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学校《电子线路》教学方法的探索

时间:2022-10-08 07:37:03

浅谈职业学校《电子线路》教学方法的探索

摘要:电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电子线路》已成为职业教育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性、技术性、应用性都很强。但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学生基础差、厌学等现象,对电子专业课堂教学越来越不感兴趣。该文结合电子技术专业课的特点,阐述了电子专业课程中教学内容、方法的几个方面的改革,并以实践结果证明了其改革的可行性。

关键词:职业学校;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2-0000-00

《电子线路》是我们职业学校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但由于其原理抽象,内容繁杂、再加上学生底子薄这一现状,学生在初学这门课时感到非常困难,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了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从而也严重妨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及教学效果的提高。那么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呢?这就要求我们专业课教师必须改革课堂教学,克服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不足,结合当前实际,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 轻理论、重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轻理论、重实践的策略,以“理论够用、技能够用、重在运用”为指导原则,精简理论知识,增加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实践牵着理论的鼻子走”,使理论知识简单化,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在实验中理解、掌握、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置实验,适当增加实训课时,通过声音、灯光等方式形象地显示实验结果,增加实验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兴趣,进一步来帮助理解掌握理论知识。例如,在讲述多谐振荡器前,可先让学生看一下利用多谐振荡电路控制的彩灯轮流闪亮的工艺品,并告诉他们这就是利用我们即将学习的电路制成的,课后可以自己制作。同时提出“可通过改变哪些元件的参数来改变振荡的周期”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学生有了实验目的,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非常集中,积极思考。课后许多学生积极准备元器件,动手制作,有的还加入了音乐。这样一来,不仅营造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有所用,还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了教学目的。

2 优化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化手段,尤其是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如利用多媒体展示电子线路图片,省时、清晰,而且便于分析。又如有的电子实验,学校不能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可以利用电子仿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现在的多媒体课件已日趋成熟,能生动、清晰地显示所要讲授的内容,在理论授课中,除了利用这些动态的课件外,部分内容还可让学生现场在电脑上利用电子仿真软件进行操作,给学生提供了虚拟实验环境,与真实的实验室相比,做起实验来更方便、更快捷了。例如,在讲解三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时利用动画来显示电子的流向和分配关系,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三极管的电流放大过程,理解放大原理的实质是电子的控制过程.在三极管工作时,应用多媒体课件,首先布置简单的用户电路,显示输入和输出的波形关系.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感到有趣,产生强烈的欲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又如,RC电路的充放电实验。由于充放电时间很短,只有几个毫秒,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模拟这一实验。用灯泡的亮、暗来描述。将过程拉长,让学生在脑中形成充放电的印象。同时,通过运行仿真电路,可用仿真示波器显示电容的充放电波形,波形的变化与灯泡的亮灭相结合,也可直观地显示电路的工作过程,辅助理论与实践教学。

3 模块化与分层教育相结合

“模块(module)”的概念被引进我国职教界后,如今在许多职业学校的教学和部分行业的培训中,作为一项教学改革措施,被广泛应用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技能培训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把二极管划分为一个模块,三极管也划分为一个模块。在二极管这个模块中,要讲解二极管的一些特性及二极管的应用,其中包括二极管的整流作用、稳压作用,我们可以把直流稳压源的相关内容划到二极管这个模块中进行讲解。在三极管这个模块中,内容较丰富,除了三极管的一些特性以外,还有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反馈及功放也包括在内。像集成运放及555定时器等集成块可归纳到数字电路的一些集成块中一起讲解。这样,《电子线路》的内容就可以根据各个特点按一定方式进行模块化教学。当然,在模块化教学中也要体现分层教学。“分层教学” 是指在共同的教学目标下根据个体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老师的培养下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比如在实训环节中,可以以选做实验的形式来分开层次,做的较快较好的同学可以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增加选做实验,而做得慢的同学只要求做好基础实验。同样,也可以在同一个实验中在实验目标上有所不同,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变化,定期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调整,以此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递进。比如我们前面讲到的多谐振荡器试验。对于一般的学生,我们只要求能完成多谐振荡器的振荡电路,实现彩灯的轮流点亮过程。而对于要求较高的学生,除了基础实验以外,还要求掌握RC的充放电过程,并通过调节电阻R或者电容C来改变彩灯亮灭时间的变化,根据具体的亮灭秒数,做出适当的调节。通过实验目标与要求的不同来完成全体学生的实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消化不掉的现象, 达到整体发展。

4 考试内容和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有力工具,它对教育活动和其他某些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考试的积极作用,消除或减弱考试的消极作用,考试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在考试内容方面,根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在考试方式方面,我们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只限于笔试,还采取实训、平时表现、课堂评价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努力创建以综合评价与过程评价为主的考试评价制度。期中(20%)+期末(30%)+实训(40%)+平时(10%)这样一种结构来获得期末综合成绩,客观、多方面的来评价学生。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培养适应新时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职业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课堂教学中,应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探索更加适用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通过课程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明显好转了,而且学生从实验中得到了锻炼,学到了实验技能,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实验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普遍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如基本的焊接技能、焊接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对常用仪器的使用、基本电路的测试、电路的分析等熟练度有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琴. 中职学校学生电工与电子专业技能和兴趣的培养[J].科技经济市场,2006(01).

[2] 唐书宾. 浅谈《电子技术》课的教法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

上一篇:JFKr的分析与改进 下一篇:基于PB的小商店进销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