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时间:2022-08-10 06:36:54

当前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F036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8-036-02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政策、宏观环境的变化,全国的经济增长形势出现了可喜局面,但是,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在这场悄悄的“变革”中,农村消费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与农村消费市场蕴藏的巨大潜力存在很大的差距。对此,本文从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入手,就制约当前农村消费市场的因素与如何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消费市场 经济发展 消费需求

一、当前农村消费市场的运行特点

(一)农村消费市场增速低于城镇消费市场

从全国的数据来看①,2010年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69.4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城镇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2659.7亿元,同比增长18.6%,乡村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009.7 6亿元,同比增长15.6%。2009年,全国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0%,城镇为36.5%。广东省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06.93元,比上年增长7.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8.3%,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所占比重为5.9%%;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74.72元,比上年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9%,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所占比重为12.9%。由此看来,受城乡居民消费性支出差异的影响,农村消费市场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城镇消费市场发展速度。

(二)消费结构变化不大

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村消费环境的日益改善,以家用电器、交通工具、通信通讯、文化娱乐为代表的消费在农村市场增长较快,但是,农村传统消费习惯、模式改变不大。农村市场消费仍以生产、生活必需品为主,如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即使有的农民买了彩电、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也会因为电费贵尽量节省着用;买了摩托车也会因为汽油贵而放置在家里,拖拉机和三轮车只在农忙或者跑运输时使用。

(三)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水平低下

从调查看,约10%的农村家庭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农业,而90%的农村家庭靠副业和外出打工增加家庭收入,大部分农民打工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和技术技能的缺陷,收入低而不稳定,只有极少数人靠从事商业、手工业等增加家庭收入。相对农民单一的创收方式,农民的实际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很低,农民增收渠道较少,增收幅度不大,家庭收入大部分用于满足食物消费、农业生产,解决日常衣、食、住、行的问题,虽然推行了教育“两免一补”,开展了一定范围的医疗保险,但生产、教育等支出较多,迫使大多数农户收入结余低,加之受长期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导致农民消费低水平,农民维持其生产、生活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主要集中在低端商品上。

二、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随着全市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生活质量都发生了一定变化,但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农村消费市场尚未出现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当前农村消费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当前农村消费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消费环境不理想等问题造成生活消费不足

1.农村消费环境不理想,农民不能消费。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流通体系不健全。现在的农村市场规模小、服务质量差、经营体系不健全,有的地方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二是生态环境恶劣。很多地区水土流失、气候反常、沙尘飞扬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活环境不稳定,农民缺乏长期的消费预期。

2.扩大农村生活消费的重点有偏差,农民不想消费。一般说来,人们的消费倾向是按照吃、穿、用、住、行的顺序来发展和满足的。在农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自然就把扩大需求的重点放在“用”上。但事实上,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民消费支出的先后次序却是:吃饭、建房、子女教育、婚嫁和家用电器,建房与装修房屋是农民生活消费除食品支出外的首要选择。

3.缺乏适应农民需要的合适产品,农民不愿消费。由于受收入水平、文化程度、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对商品的质量、性能与价格都有特定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工商企业一直把生产经营重点放在城市,忽视了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消费结构、消费特征的研究。根据有关机构调查,全国著名消费品生产企业,只有10%的企业对农村市场进行过系统调查,大多数企业只是简单地将城市滞销的商品推向农村市场,想消费的农民买不到合适的产品。

(二)投资边际效益递减、人均资源过少造成生产消费不足

1.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对未来预期比较悲观。由于农业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加之与国际接轨,农产品价格出现了下跌的趋势,农业效益显著下降。

2.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农业生产增收幅度有限。虽然近年来农业效益呈下降趋势,但总体来说,农业的成本纯收益率相对于工业来说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加之目前的利息率已经降得很低,农业生产依然有利可图,可见效益下降并不是农民生产性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农民投资过少的根源在于农民人均占有资源过少。在现有的耕地上扩大投资,农民增收的幅度有限;扩大耕地面积,又不可能,这是农民不愿增加农业投入,导致生产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

(三)农村信贷、社会保障等机制不健全,抑制了农民的即期消费

与城市相比,农民更易受到自然、市场、疾病等风险的影响,农民收入的稳定性较差,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产品低的需求弹性和相对较高的供给弹性,农户收入随供需格局变动波动较大;二是农业受气候影响较大,农户丰年增收灾年减收;三是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农闲时外出打工收入很不稳定,具有典型的暂时收入的特性。目前在我国农村集体、家庭和土地等传统的保障功能受到削弱的同时,面向农村的信贷、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农业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制度并不完善,农民跨时预算能力很差。因此,为平衡不同时期的收入水平,保持消费水平的相对稳定,并预防疾病、养老等问题,农户只能通过压缩即期消费,增加储蓄来解决。

三、有关政策建议

(一)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购买力

提高农民购买力的首要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坚决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拓宽农民增收门路;二是大力推行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方法,同时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拓宽农民的就业领域;三是建立健全劳务市场体系,为农民外出务工创造良好环境。四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货币购买力。

(二)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改善农民消费的硬环境

农村与城市、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集中体现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城市的差距过大。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财政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投入了大量资金,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服务基本上靠农民自己投入,这就造成了城乡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方面差距拉大。当地政府应加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基本条件,以及农村生态环境。

(三)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改善农村消费的软环境

一是建立和完善农村信贷服务体系,目前农民在生产、生活消费中均有信贷需求,但现有农村信贷机构服务农民的意识不够强,贷款条件过于严格,农民难以得到或很少得到信贷支持。二是大力倡导现代消费观念,推进农村消费信贷。金融服务机构应根据大多数农民消费仍停留在“量入为出”、“勤俭持家”的实际状况,积极发展农村消费信贷,从贷款方式、利率期限等方面积极开发出适应农民特点的信贷品种,鼓励农民消费。三是建立健全农民进入市场的保障机制,消除各种影响农民进入市场的障碍,通过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农民消费安全感,在更大程度上释放消费需求,使巨大的农村消费需求潜力尽快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

(四)积极探索适应农民消费方式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

要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建立起高效、畅通的现代化流通渠道,构筑适应农村市场特点的流通网络,满足农民日益增长和变化的消费需求。工商业界应联合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进入农村市场,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大力培育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逐步建立农村市场消费体系,同时加强产品的宣传和信息反馈,搞好售后服务,激发农民的消费热情,保护农民的消费权益。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参考文献:

[1]段桂生,钟晓和.当前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相应对策.金融时报.2009.11.

[2]张毅.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西部农村研究网.2009.10.

上一篇:中美休闲消费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下一篇: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