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县状元赵文楷考

时间:2022-09-24 07:58:40

摘 要: 赵文楷是安徽省太湖县的一位状元郎。本文将介绍赵文楷的家世以及他的生平经历,然后再介绍他的诗集《石柏山房诗存》的思想内容和诗歌特点。

关键词: 赵文楷 家世 科考 仕途 《石柏山房诗存》集

赵文楷(1760—1808),字逸书,号介山,别号司空山樵。安徽省太湖县景宁乡(今北中镇望天)人。嘉庆元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又出使琉球国,行册封之礼,为两国的交流作出贡献。赵文楷还是一位诗人,有诗集《石柏山房诗存》存于世。

一、赵氏家族

在《太湖县赵氏家集丛刻》中记载,赵氏远绍宋太祖赵匡胤,次子燕王德昭,德昭七代孙师益。(《宋史.宗室世系三.燕王房》标有师益为德昭后可证。)元代中叶因避战乱,始祖赵雄一(1313—1391,字伯英)定居于望天。明万历四十六(1618)年,其八世祖赵璧中举,做福建建宁府同知。以后虽也有人应科考做教谕,入郡县儒林、文苑传,但族人多务农。

赵文楷祖父赵象贤(1714—1779),号一泉,是国子监监生,科考不利,只做过云南和曲州(今昆明西北的武定)、四川汉州的吏目。州吏目从九品,例以巡检、驿丞升任。管州里的奸盗、诉讼、民政、薄录杂事。但深入社会,见多识广。云南和曲州一带,汉彝杂处,号称难治。象贤能化解纠纷,以贤明称。后选四川汉州即今成都北的广汉,这里多四方流民,漂泊无依,象贤捐俸禄建栖流所收养流民。后又置田若干亩,类似基金会,使栖流所保持下来,救养济人甚多。以至于还乡时两袖春风。

赵文楷父亲赵学浩(1733—1778),号洛亭,是岁贡,选授候选训导,即县教职学官。《太湖县志·儒林传》记载,他积学又重实际,以经义教授子弟,尤精《易》学,荟萃先儒诸学证以古今成败,学者称之为“易林”。他也喜欢写诗,有《蜀游草》二卷,是探父汉州时做。这样的儒家诗书传统对文楷读书学习自有好处,而赵文楷母亲潘氏是国子监生潘绶女,知书达礼,对文楷亦有教导作用。

自赵文楷始,赵家有了“四代翰林”之称。

第一代翰林是赵文楷,嘉庆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第二代翰林是赵文楷之子——赵畇(1808—1877),字芸谱,号岵存,别号遂翁。幼孤,为文楷之遗腹子。其科考经历和父亲很相似,四次乡试落选,直到道光十五年中顺天乡试,时年28岁。会试又三次不中,道光二十一年才成进士。道光二十四年,37岁的赵畇散馆授翰林院编修,39岁任顺天乡试同考官,41岁补国史馆总篆官。42岁做四川乡试主考官,45岁做云南乡试同考官。咸丰年间,元年九月命为上书房行走。三年(1853)正月授广州潮州府遗缺知府。七年(1857),于广东潮州雕版刻印《石柏山房诗存》。赵畇著有《遂翁自订年谱》一卷、《遂园诗抄》六卷,均在《太湖赵氏家集丛刻》存。

第三代翰林是赵畇之子——赵继元(1828—1896),字梓芳,号养斋。咸丰九年中顺天乡试,同治七年春闱会试第二十六名,改翰林院庶吉士。后官江苏候补道。留有《静观堂剩稿》二卷(存于《太湖赵氏家集丛刻》),诗文各一卷,诗起于道光二十七年,有光绪二十一年自序和光绪十一年自题识语。其子赵曾番于民国十一年白下静观草堂刻,并有冯煦序。冯煦序评价其作品曰:“诗质而不野,丽而不纤,出入于眉山、剑南间,而能自摅。其性真之所蕴于世运陵迟,民生凋敝,尤慷乎言之。文亦如其诗,中虽吉光片羽,其必传于后,无疑也。”此外,他还曾主持修纂同治《太湖县志》。

