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决问题”习题的呈现方式

时间:2022-10-08 07:29:59

浅谈“解决问题”习题的呈现方式

传统的应用题大多采用“纯文字”的表达方式,学生感到抽象、枯燥、难以接受. 新教材将原来教材中的“应用题”改为“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一线的教师在命“解决问题”的试题或给学生出练习题时,要以数学课程新理念为指导(即: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题材应多样化,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打破以往内容陈旧、叙述单一的标准形式,换之以更加新颖、灵活和更加开放的呈现方式,使“解决问题”的试题题材丰富多样,呈现方式丰富多彩,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的载体,成为提高能力的载体.

一、设计对话式习题,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如:明明到修公路的工程队去调查,师傅告诉他说:“我们修的这条路宽4米,要在路面上均匀铺上0.1米厚的碎石,总共需要2000立方米的碎石. ”明明问:“这条路要修多长时间?”师傅又说:“我们把工程队分成机械队和人工队同时从这条路的两端施工,机械队每天能修150米,人工队每天能修50米,中途工人放假2天,这样预计经过27天就可以完工”. 同学们,你能选择明明获得的信息求出这条公路有多长吗?试一试.

又如: 猜生日

这种对话式习题,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用对话的形式解答上述问题,学生不但要找出数量关系,求出正确答案,而且要从对话的语言中捕捉信息,从而既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又增强了应用性.

二、设计图画式习题,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以漫画或图示等形式呈现习题的实际情境,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如:有甲、乙、丙三个仓库,各自存放一些货物(如图),如果我们要把乙仓库的50吨货物运往甲仓库,我们把货物的重量50吨与路程10千米的乘积:50吨 × 10千米 = 500(吨·千米),称为运输量. 现在要把三个仓库的货物集中到一个仓库里去,运输总量最少是多少吨千米?

三、设计表格式习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如:儿童玩具商店的售货员阿姨遇到一个难题,她在对所出售的商店进行分类统计时发现一张统计单被弄脏了(如下图),想一想:这到底是开的哪种玩具的发票呢?为什么?让学生写出解答过程.

又如:套圈游戏. 下表是亮亮、莉莉两人做套圈游戏时每次套中的个数.

他们俩套的次数不一样,谁套得更好一些呢?请你评一评. 这种表格式的习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避免了生搬硬套、教条呆板的“纯文字”呈现形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设计组合式习题,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更多的是以一种散乱数据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包含的信息可能是多余的,也可能是不足的,需要我们根据问题的要求对信息进行灵活的筛选、处理,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

如:请选用下列有用的信息计算.

① 印刷厂有两个装订小组;② 第一小组每天装订100本;③ 第一小组共装订8天;④ 第二小组也装订8天;⑤ 第二小组共装订了960本. 一、二小组共装订多少本?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装订多少本?

学生在选择条件编题的过程,也正是一种选择、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过程,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潜在的创造力,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借助电教手段,以及利用实物、简笔画、挂图和课间表演等方式,使解决问题的呈现更好地接近学生、接近生活. 同时,多种呈现方式的综合运用,相互取长补短,更能有利于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数学教学的慢功 下一篇: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