基础教学质量提高,因而保证教材质量是教材工作的关键。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各高校教师、教育管理机关、各出版商都热衷于教材的出版,这就要求教材的采购发放单位能够在鱼龙混杂的教材市场中擦亮双眼,严格执行高校教材审批制度,严格贯彻好高校教材采购的招标、议标制度,使教材采购真正实现公开化、合理化、科学化、透明化。可以建立教材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加强教材质量跟踪,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并采取多种形式调查了解教师、学生对使用教材质量的反映。只有掌握了这些第一手材料,才能在选用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选择既反映现代科技成果,又适应本校教学特色的教材。

2、 加强提高教材管理人员的服务观念和责任意识

教材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水平的一个特殊窗口。目前,针对教学工作的性质、特点,我们应该积极推行现代的教材管理工作观念,加快教材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克服种种弊端,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基础性作用。(1)树立市场观念,强化前瞻意识。(2)树立危机意识,增强服务意识。(3)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创新意识。

3、创新高效教材管理系统技术

由于不同专业使用的各种教材所带来的各种报表、账目、征订单、发货单以及库存数量大量增加,使教材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加大,传统的经验管理已不适应现代化的管理要求,并暴露出许多弊端,如出力多、效率低、准确性差等。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已是大势所趋。但是仅仅有计算机是远远不够的,计算机的有效利用才是关键,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能不断从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加强校际交流,善于接受、改进新事具有创新意识,实现教材管理的信息化。

4、 加强自编教材的水平,以更好地质量让学生接受教育

在新形势下,教材研究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科研任务,由于自编教材更能反映学校的学科优势、办学方向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能否组织学术造诣深,科研成果显著,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出高质量的、有特色的校内讲义和教材,是自编教材建设的关键。因而学校应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与措施鼓励广大教师编写教材,同时把好自编教材的质量关,选用那些以教学改革为依据同时具有前沿性和全球性特点的自编教材。

5、 设立教材管理监督机构

教材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应该从教材的采购、供应转移到突出抓好教材信息的和咨询、教材选用和质量跟踪评价上来,做好教材质量的督导工作。严禁把教材强制性地发给学生,强调自愿的原则,允许家庭困难学生通过借用或廉价购买等途径来使用旧课本,尽量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体现人性关怀,让学生成为改革的真正受益者。

6、 加强教材管理的多方面协调管理

教材管理是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要改革,教材工作首先要改革。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通过有效的改革,做好教材工作,不仅是教材工作部门的责任,也是高校全体人员共同的职责,只有共同努力、集思广益,才能解决教材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从而主动地适应教学改革,促进高校的全面、协调发展。

小结

总之,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战略的过程中,高校的教材管理工作不容忽视。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图书出版市场的发展现状,促使高校的教材管理系统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它是高校体制改革的正态发展,是高校办学思想、办学模式的一次重大转变,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因此,创新教材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以质量求效益,对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是可行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汤潇林.高校教材多元化趋势与选用原则[J]1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上一篇: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下一篇: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