第四代翰林是赵继元之子——赵曾重(1847—?),字伯远,号恒甫,一号蘅浦行。光绪六年(1882年)庚辰科二甲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历充国史馆纂修、武英殿协修。

二、科考经历

赵文楷(1760—1808),字逸书,号介山,别号司空山樵。他少时聪颖,十三岁(1773年)进了县学,补弟子员,即成了秀才。

乾隆四十八年(1783),赵文楷第一次参加江南贡院的秋试,但这一次没有考中举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的江南乡试再一次失利,他在《舟次芜湖》中说道“我与游僧只一般”。乾隆五十三年(1788),这年戊申,预行己酉(五十四年)正科乡试,因乾隆八旬大寿,正科己酉乡试改恩科。赵文楷这一年终于中举,并取亚元。

乾隆五十四年(1789),过了正月十五灯节,赵文楷进京参加三月的会试,即春闱。但这一次会试没有考上。乾隆五十五年(1790),皇帝八旬大寿,庚戌加开恩科,又将考试,又没考上。乾隆五十八年(1793)葵丑有常年的春闱,六十年(1795)乙卯是为禅位仁宗的恩科,赵文楷两次参加两次名落孙山。“家贫乞微禄,四次来春明。铩翮岂无痛,揣摩恨未成。”是他四十岁时说的春闱落第的经历。

嘉庆元年(1796),开丙辰恩科,赵文楷终于如愿,三月会试第五十八名贡士,四月二十一日殿试夺取第一甲第一名,中了状元。其时主考官是兵部尚书纪昀。

三、仕途

赵文楷到翰林院,授修撰的官,要拜见翰林院掌院学士。这时的掌院学士是大学士和珅,杨钟羲《雪樵诗话》:“介山通籍时,和相欲使为弟子,适广东学政出,曰:‘一甲三人谁来吾门,即以此与。’介山及汪巽(xùn)泉、帅仙洲皆不往”。

嘉庆三年(1798)戊午科顺天乡试同考官,己未科会试同考官。嘉庆四年(1799)四月充实录馆纂修。其时,乾隆五十九年(1794)琉球国中山王尚穆死,世孙尚温于嘉庆三年(1798)遣使渡海请求循照典例,差选天使袭封王爵。四年,嘉庆帝特命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都察院、礼部堂官选举博学能文、仪度修伟者为正副使。汤金钊曾言“庚申诏举可册封琉球者,佥以先生对。”因为“先生秉刚直之性,负开达之材,少习幕务,谙练政事。”这的先生就是赵文楷,其被册封为琉球国正使,加正一品衔,赐麟蟒服,出使琉球。四川绵州的李鼎元为副使,李鼎元字墨庄,早于乾隆四十三年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改内阁中书。

琉球群岛位于中国东北部,包括大隅诸岛、吐噶喇列岛、奄美群岛、冲绳诸岛和先岛诸岛,面积4500平方公里。14世纪初,琉球群岛上出现了中山、山南、山北3个小王国,1372年开始向中国明朝进贡,国王分别受明朝册封,官民与明朝往来十分频繁。15世纪初,该群岛又形成了统一的琉球王国,但仍向明朝朝贡。1609年,日本萨摩藩(岛津氏)用武力征服琉球,此后,琉球王虽向明朝和萨摩藩同时进贡,但国王仍受明朝册封,而且一直沿袭到清朝。1872年10月,日本明治政府未与中国商量,强行废除琉球国为琉球藩。1879年3月,日本又派重兵入侵琉球,强行吞并琉球,设置冲绳县。从此演变轨迹看,琉球从一开始就是中国藩属,它最后归属日本是发生在清朝末期,是清王朝朝不保夕之时。赵文楷出使的时候,正是日本已经染指琉球,中国势力虽然占优势,却已日趋衰落时期。

