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性垄断导致行业生产成本低效

时间:2022-10-08 06:56:14

【前言】行政性垄断导致行业生产成本低效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行业性行政垄断往往与行业所有制构成中较高的国有产权比例相伴随,并且与其它所有权形 式相比,国有产权的绩效普遍较差。因此,产权结构的不合理是造成行业生产成本低效的一 个原因。而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与其固有的所有者缺位和劳动分配偏高等特点相伴随,它又 可以进一...

行政性垄断导致行业生产成本低效

[关键词]行政性垄断;生产成本;国有产权

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行政性垄断可以定义为政府机构运用公共权力对市场竞争的限制 或排斥。根据行政权力的辐射范围和辐射方向的不同,行政垄断可以进一步分为横向的地区 性行政垄断和纵向的行业性行政垄断。行政垄断会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以往从产业角度 对行政性垄断的影响进行实证测算的文献,大多简单地将经济性垄断混同为 行政性垄断,并且将垄断性行业所有的成本无效均归因于行政性垄断,缺乏对行政性垄断与 行业成本低效率之间传导机制的研究。另外,现阶段我国不仅存在“条条分割”同样存在着 “块块分割”,但以往的研究大多将二者分离。为此,本文拟建立一个全面的分析框架,综 合考虑行业性行政垄断和地区性行政垄断对行业生产成本的不利影响。

一、行政性垄断对行业生产成本的影响

行政性垄断对行业生产成本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业产权 构成中国有化比例过高。而国有企业固有的所有者缺位、薪酬过高和激励机制扭曲等特点造 成了其配置效率低下、行业冗员以及劳动力成本过高等现象,这直接影响了行业整体的成本效率。二是地方政府出于局部私利考虑,运用行政权力在省际之间的 要素或产品流动方面施加多种限制,影响行业的合理地区布局。

(一)产权维度

行业性行政垄断往往与行业所有制构成中较高的国有产权比例相伴随,并且与其它所有权形 式相比,国有产权的绩效普遍较差。因此,产权结构的不合理是造成行业生产成本低效的一 个原因。而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与其固有的所有者缺位和劳动分配偏高等特点相伴随,它又 可以进一步分为X非效率和要素配置效率低下两个方面。

1.国有企业存在严重的X非效率问题。与其它所有制形式不同,国有企业存在所有者缺 位现象,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出资人对企业的日常经营进行监督以维护资方的利益,不能实现 对劳动者的有效监管。这使得企业内部劳动者对其自身努力程度的控制能力增强,影响了企 业整体生产力水平的发挥。另外,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往往带有行政色彩,企业的日常运营会 受到管理者政治层面考虑的影响,偏离其经济性目标。并且,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同样缺乏 有效的监督,其任命方式多是行政性的,不存在国有企业管理者市场对企业经营者行为的有 效约束,这使得领导者有更大的机会去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之外的个人效用,如高昂的 在职消费等。以上这些特点使得在与私人企业面临相同的技术条件时,国有企业的生产力水 平明显处于落后地位。

2.国有企业的要素配置效率低下。根据侯风云等(2008)的研究,国有产权主导的行政 性垄断行业的高额利润、所有者缺位以及行业间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共同造成了其与竞争 性行业之间持久的工资收入差距。[1]而在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条件下,除去劳动力 质量的考 虑,可以认为经济性垄断行业与竞争性行业的工资率是相等的。因此,行政性垄断行业中国 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要高于普通经济性垄断行业。另外,国有企业裁员成本相对要高,就 业存在刚性。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国有企业的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

总之,从产权维度来讲,中国行政性垄断行业的成本低效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1) 产权结构不合理;(2)国有企业的X非效率;(3)国有企业的要素配置效率低下。

(二)地区维度

地区性行政垄断在省际层面上反映为地方政府行政力量之间的策略互动对省际经济关系的不 利影响,其最为显著的表现便是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另外,付强(2009)区分了另一种形 式的地区性行政垄断,认为它不仅表现为省际之间的市场分割,同样体现在地方行政权力对 行政区内部资源配置和竞争状况的不利影响。[2]但就其影响行业地区布局来讲, 本文仅考虑前一方面。

经济改革中的行政性分权是地方分割产生的深层体制原因。[3]根据沈 立人等(1990)的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地方政府兼具调控主体和经济利益主体双重身份 。计划经济条件下,突出的是整体利益,地方政府职能以调控为主。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向 地方和企业下放了若干权利,但企业并未成为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主体,这强化了地方政府 的经济主体职能。[4]地方政府经济主体职能的凸显使其相对于中央政府的信息优 势得以发 挥,加之政府间的竞争行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5]但在面临 各种历史遗留及现实问题时,它也可能导致地方市场分割等不利于全国整体利益的地区性行 政垄断行为。例如,在传统体制下,中央政府利用工业品和基础原材料之间的剪刀差为快速 工业化提供必要的积累。改革后,这种扭曲的市场和价格体系依然得以维持。为了将这种差 额收益留在当地,地方政府纷纷利用其行政权力分割市场。[4]但是, 若地方官员的经济激励是地方保护主义存在的根本原因,那么,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什么可以 通过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达成市场开放和自由贸易?为此,周黎安(2004)提出了地方官员 之间的政治晋升激励学说,通过对地方官员行为的溢出效应和晋升规则的考察,给出了地方 保护产生的原因。[6]

