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低碳建筑发展的探索研究

时间:2022-10-08 07:12:47

对低碳建筑发展的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8-042-01

摘 要 2003年英国首次提出“低碳经济”一词,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低碳”新高潮掀起,建筑业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低碳建筑成为一种潮流。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开幕,见证了低碳建筑的良好发展态势。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已有低碳建筑,找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在中国发展低碳建筑的建议。

关键词 低碳建筑 世博会 房地产业

一、低碳建筑

所谓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另外,在建筑的开发过程中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参与其中,碳排放量很大。因此,尽快的建设低碳住宅项目,实现节能技术创新,建立建筑低碳排放体系,注重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并形成可循环持续发展的模式,最终,使建筑物有效的节能减排并达到相应的标准,是中国房地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国内外低碳建筑实例

1.英国贝丁顿零化石能源发展生态社区

英国贝丁顿零化石能源发展社区为世界首个低碳建筑社区,这里的建筑都是约40 m高的棕褐色“板楼”。每栋楼的屋顶南侧铺着大片的太阳能板,北侧种着大片的绿色植物,中间则竖立着一排排五颜六色的风帽。贝丁顿社区建筑每一处独特的构造都是从提高能源利用角度考虑的,真正是表里如一的“低碳”建筑。比如,楼顶的风帽是一种自然通风装置,设有进气和出气两套管道,室外冷空气进入和室内热空气排出时,会在其中发生热交换,因此可以节约供暖所需的能源。此外,整个小区还建有一个利用废木头等生物质发电,并提供热水的小型热电联产厂。由于采取了建筑隔热、智能供热、天然采光等设计综合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这个小区与周围普通住宅区相比可节约81%的供热能耗以及45%的电力消耗。

2.北京国奥村项目

作为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运动员村――国奥村是2008伟大盛事所直接催生的国家级住宅项目。国奥村建设过程中采用一系列国际上最为先进的节能技术,令其成为有史以来最为先进的微能耗奥运住宅项目。国奥村采用多项节能技术,如再生水热泵冷热源系统、集中式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景观花房生物污水处理系统、护结构保温系统、LED建筑发光系统等36项低碳减排技术,令项目科技含量与节能品质进一步攀升,并由此形成了一整套绿色建筑建设体系。

3.世博会中的低碳馆

(1)零碳馆

作为伦敦贝丁顿零碳生态社区的模型,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零碳馆也是由邓斯特和他的团队设计完成。上海世博会中的零碳馆,源于伦敦贝丁顿零碳生态社区,却又高于其原型,他所用到的低碳技术和理念,在上海世博会零碳馆中几乎都有体现,而且在某些方面更为领先。为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这两栋建筑同样使用了高性能的隔热材料和供热设计,并综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2)法国馆

法国馆基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所倡导的未来环保节能宜居方面的主要设想。在充分考虑低碳、环保理念,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上,从设计本身出发,最终实现可持续性环保。其在降低能耗方面,采用了600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部分解决了场馆的用电问题。立体花园的设计,采用保温材料,起到保持温度的作用,尽量少开空调;馆内的小水池也是一个微循环的生态系统。建筑采用整体的隔墙与吊顶系统以及一系列建筑节能和环保解决方案,使法国馆在节能减排、资源回收和循环使用、宜居环境、智能高效的生态技术方面进行了展示。

三、低碳建筑在中国发展存在问题与建议

1.问题

(1)宣传不足,地方和企业不重视。虽然目前低碳建筑的提出如火如荼,但真正能开发和建设的开发商还不多,他们对此类新型理念还处于观望状态,不知道是否会盈利,也不清楚究竟怎么样才能达到标准。究其原因,是宣传不足,目前口号喊得亮,实际操作却没有指导。

(2)技术材料亟待跟新。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能源效率低和技术相对落后,单位国民生产值的碳排放往往高于发达国家。另外,利用传统建筑技术和材料来打造低碳建筑,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传统建筑技术和传统建筑材料中的高耗能,高污染和低碳建筑的要求背道而驰,成为发展推广低碳建筑的瓶颈问题。

(3)立法规定欠缺,无标准化体系。目前,对于低碳建筑,我国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还只是提倡,并没有在立法中强制规定下限,随着发展的深入,势必会引起低碳与传统的交锋,一些建筑打着低碳的口号,摇身一变,宣传中就是低碳建筑了,使得消费者怀疑甚至不认可此种理念。

2.建议

(1)加快建筑业立法建设。随着低碳概念的提出,欧美国家纷纷提出征收碳关税和限制碳汇等措施,为了防止因不法分子钻空子,必须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促进和规范这个市场,如新出台《低碳经济法》来限制建筑业碳排量,修改《建筑法》,在考核建筑等级时增进建筑中低碳的理念。

(2)加大经费投入,促进新材料新技术形成。国家应加大科研经费对建筑材料、技术和能源的研究,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能源的开发研究及推广运用,同时还应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加强交流,学习国外成熟技术。

(3)倡导低碳消费,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低碳建筑包括低碳生产与低碳消费两部分,在低碳建筑发展初级阶段,强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经济发展高级阶段低碳社会消费理念和行动的转变显得更为重要①。低碳房地产的核心和可持续的动力在于拥有低碳理念的城市居民,良好的公共参与机制是保障居民和企业积极参与到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先决条件。整合低碳房地产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性,促进企业决策者及公众观念的转变,形成支持其发展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引导企业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低碳经济”形象,促进全社会完成低碳经济的目标和指标②。

注释:

①崔大鹏.低碳经济漫谈.环境教育.2009(7):13-21.

②张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1-7.

上一篇: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 下一篇:基于DEA方法的我国证券公司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