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

时间:2022-10-08 08:32:07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

摘 要: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是一种新型的研究生教育方式。因此,需要探索出一套符合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分析了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完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依据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生源特点,提出了从教学、日常管理、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加强校企间的“全程合作”是构建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关键。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全程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252-02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恰逢我国高校毕业生数再创新高,使得因大学生人数供求比例失衡以及结构失衡等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教育部2009年下发了《通知》145明确规定:“2009年在已下达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5万名......主要用于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可否认,这一政策的出台其目的是为了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需求,但也希望能借此机会,激活硕士研究生结构调整的阀门,进而发出结构调整的明确信号。2010年教育部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范围,学术型招生调减出的部分和新增的招生计划全部用于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积极稳妥地推动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这意味着扩大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成为研究生培养的一个趋势。

1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意义

专业学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对提高研究生质量,促进专业硕士教育改革,以及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1)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应届本科生提供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亦有利于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质量。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以及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于科学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招收一定数量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给更多想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提供了机会,满足了学生个体及家庭的需求。同时,由于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知识文化素养要求日益提高,应届毕业生选择攻读专业硕士学位,除了可以暂时缓解自身的就业压力,从长远看也是增强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需要。通过继续深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为日后的求职就业做准备。

从应届毕业生中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攻读专业硕士学位,进行全日制培养,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深造机会。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数量,而且有利于提高高层次人才的质量,克服在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存在的急功近利的做法。

(2)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也是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内在需求。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正处于调整和转型时期,职业分化越来越细,职业种类越来越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社会在管理、工程、建筑、法律、财经、教育、农业等专业领域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专业学位教育所具有的职业性、复合性、应用性的特征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识,其吸引力也不断增加。因此,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培养目标比较单一,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不强的,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失衡的问题。同时,专业学位类型和涉及职业领域还比较少,在职攻读专业学位比例较大、全日制攻读比例过小,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抓住机遇,尽快地、坚决地予以扭转。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政策是对研究生教育结构类型的重大改革。通过招收并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增加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样性,以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分类培养,结构优化,调节学术研究生与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并积极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加强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从而,推进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3)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是实现专业学位教育创新、解决当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问题的重要契机。通过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索,试图解决当前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中存在的生源对象复杂,起点低;学校类型单一,培养模式不够多元化;学生没有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软硬件条件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重学位论文轻工程设计;社会对专业硕士认可程度低等问题。遵循专业研究生的自身发展规律,科学定位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力求在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更加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色。并通过结合学位硕士的日常管理模式,加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日常管理。通过探讨和实践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可以丰富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2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研究生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学位教育应在坚持“实际问题导向”的基础上适当加强理论知识和基本研究能力的培养,让应届生接受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出有较好理论基础的应用型研究人才,是研究生培养的一种有益尝试,但应该突出专业性,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

2.1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特点

不同的生源特点,为达到培养目标,必须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与以往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相比,全日制研究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往招收的专业硕士研究生都有一定工作经验而此次全日制专业研究生主要是针对刚毕业的本科毕业生。首先在学习动机上,以往的专业硕士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和发展。因此对学习的评价着眼于专业学位学习是否促进了他们的工作,文凭是否给自己在单位的发展带来实惠。而以应届本科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于毕业后还要去找工作,因此他们的评价更多在于文凭和所学能否给他们的职业带来好处以及带来多大的好处。并且他们不明确今后工作岗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自身缺乏怎样的相关知识,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必须针对应届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特征,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其教育规律,创新培养理念,改革培养方式,确保培养质量。

2.2 加强校企间的“全程合作”是关键

加强校企间的“全程合作”,相关企业可以通过学校选拔该方向的学生,并与校方签订协议,在整个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提供合作与资助,包括研究生的经费支出,教学实践环节以及评价产出等方面。研究生毕业后符合条件的可自己送往该企业工作与科研。学校也应该积极与企业配合,调整研究生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第一,在教学方面。教学过程分为课程教学和实践两个环节。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生源的特点,改变以往专业学位硕士重实践轻理论,学术学位硕士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相互贯穿。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聘请优秀的教师,提高师资水平以达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要求,并加强对学生的课程评价,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后获得较好的成绩。其次,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开设校内外研究生公共实验课和学科专业实验课并建立多种形式的研究生公共实验室和校企联合实践基地。以提供系列化、层次化的实践能力培养环境,形成完善的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第二,在学生管理体系的建构方面。学生管理体系,要加速建立完善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奖励、资助制度。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在校管理、学生权益、就业服务等政策措施上要与学术型研究生同等对待。加强学校与企业“全程合作”的实施力度。首先在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经费上,可采取学校,个人与合作企业共同担负。以往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费都很高也不存在公自费之分,大多由学生的所在单位承担。但作为刚毕业的本科生没有单位为其支付学费,可能导致学生因付不起学费而失去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的机会。因此通过教育经费的多渠道支付形式为学生减轻经济负担,让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真正实施可行。其次,在学生的日常管理方面,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管理模式相结合,加强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力度,增强二、三级单位即院、系的职责。在招生入学、学籍档案管理、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师资配备、论文答辩、学位授予上更加规范化。加强对全日制专业研究生的班级管理与党支部建设,让学生受到正确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并通过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丰富研究生生活,增强身体素质及集体荣誉感。

第三,在质量控制方面。质量控制是以培养目标和规格为依据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若无任何质量监控措施,就难以确保其培养质量。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加强以课程学习和设计为主要内容的资格考试,考察其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学位论文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方式。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应强调实用性研究,可以采取多样的形式。以往具有工作经历的生源在工作期间接触过或自己参与过以各种职业为背景的不同形式的论文,因此他们的职业公文观念比较强。而应届本科毕业生生源则不具备这一条件,学位论文形式的多样化,将有利于开拓他们的视野,引导他们去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为职业意识的形成提供了另一条途径,也为他们提前进入职场设计了场景。实行的“双导师制”,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把握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共同确定研究生的论文选题,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研究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学位论文的选题可来源于企业合作的应用课题,或直接将他们派往企业,以突破企业关键技术来命题。通过论文工作,不仅提高科研工作水平,而且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增强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1]李莹.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35-38.

[2]刘红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弊端及改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9,(6):79-83.

[3]薛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J].北京:北京教育,2007,(11):57-59.

[4]刘惠琴,沈岩,雍翠菊.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地理科学专业中GIS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下一篇:2002―我国男子铁饼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