嘉庆5年(1800)庚申2月28日赵文楷率使团离京,由陆路赶往福州。5月1日,恰逢夏至,全员收拾行囊,分乘两号大船,移舟待发。5月7日午刻有顺风,即自官塘放洋,扬帆入海。赵文楷特作《五月初七开洋》诗以记之。诗曰:“旌旗鼓角动黄昏,使者楼船出海门。万里有家迷远梦,一身如叶去中原。去来岛屿形疑似,夜静鱼龙气吐吞。珍重此行劳圣虑,莫将奇险更轻论。”船过,10日至赤尾屿,午刻,风雨大作,海浪滔天,舟转侧甚危。众人惊惧,哎吐不止。赵文楷登上舟后将台,焚香祷告,作《渡海放歌行》以壮士气。经米姑山,过马齿山,13日辰刻船进那霸港,世孙率百官迎接如仪。7月24黄道吉日,遵例举行封加冕大典。直到10月15日方登原舟,等候东北信风。20日这天,信风刮起,25日便开帆离港。29日船至温州北札山,突遇海盗船只数十艘。赵文楷沉着指挥,开炮击敌。毙贼20余人,盗船方退。11月1日末刻,船至官塘,琉球两艘贡船先后到齐。闽浙总督玉德派拨舟师迎候,2日驶入五虎门,3日奉节上岸。赵文楷城琉球逗留5月有余,“廉洁之声,著于海外”。

赵文楷不辱使命,成功地完成了册封任务。不仅使琉珠与清朝的关系更加密切和睦,对清朝更加臣服,而且传播弘扬了中华文化,赢得了当地朝野的高度赞誉。当赵文楷率使团登舟归国之时,琉球国人的欢送场面相当隆重。“国人遮道跪送,有泣者”,与册封使长期相处、交往甚密的琉球官员、贵族“杨文凤及四公子、长史、通事哽咽不能出声”。国王率百官行三跪九叩礼,并由通事代读了一篇情真意切的感激致辞,“依依若欲下泪”。由此可知,清朝与琉球的友好关系因赵文楷此行而更加密切了。此行他们还与琉球朝野上下进行书法艺术交流,还按照中国词典《尔雅》的体例用两地文字帮助他们编写了一部《琉雅》。

然从琉球回来后,就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于是回家服丁忧。嘉庆八年(1803)丁忧期满,回到翰林院。嘉庆九年正月充文渊阁校理,教习庶吉士。嘉庆九年(1804)六月,朝廷以文楷以前的劳苦,授山西雁平道兵备道,署山西按察使司按察使。在山西,赵文楷监修了五台山的庙宇。嘉庆十三年三月初三卒于任。死时年仅四十八岁,正是壮年大有作为的时日。大概死因有几个,出使琉球旅途遭惊吓,又逢母亲去世;在山西做官,劳苦又贫穷。这里有一则小故事说文楷因贫穷而典当:藩台金公是文楷同乡,有一天戏对文楷说:“你乃受质库钱?”文楷愕然奇怪。金公说:“你用一布包裹付他,他就给你钱,不是吗?”

文楷一死,贫无以具记。金公说:“赵观察惟饮山西一杯水。现在棺材不归,我们能坐着看吗?”这样大伙凑了赙金,才得归柩故乡。直到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其子赵畇才将介山公及张夫人合葬于望天祖茔仙人座山(今华光存人形山)。

四、诗集《石柏山房诗存》

赵文楷的诗集《石柏山房诗存》由其子赵畇于咸丰七年(1857)刻于惠湖嘉道署,前有道光九年帅承瀛序,末有赵畇跋语。共有五百二十五首诗。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另外《太湖赵氏家集丛刻》(赵宝初辑)第一部分就是赵文楷的《石柏山房诗存》;《清代诗文集汇编》(纪宝成主编)有《石柏山房诗存》首一卷;《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也有记载;民初徐世昌《晚清簃诗汇》卷113选文楷诗六首。

《石柏山房诗存》共九卷。卷首是《经进集》,其名来源于赵文楷的献诗。嘉庆九年,适逢甲子年,嘉庆帝来临翰林院,与宴二百二人,内府演《群仙聚庆》。文楷献颂四字一句,以奉使琉球讴歌皇上圣德。由于献诗,曰“经进诗”。