以上文献详细分析了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和市场分割现象产生的制度背景,但其分析视角大 多基于地方政府和市场机制之间的单向关系,即地方分割有利于地方政府目标函数的实现, 从而使其干预市场,造成分割的结果。但问题是,不同的地方政府均有干预省际之间经济关 系的能力,市场分割是在地方政府之间的策略互动中产生的。因此,对市场分割的成因和影 响的研究必须首先明确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以及其相互之间的竞争手段(体现为行政力量对 市场机制的干预方式),然后在策略互动的框架下得出均衡结果。为此,作者从地方政府干 预省际要素流动价格这一视角,考察了两个地方政府之间的策略互动发现,若地方政府追 求本地经济总量的最大化,那么地方政府的行政性垄断行为将会压低输入本地的原材料价格 或抬高本地输出的原材料价格,阻碍要素的省际自由流动,造成市场分割的效果。并且,此 时的均衡结果是单方面的市场分割,率先实施行政干预的地方政府将获得比要素自由流动条 件下更大的经济总量,竞争对手在这种不合理的要素价格体系中遭受损失。但是,在政治晋 升框架内,地方政府不仅关心其经济绝对总量,而且重视其相对位置。此时,尽管经济上是 不合理的,但政治上的考虑使得在一定条件下行动落后地区同样有干预要素价格的动力,造 成双向的市场分割结果。

地方分割影响了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对行业的生产效率造成了不利影响。通 过省际要素流动价格扭曲这一视角,可以区分行业生产成本低效率的三个组成部分:(1) 价格扭曲限制了省际要素流动,阻碍了行业的合理地区布局,使得各省区的比较优势和生产 的规模经济收益等不能得到利用;(2)省际要素流动受阻进一步扭曲了省内的要素价格, 使得省区内部配置效率降低;(3)各省区市场相对独立,彼此之间缺乏竞争压力,这使得 各省区要素利用效率低下,X非效率现象广泛存在。

以上分别从行业的产权构成和地区分布两个维度分析了行政性垄断与行业生产成本无效率之 间的作用机理。值得指出的是,对传统的经济性垄断行业而言,并不存在这两个问题。因此 ,本文意义上的成本低效特定于行业的行政垄断特性,是区别于经济性垄断行业生产无效率 之外的额外损失。

二、各行业行政性垄断程度的判定

(一)指标体系

对各行业行政性垄断的分析,基于两个维度:一是行业的产权分布及其对应的绩效,如国有 及国有控股、集体、私营和外资等;二是行业的地区分布特征,考虑各省区总产值占全行业 总产值的比重及其绩效特征。行政性垄断程度的判定基于如下标准:国有产权比重越高且其 相对绩效越低,行业的地区分布越分散且地区绩效差异越大,则该行业的行政性垄断程度 越高,反之越低(见表1、2)。

表1行政性垄断程度的判定体系

(二)各个指标的简单说明及其计算方式

(1)国有经济比重(RATIO):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全行业工业总产值。

(2)国有企业的相对绩效(RTE):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技术效率/非国有企业的技术效 率。

(3)行业地区分布的集中程度(HHI):该行业各省区总产值比重的平方和,即赫芬达尔赫 希曼指数。设第i个省区的产量为Yi,则全国n个省区的产业集中程度HHI=∏[DD(]n[]i=1[DD)](Yi/∑[DD(]n[]i=1[DD)]Yi)2,其数值越高,说明生产越集中。

(4)行业绩效的地区差异(δ):首先测算各省区不变规模报酬假定条件下的技术效率值 (θi,i=1,2,…,n),然后将各省区的总产值比重(ri,i=1,2,…,n)作为权重计算 各省区技术效率的均值(μ=∑[DD(]n[]i=1[DD)]θi•ri)和方差(σ2=∑[DD(]n[]i=1[DD)](θi-μ)2•ri),最后用均值除以标准差得到变异系数(δ=μ/σ), 用以表示行业绩效的省际差异。

于是,产权层面指标=RATIO/RTE,地区层面指标=δ•(1-HHI)。关于由产权层面指标和地 区层面指标合成各行业行 政性垄断程度总指标的思路有两种:相乘和取均值。由于并没有明确的选择标准,本文拟分 别给出两种合成方法下的结果。此外,计算过程中,对各层次的指标均作了标准化处理,即 将各行业的得分分别除以所有行业的最大得分值。

