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养成“三步曲”

时间:2022-10-08 10:59:04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想要获得成功,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我不断探索和实践,最终谱写出了习惯养成“三部曲”。

第一曲:讨论法――弹响思想上的认同调

刚参加工作时,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会对学生提出一系列的要求。为了让这些规定能够执行下去,我总会向学生反复强调,但是落实的效果却大打折扣。渐渐地,我意识到,要让这些要求得以落实,就要让每个学生从心理上认同。而这种认同,要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才能实现。

例如,我曾对水杯摆放提出过明确的要求:水杯要放到书包的侧兜里,但是这个要求常常被学生遗忘。因此,学生的水杯总是乱放,地面上、桌面上、课桌里……上课时,水杯常常会“当”地一声掉在地上,或者被踢倒,水洒一地。虽然我已经反复强调,但这些状况依然存在。后来,我利用班会时间召开讨论会――“水杯该放到哪里?”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放在桌面上好,用着方便;有的说放在课桌里好,不占地方……我将学生的想法都写在黑板上,继续引导讨论,“现在想一想,放在这些地方有没有不方便的地方呢?”“放桌面上多占地方呀,碰洒了就麻烦了。”“课桌里必须倒着放,既容易洒出来又容易掉出来。”……“立着放在侧兜里就成了。”前面同学的话还没说完,后面就有同学做了补充。此时,我趁机引导:“既然同学们一致认为水杯放在书包的侧兜里最好,那我们就这么办,以免那些麻烦发生。”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同,落实起来就容易多了。从此,班级里的水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第二曲:训练法――吹响付诸行动的号角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学生思想意识上的认同,更需要行为上的强化训练,否则,就等于空话一篇。

关于队列的要求每个学生都知道:快、静、齐。多数班级在早操、体育课上的站队都没问题,但放学时的站队会花很长时间。针对这种现象,在讨论完应该怎样站队后,我帮学生梳理了站队的要求:

快速将桌面上的笔、尺等文具放到文具盒里,将书本放到书包里。

背起书包,将椅子倒扣到桌面上。

快速离开教室,排好队。

班长调整队列。

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步不得超过10秒钟,整个过程不能超过1分钟。学生听到这个要求时,纷纷认为不可能。要知道,之前用时至少是3分钟。当讲清整个过程和要求后,我便开始进行分项计时练习和整合练习。起初,学生态度不够认真,根本没当回事。每练习一次,我便进行一次总结:“这次用时1分半钟”“女同学做得要比男同学好”“五组最好,三组最慢”……在我的坚决要求下,学生开始了比拼竞赛。经过一周的强化训练,学生逐渐形成了自觉、良好的站队习惯,行动的效率也提高了。

第三曲:暗示法――奏出良好习惯养成的完美乐章

经过强化训练后,多数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但仍有个别学生会遗忘、反复。如果教师直白地提出批评,可能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前功尽弃。这时,暗示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对课前准备,我曾明确提出要求并组织讨论: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具,桌面物品要摆放有序。当我走进教室时,学生们课桌上的物品摆放得井井有条,但讲台上却布满了粉笔面,凌乱地堆放着三角板、粉笔盒,还有上节课的美术作业,这是一直没出现过的情况。但是,我并没有将学生批评一通,而是尝试了一种迂回的艺术。我用真诚的语气说:“今天,我向大家做一下自我批评,老师要求大家做好课前准备,同学们都做得很好,但我却没有收拾好属于自己的讲台。今后,我一定要向大家学习。”说完,我用最快的速度收拾好讲台,开始讲课。这个简短的环节,不但让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而且让他们觉得老师是宽容的、自律的。从此以后,我的讲台总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

“三部曲”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为他们以后的在校学习、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浅谈语法知识与作文审题 下一篇: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