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县棉花高产创建项目主要技术措施

时间:2022-10-08 08:32:38

太湖县棉花高产创建项目主要技术措施

摘 要:该文主要介绍了太湖县棉花高产创建项目实施中技术的应用,技术措施的保障及取得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棉花;高产创建;技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3-0064-02

安徽省太湖县南部的新仓、徐桥和大石等乡镇属于皖西南沿江丘陵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水肥条件较好,是该县传统的植棉区。据统计,2012年全县植棉面积5 195hm2,其中大石乡1 450hm2、徐桥镇960hm2、新仓镇760hm2;总产分别为1 770t、1 468t和1 052t。占全县总产的22.3%、18.6%和13.3%。

1 项目实施情况与成效

2013年起,太湖县连续实施农业部“万亩棉花高产创建示范”项目,项目安排在新仓、徐桥和大石3个乡镇,每年实施面积均在667hm2以上。项目区全面采取高产创建与新品种展示相结合、与新技术示范相结合、与物资补贴相结合、与苗情墒情病虫情相结合,从组织、技术和物资三个方面保障高产创建顺利实施。虽然每年棉花生产都遭遇台风、暴雨、干旱等灾害侵袭,但由于技术合理、措施有力,高产创建仍达到了预期目标,经省市专家组验收,2013―2015年皮棉1hm2产分别达1 862.25kg、1 846.5kg和1 863kg,比非项目区增加531.75kg、718.5kg和901.5kg。完成了“万亩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目标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2 主要技术措施

2.1 技术路线 主要采取典型引路与组织发动相结合,专家指导与培训农民相结合,核心示范区与“万亩示范片”技术推广相结合,成果集成技术与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科技、物资、政策相结合的方法实施。

重点是选择适宜对路的棉花优质品种,采取最佳种植模式和成果集成技术,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选择土壤肥沃、肥水条件好,棉田集中连片,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种植示范,带动项目区总体技术水平提升,达到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推动全县棉花生产稳定发展。

2.2 技术成果集成应用

2.2.1 高产优质良种应用全覆盖 为进一步保障示范区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开展,促进棉花增产增收,项目区全部实行棉种优质高产化,以鄂杂棉11号、皖杂棉11号和福棉2号为主推品种,良种应用面积686hm2,实现了“万亩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良种应用率达100%。

2.2.2 营养钵育苗技术应用全面普及 项目区棉花营养钵育苗技术应用面积686hm2,应用率达100%。

2.2.3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率显著提高 为保证棉花高产创建顺利实施,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实施测土、配方、配肥、统供一条龙服务,使棉花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686hm2,应用率达100%。

2.2.4 病虫害综合防治能力明显提升 针对棉花生长期间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时棉花《病虫情报》4期,并组织植保技术人员开展一系列的病虫监测预报,督促广大棉农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及时组织植保专业服务队开展专业化防治工作。据统计,示范片统防统治技术应用面积686hm2,应用率达100%,“万亩示范片”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能力明显提升,促进了棉花高产增收增效。

2.3 技术保障措施

2.3.1 选好高产创建实施地点 项目实施地点要安排在种植相对集中、生产水平较高、配套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村组实施。

2.3.2 制定针对性强的技术方案 每年年初,负责制定技术方案的专家和技术人员逐村入户到田,采集土样,调查棉花品种应用、密度、施肥和管理等情况,针对性确定以“应用良种、适度密植、稳氮稳磷、增钾补微”为核心,以“育足壮苗、化肥深施、化学调控、适时打顶、病虫害综合防治”为手段,以“棉花增产、棉农增收、棉业增效、完成高产创建任务”为目标,制定棉花高产创建技术方案。

2.3.3 落实集成应用技术措施 技术方案制定后,播种前30d组织棉花技术人员举办技术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和技术明白纸,实行分村包干、责任到人,专家巡视现场指导,严格落实各项实用技术集成应用。

3 主要技术的应用

3.1 选用高产优质良种 原则是省农委公布的主推品种或近3年国审或省审、适宜本区域种植且在本地区种植过的品种;要求是株型松散或较松散、茎秆粗壮、抗虫、抗病、抗逆性强、单铃重5.8g以上、衣分率40%以上、生育期125d以上的优质杂交棉一代品种。据此确定了皖杂棉11、鄂杂棉11、福棉2号为主栽品种,良种应用率达100%。

3.2 适期早播,育足壮苗 在温度适合播种育苗的前提下适当早播,能延长棉花的有效开花结铃期;育足壮苗,则是确保适度密植的基础。结合我地实际,提出在4月上中旬根据不同茬口抓住冷尾暖头天气抢晴播种,采用足肥大钵、双膜覆盖育苗,通过炼苗、晒床、蹲苗等措施培育“早、矮、壮”大苗,达到一播全苗。

3.3 适度密植,确保密度 针对我地丘陵岗地棉田土层浅、土壤肥力不高的特点,我们将适度密植(24 000~27 00株/hm2)作为每年棉花高产创建的重要技术措施。5月份包片责任技术人员随身携带尺子巡回田间督查移栽密度。据20个样本田调查统计,行距86.6~100cm,平均92.85cm,株距37.8~45.6cm,平均42.23cm,1hm2有24 810~27 510株,平均25 545株,基本确保棉花高产创建的目标密度。

3.4 增钾补微,科学施肥 在1hm2施纯氮360~390K、P2O5120~150kg、K2O300~360K的技术方案指导下,针对棉农重视氮肥、轻视钾肥、忽视微肥、追肥撒施的施肥习惯,示范片全部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并督促棉农增施钾肥,补施微肥,化肥沟(穴)深施。据20个样本田施肥调查,1hm2施K2O 300~418.5K,基施硼砂15~30K,锌肥1 500~3 000g,蕾期、花期分别叶面喷施硼肥1次,后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2次。不仅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还减少了花蕾脱落,保证了大灾之年棉花不早衰、创高产。

3.5 化学调控,灵活运用 化学调控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看天、看苗灵活施用。实行蕾期普控、花期轻控或不控,打顶前后必控,做到化控单独施用,以便掌握用量,提高效果。据20个样本田调查,一般化控2~3次,1hm2用甲哌嗡原药60~105g,基本控制了棉花疯长,建立起高产群体结构。

3.6 适时打顶,培育目标株型结构 为充分利用本地光热资源,确定8月中旬根据棉花长势和目标植株结构决定具体打顶时间,但最迟不过处暑节气。我们认为棉花高产创建目标株型结构是株高150~160cm、果枝20台以上、桶状结构。据20个样本田调查统计,株高140~159cm,平均151.3cm;果枝20.5~24.1台,平均20.85台;果节98.8~143.8个,平均114.09个,基本达到高产创建的目标株型结构。

3.7 抗灾避灾,减轻损失 对于生物灾害,我们及时《病虫情报》,指导棉农选准对路农药,科学轮换,重点做好棉花立枯病、枯萎病、盲蝽蟓、棉蚜、棉叶螨、棉铃虫、斜纹夜蛾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基本做到病虫害损失在允许范围内。对于各种台风、干旱、涝灾等自然灾害,一是与气象局联合发出灾害预报,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发给农户,二是及时落实减灾措施:旱灾发生后,及时发动棉农适时灌溉抗旱,坚持早晚沟灌,基本做到棉田灌溉2~3次;遇台风大雨,及时组织技术人员督促棉农扶正、扶直植株、培土、喷施叶面肥,少量追施速效氮肥,有效减轻了自然灾害的损失。

上一篇: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道路绿化带设计 下一篇:不同施肥类型对北方稻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