卷一《砾存集》是他六岁开始写诗到中举人之间所做的诗。第一首诗是他六岁时作的《咏百舌》:“桃花红未了,百舌闹春晓。能作百般声,枝头压众鸟。”第二首是他七岁时创作的诗歌《咏荷花》:“一叶复一叶,千枝更万枝。昨宵霑雨露,开遍凤凰池。”这两首诗都写得清新明快。然后就是他二十岁后出游以及去考科举的旅途中做的诗,直到1788年中举。这一时期的诗作,由于诗人科考一再失利,又远离家乡,不免凄苦悲郁,如《登金山》:

“日暮碧云合,孤鸿海上来。

凉风送秋色,萧瑟满高台。

万古此江山,东流不可回。

故人弃我去,怀抱向谁开。”

这首诗调子忧郁沉重:日暮,孤鸿,凉风,秋色,如此萧瑟枯寂的景象。正如诗人远离家乡投靠故人,却被故人抛弃。在繁华的扬州,无处栖息,真像那海上来的孤雁,滚滚长江水向东,一颗游子孤独无依的心又向谁说呢?

卷二《于京集》是写进京考进士的诗作。赵文楷终于中举后,就进京参加会试。然而是他能力不足还是命运的捉弄,他又多次名落孙山,直到第四次才考上。虽然科考不中,然而他却没有失去信心,他写《初度日》:“无端驱遣帝城来,心事从今未肯灰。故国久荒扬子宅,盛时谁是贾生才。”文楷自许贾生才,应是胸有成竹,拥有一腔救世济时的才略。他还写到“年来作客留鸿迹,岁晚怀人托鸩媒。”没有失落感,没有颓废,反而是感觉到留下了鸿迹。

由于远离家乡,一个人在京城复习功课等待科考,不免思亲念友,创作了不少怀人之作。如他给黄野夫的诗中写到:

“古寺僧寮伴此身,十年作客尚衣鹑。

不归非为无家别,未老休轻抗志人。”

给王和甫的诗:

“筑岩落落介山狂,朔雪悲风滞异乡。

岁晚客怀易惆怅,天涯游子各凄凉。”

给黄小痴的诗:

“从来造物多深意,自古才人得谤书。

莫效儿童论枯菀,我生宁合老樵渔。”

他一人远在京城,想到山边破屋中的老母和妻儿,不免声泪俱下:

“高堂漠漠双垂鬓,弱弟恫恫五尺身。

每恨晨昏常寂寞,更怜儿女共清贫。

凉风朔雪三千里,破屋颓圮四五人。

迢递关山劳极目,不堪重忆一霑巾。”

卷三《楚游草》、《闽游草》是他游湖北和福建时做的诗。大概是在乾隆五十六年到乾隆六十年。其中《楚游草》最早见到的是《汉阳怀古》:

“江流东注大军山,汉上孤城扼楚关。

三国旧愁春浪碧,千年遗垒夕阳殷。

樵歌牧唱刘琦墓,沙鸟风帆鲁肃湾。

我欲招魂凭楚些,夜深疑有鬼雄还。”

汉阳这座临长江傍汉水、阻山扼关的孤城,历来是群雄角逐之地。尤其三国时,刘备、孙权、曹操都曾在此留下争夺的足迹。来临时一江春浪碧蓝,而夕阳斜照三国的遗垒却透着殷红,能不忆往昔?求计于孔明的刘琦,深受周瑜倚重的鲁肃都有墓于汉阳龟山前后。对于昔日的英豪,“我”只有用楚辞来颂说,英豪能否回来。

乾隆六十年,福建藩台约他去作幕。从京城出发,经江淮、杭州、福州,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以山水形胜诗为主,但同时也有写尽游子浪迹天涯沉痛之诗,如《过衢州府》“斗转星回岁又终,天涯羁客任飘蓬。”

在两地出游时创作的诗歌,很多都是表现诗人漂泊异地的凄苦悲郁,同时又联想到自己屡次会试都落榜,心情自是沉郁低迷。这些诗读来百感交集,可哀可叹。

卷四《遄征集》是他嘉庆四年返乡途中所做的诗。遄征即迅速的行程之意。这些诗多哀民生之多艰,饥民待赈,一再昌言民间疾苦,顿挫沉郁,表现了诗人的民本思想。诗人能有这样的思想,和他自身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他出身农村,家族多是务农之人,并且祖父、父亲都是亲民之人,因此自小就关心农民。而且文楷早年出游、作幕僚,都给了他接触社会的机会,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百姓的生活。

