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评价研究

时间:2022-10-08 11:02:40

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评价研究

文秘站原创投稿

政绩考核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具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全面考核和准确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积极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当前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工作的主要难点问题

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和解决。主要有“二难”: 一是考核评价指标合理性难界定。考核指标体系该包括哪些内容、指标项目如何设定,其粗细怎样划分和把握;每个指标量化时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如何比较科学地确定;如何设定考评主体评价,群众参与考评的面扩大到多大范围为宜;考评结果如何按照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的差异性进行调整等。二是考核评价标准难统一。领导班子岗位职责弹性化,使考评标准难以统一。工作任务交叉重复,造成工作完成情况难分优劣。不同市县同一职位的领导干部和同一市县不同职位的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呈现个性化、多样化,从而使每个岗位的领导干部工作数量及工作绩效难以横向比较。

二、正确把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

1、正确把握政绩考核评价工作的定位。对于党政领导班子来说,考核是对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实际成效进行综合评估;其考评方式既可以由上级党委政府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建立社会化的评估体系,委托专家组成的第三方或独立的中介机构来实施。而对领导干部个体来说,可以是对德才素质和工作绩效的考核,如任前考核和届末考核,也可以是侧重于目标责任落实的工作绩效考核,如年度考核、届中考核;其考评方式主要由党委组织部门组织实施。

2、正确把握政绩考核评价工作的辩证关系。政绩考评是一项全面系统复杂的工作,科学合理地考核评价干部政绩必须注意处理好几对关系。一是定性分析与定量考核的关系。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都有其优势和不足,单纯依靠一种方法都有可能导致评价的简单化、片面化。考核评价工作中,既要看指标数据,但不能唯数据;既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从纵向比发展,又要从横向看位次。只有将定性分析、定量考核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整体效应,提高考核评价的准确程度。二是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的关系。考核干部实绩时,不能脱离当地客观环境、自然条件,要看干部创造实绩的过程,看其自身努力的程度。三是全面兼顾与突出重点的关系。既要统筹兼顾,从党政领导班子的工作领域和职能特点出发,全面把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内容,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统一起来,全面地反映党政领导班子的工作实绩,又要突出重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符合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要求。>!<

3、努力体现政绩考核评价的可操作性原则。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从操作层面上讲要于法周延,于事简便,力求体现“三宜三不宜”。一是在指标内容设定上,宜粗不宜细。要突出不同时期的考核工作重点,防止考核评价指标项目求全、过细,缺乏操作性;同时防止因岗位差异性不同,缺乏可比性。二是在具体操作上,宜简不宜繁。要突出体现科学效能、于事简便,充分考虑操作成本,使考核方法合理、程序严密、简便易行,防止因操作繁杂,缺乏生命力。三是在总体把握上,宜活不宜死。要突出因地、因时制宜,尽可能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特点和正、副职岗位职责差异,赋予不同的内容,并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适时适度作相应调整,防止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

4、正确把握政绩考核评价模式的基本框架。针对考核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不足,我们认为可以从6个方面深化和完善。一是在考评内容上,变单项考评为主为全面综合式考评。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要按照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正确处理好显绩与潜绩、个人政绩与集体政绩、现任政绩与前任政绩、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现实成效与长远发展、物质利益与精神成果的关系。二是在考评主体上,变上级评为主为上下结合式考评。扩大群众评价的参与度,在强化自主评价、组织评价的同时,广泛发动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过政绩公开评议等形式参与到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政绩考评中来。三是在考评方式上,变封闭式为开放式考评。通过在适当范围内进行考评预告、政绩申报表公示、征询群众意见、接受群众公议、实地核查、考评结果公示和反馈等,广泛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四是在考评结果上,变重结果本身为重结果运用。考评工作一定要把考评与使用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考评结果与奖惩挂钩,真正使考评结果作为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真正根据考评结果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有针对性的日常管理监督。

三、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的操作环节

1、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由经济类、社会发展和保障类、党建工作类三大类指标构成。考核重点强化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人民生活条件改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府职能转变等内容。

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内容设置,应考虑正、副职岗位职责不同,领导干部个体政绩考核与领导班子政绩考评结果紧密相关,政绩的优劣与个人努力程度和客观条件好差等有关因素。

2、考核评价方式和程序

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评工作分为五步:第一步,政绩考评预告。由考评领导小组。第二步,政绩考评申报。即党政班子根据年初制定的考核办法,进行自评。第三步,政绩公议复评。由考评领导小组牵头,组织有关综合部门和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市县区的自评进行核查,并广泛听取所在市县区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基层群众代表的意见,得出初评结果。第四步,上级党委审定。第五步,考评结果公示并反馈。

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工作分为七步:第一步,政绩考评预告。由考评领导小组。第二步,政绩自我申报。即根据政绩自评申报表中指标项目的要求,对一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及成效如实填报,作出自我评价,报考核组。第三步,政绩民主公议。将政绩自评申报表以适当的方式在一定的范围内公示,并通过召开考评大会或述职述廉会议等形式进行公议,组织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服务对象为主的群众代表、以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主体的干部代表及上级领导等分别对政绩申报表的内容进行民主测评接受干部群众公议。第四步,政绩考核复评。考核组在充分听取方方面面意见,并对政绩申报表的内容进行实地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对照考评标准作出客观评价。第五步,综合考评结果。由考核组对政绩民主测评及复评结果进行综合,报考核领导小组分析评定,提出考 评等次建议。第六步,上级党委审定考评结果。第七步,政绩考评结果公示及反馈。

上一篇:浅议如何推进企业建账建证工作 下一篇:论文:关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讨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