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联合螺内酯对阵发性房颤发作的影响

时间:2022-10-08 11:08:12

【 摘要】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螺内酯对阵发性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抑制作用及心房结构、功能的影响。 方法 102 例阵发性A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胺碘酮口服,观察组予胺碘酮联合螺内酯治疗,随访12M。观察研究前后AF发作情况、左房结构和功能变化。 结果 观察组联合应用螺内酯治疗6M后,左房内径及左房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指标有显著差异(P

【 关键词】 房颤;胺碘酮;螺内酯;左房功能

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阵发性AF反复发作后可转变为持久性AF。AF可引起脑栓塞、 肺栓塞及外周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预防复发、 维持窦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观察胺碘酮联合螺内酯对阵发性AF的抑制作用及对心房结构和功能重构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苏大附一院诊治的阵发性AF患者102例,男68例,女34例;年龄38-72岁,中位数年龄56.9岁。所有患者均有反复发作AF病史,每月至少发作1次,每次持续时间>30min且≤48h,NYHA I级54例, NYHAⅡ级48例。排除标准:心脏超声证实左房内径(LAD)>45 mm;NYHA Ⅲ或Ⅳ级;严重的肺、肝、肾等疾病;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0.05)。

1 .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5d,华法林钠口服,将INR调整在2-3,转窦律后再口服4周。对照组口服胺碘酮片0.2g,3次/d ,第2周0.2g,2次/d ,第3周0.2g,1次/d 。 观察组胺碘酮联合螺内酯口服,给予20mg/d,治疗12M。

1 .3 评价指标 采用德国TMS公司远程医学系统SM100型记录仪,可连续记录3段心电图,每段30s,可反复应用1500次。患者佩带SM100型记录仪,回家自行操作,感不适时将记录仪置于胸骨前,贴紧皮肤,按记录键记录,完毕按发送键,通过手机发送至心电监测中心。记录患者12M中AF复况及频率,定期复查心电图。每3M复查超声心动图测量LAD、左房射血分数(LAEF),仪器为美国GE公司的VIVID-7超声心动仪,测5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比较2组AF窦律维持率、LAD及LAEF的改变。

1 .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自身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 .1 2组窦律维持率比较 治疗后3M及6M,2组窦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12M观察组窦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2 .2 2 组LAD及LAEF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3M后2组LAD及LA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6M后观察组LAD显著小于对照组,LA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AF的发生及维持与心房重构密切相关,随着AF反复发作,左心房内径逐渐增大,持续AF合并心房重构可引起心力衰竭、低血压,心肌耗氧量增加,增加栓塞事件的发生率。 因此为改善患者预后,应使AF患者尽早复律并预防AF的再次发生。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3M、6M,2组窦律维持率无显著差别( P >0.05) ,治疗后12M观察组窦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综上所述,胺碘酮联合螺内酯能有效预防阵发性AF复发,改善心房重构。

参考文献

1.裴德安,李莉,徐志云,等.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醛固酮水平

与心房结构重构的相关性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28(2):170.

上一篇:2011――新都区新繁片区妊娠期糖尿病的现状分... 下一篇: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