当他行至舒城时,想到这是汉代文翁的故乡,他以为“汉史传循吏,文翁治最良”(《过舒城》)。在《文翁庄》里,他写到:

“亭午过舒城,怀古心切切。

汉廷吏治重,要惟抚字劳。

民生本自遂,为政幸无挠。

功绩岂在异,名誉徒为高。

罟者不入池,静鳞寂无嚣。

猎师不在山,恬翼纷翔翱。”

文楷认为密网不入池塘,鱼虾就寂静繁多;不上山打猎,飞鸟就能自由翱翔。像汉初凡事宽厚,与民休息,不扰民,不收重税,民间就会兴稼樯而四方安逸。

卷五《槎上存稿》是他出使琉球时的作品,经手自删订,生前已梓行传世,并有嘉庆二十四年受业汤金钊卷后跋语。出使路途,海上生活自是艰辛,但海上的波涛,也在文楷笔下成了诗作,写得汹涌澎湃,气势豪迈。琉球的异域风情更是让文楷感到新奇,诗兴大发,创作了大量的优美诗作。如他过钱塘江时创作的《钱塘观潮》:

“苍茫万里但一气,中亘一线相萦纾。

银涛雪浪拍天立,素车白马惊奔驰。”

写尽钱塘江的壮阔之象,无怪乎天地改色了。

他在琉球时创作大量的异域风情的诗歌。奥山有山有水,草木茂盛,生态清幽,文楷甚是喜欢,不止一次游览此地,如《约李墨庄游奥山》:

“夜来风雨过,天气近新秋。

沙路净如拭,山光翠欲流。

鹤头环紫翠,龙洞清幽。

为问青莲客,犹能乘兴不?”

对奥山的山光水色,洁净白沙的路,幽静的天然洞,环山无尽的翠绿,他喜爱很甚,他问鼎元有没有兴趣再游。体现了他壮游的情怀。

琉球有很多不同的风俗物产,如马齿山下海千尺的深水中有古松柏,“森然非柏亦非松,何人镂刻琅玕石。叶纤纤兮枝玲珑,血色万古洪涛中。”在琉球主人招待客人有不少的海鲜,如文楷作《龙虾》:“馆人供馈苦好异,就中有虾形最奇。”有“东海有蛇人不识,身如朽索色如墨。”的鳗鱼,独具琉球特色。

卷六《独秀草堂存稿》是他嘉庆五年十一月到八年三月在乡居守制时的作品。(守制三年,每年九个月。从嘉庆五年十一月开始,到八年二三月除服。)“独秀草堂”是他守制的茅屋的名字,取独善其身之意。守制期间,生活近似于宁静的隐居生活。在这期间,有对亡母的思念之作,也有对山村自然幽静生活的向往之作。

当文楷从琉球回来后得知母亲去世,他悲痛不已,写了《先太夫人恸辞》两首,充满了对慈母的热爱和忆念。

“忆昨王程迫,凄凉欲别难。岂知成永别,犹自向长安。远道魂应越,寒灯泪共残。陈情今已矣,误我是为官。”

生离哪只是死别,归来只有和寒灯共流泪,血泪相合流,几多悲痛,几多凄惨啊!

“万里经沧海,羁魂恐不归。心惟慈母恋,梦向故园飞。死别书难得,生还事已非。可怜初度日,犹著老莱衣。”

这两年忙于出使,不得在母亲膝下照料。虽心中想念慈母,在海外做梦也依稀是膝下儿时,连自己生日还衣官服拜母,哪知早已仙游,事已非。见不到慈母,心中怎能不悲痛万分啊!

这两首诗凝聚了诗人悲痛的情怀,后悔无及的感念,写得真挚而动情。

在乡间隐居又有一些山水农家之趣,这一类的诗,文楷照样写得巧小可爱。日暮中,“怒蛙争浅渚,闲鹭占圆沙。树影千村暗,云阴一道斜。”山里自然清新的风貌,禽鸟自得其乐,而诗人更是轻轻闲闲地在一条斜道上攀登,这云深之中,忽见“柴门临水畔,合是野人家。”大山中的寂静,正如诗人回归故乡巧得一闲的情景:

“独往不觉深,悠然随所之。

偶逢曲径转,时有野禽窥。

风定涧逾响,云来山忽移。

柴扉犹未掩,伫立已多时。”

山间风云变幻,大自然有深意幽思,让他颇受感染。柴扉未关,在门边伫立,愿望群山,忘记了世事,忘记了自己。这不禁使人想到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而文楷的田园生活也多向往陶令。

卷七《木天近录》是他中状元到翰林院时的作品。木天愿意高大宏伟的建筑,后来指翰林院。

这一时期的作品多为友朋同僚的赠答酬唱之作。其中友朋赠答的有与法式善的《题时帆前辈诗霳图》,与洛绮兰(龚世治的妻子)《题骆佩香灯课女图》:“白杨风起乱啼鸦,掩泪灯前两鬓华。阿母莫辞寻觅遍,墙根应有断肠花。”这或是女儿有不幸,写得凄惨动人。还有给李存厚梅窝图题诗,文楷诗“石岸参差曲径斜,春来池馆尽梅花。”其唱和最多的是邵五和戴东珊。邵五名葆祺,大兴人,同年进士。“第五才名剧可怜,新诗已有万人传”,“天马行空脱羁勒,鲸鱼拔浪见精神”,这是文楷《题邵五桥东集》写的。戴东珊也是同年进士,“戴侯老矣风流最,卅载声名重都会。长鲸一吸百杯空,郎当舞袖斜阳外。”文楷对戴的诗也很看重。

卷八《补遗》。

赵文楷生性好诗,在他的《砾存集》小序中说道:“余年十龄颇能执笔为诗,后以早失所怙,几至废学。然吟咏一道,性好之,不能辍也。”现存诗有五百多首。汤金钊评价赵文楷的诗说:“其性豪,其气逸,其性真,其识论超,其魄力大,无猥琐龌龊之思,无雕琢锤炼之迹;浏璃浑脱,纯任自然,旷迈遒上,不落尘滓,往往有太白神致焉。”

赵文楷之诗写所见所思,直抒胸臆。当时之景,昔日之情,再现于眼前。不加雕饰,讲究纯任自然。他早年的诗作,由于贫困,四处游历,孤独无依,读来不免凄婉催人,可悲可叹。那些咏古迹、怀古人的诗,对文翁等人,一再崇敬赞叹,表现了他的仁人志士情怀。而那些怀人诗、思亲诗,则写得缠绵凄恻,尤其伤母哀辞之诗沉痛悲切,如今读来都还令人泪下。由于诗人心怀磊落,心存忠厚,在《遄征集》中体现了哀民生之多艰,一再昌言民间疾苦,表现诗人的平民思想和瑰丽高洁的心态。而他出使琉球,写海上波涛,异域风情,则波涛澎湃,气势豪健,沉博,旷迈遒上,似有神助,不求奇而自奇,颇有太白神韵。

参考文献:

[1]李英纂修.太湖县志(民国卷)[M].民国壬戌高寿恒主修.黄山书社.

[2](同治壬申)符兆鹏主修.(清)赵继元纂修.太湖县志·同治卷[M].(民国)李英纂黄山书社.

[3]太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太湖县志[M].黄山书社出版发行,1995,3.

[4]太湖县地方志委员会编纂委员会编.太湖县志(1978—2001)[M].黄山书社,2001,12.

[5]赵荣琛.粉墨生涯六十年.记载了“我的四代翰林之家”[M].

[6]石德润.平民状元赵文楷[M].

[7]赵宝初,赵畇.太湖赵氏家集丛刻.遂翁自订年谱记述了赵氏家族的人物简史[M].

[8]李传玺.皖籍状元旧事(三).记载了赵文楷出使琉球国的事迹[M].

[9]赵洛.诗人赵文楷.记载了赵文楷的生平以及家族等[M].

上一篇:试论高校辅导员队伍执行力建设的具体策略 下一篇: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的融合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