(三)数据来源与实证分析结果

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7、2006》。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分析范围仅涉及 27个行业。DEA方法中所用的输出指标是工业总产值,输入指标是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 、就业人员年平均数和工业中间投入(等于工业总产值减去工业增加值)。分析软件为DEAP

2.1和LINDO 6.0。

在产权层面,本文区分了四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它们分别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 企业、私营企业以及三资企业(包括港澳台投资)。考虑到单一年份内样本点过少,本文将 2006年和2005年的数据混合,对于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其效率值由其两年总和的产出和投入 代入约束集合得来。在地区层面,为了增强分析结果的稳健性,地区集中度指标(HHI)和 绩效差异指标(δ)均为2006年和2005年的平均数(见表3)。

三、代表性行业成本无效率的损失测算

参考工业部门各行业的行政性垄断程度,本文选取垄断程度较高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 草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以及石油加 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作为代表性行业,分析其由于行政性垄断造成的生产成本损失。

(一)基本模型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问题,本文参考Timothy J. Coelli(1996)的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 析(DEA)对行业的生产效率进行测度。[7]对生产单位来讲,若它的生产成本为 C,技术效 率值为θ,则其由于生产无效率造成的成本损失额为C•(1-θ)。因此,对生产成本无效的 分析关键 在于确定技术效率。而技术效率的测算需要明确所考察决策单位面临的技术可能性集合。

表3中国工业行业行政性垄断指数指数。

在DEA方法中,假设n个决策单元面临相同的生产技术条件,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单个 决策单元的生产可能性集为T={(x,y)∶∑[DD(]n[]i=1[DD)]Xiλix,y∑[DD(]n[]i =1[DD)]Yiλi,0λi,i=1,2,…,n},其中,X是投入向量,Y是产出向量。相应地, 决策单元i的技术效率值θ=argmin[DD(X]θ[DD)]{(θXi,Yi)∈T}。它表示在技 术有效的条件下,投入量减少(1-θ)Xi,仍能得到原来的产量;或 者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产量可以扩大到Yi/θ。但在实证分析中,我们较为关注产权结 构不合理和地区分割对行业 总体效率状况的影响,这需要通过个体技术约束集(T)构造出总体的技术可能性集合(T g)。李崇高等证明,在个体技术集合是凸锥(convex cone)的条件下,决策单元整 体的 技术可能性集合与个体技术约束集相等,即Tg=T。[8](377-390)另一方面,在生 产技术满足线性齐次性 (linearly homogeneous)以及要素投入集合是凸集(convex set)的条件下,生产技术自动 满足凸性条件。由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的投入集合满足凸集条件,因此,在规模报酬不 变 的条件下,决策单元总体的技术效率值θg=arg min[DD(X]θ[DD)]{(θ∑[DD(]n[]i= 1[DD)]Xi,∑[DD(]n[]i=1[DD)]Yi)∈T}。

(二)实证结果

本文从产权构成和行业地理分布两个方面研究了行政性垄断对行业生产成本的不利影响。从 产权维度来讲,生产的技术可能性集合由行业内不同类型产权主体的生产状况决定。对地区 层面的分析,技术约束集的构建依据各省区的生产状况。因此,会得到两个不同的技术效率 值。将这两个效率值相乘便得到行政性垄断对行业生产效率的综合影响。

结合以上模型,将各行业主营业务成本作为生产成本的近似替代,本文对6个代表性行业行 政性垄断造成的成本损失进行了实证测算(见表4)。其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 年鉴2006、2007》。

表4 代表性行业行政性垄断的损失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从产权和地区两个维度研究了行政性垄断对行业成本效率的影响机制,发现高行政性进 入壁垒条件下的国有产权低效与地方政府扭曲要素价格造成的要素省际流动障碍是造成行政 性垄断行业生产成本无效率的主要原因。进一步,依据行政性垄断对行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程 度,本文建立了各行业行政性垄断程度的判定体系,并给出了我国工业部门各行业的行政性 垄断指数。最后,选取若干行政性垄断程度较高的代表性行业对行政性垄断导致的成本增加 额进行了实证测算,发现2006年6个工业行业总的成本损失额为9999亿元,占当年全部国有 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为3.8%。根据所有工业部门主营业务成本 和工业增加值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得到等价的工业增加值损失额为3440.417 亿元。

行政性垄断对经济资源的浪费是巨大的,打破行政性垄断具有紧迫性。根据本文对行政性垄 断微观影响机制的研究,破除行政性垄断对行业生产成本的不利影响,促进行业生产效率的 提高,关键在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对地方政府不当干预行为的限制。具体地,应该 深化对企业的分权,明确其经济主体职能,切断其与行政力量之间的联系;打破行政性垄断 行业的投资限制,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改革国有企业的治理机制,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分 割;完善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规范行政力量对市场运行的不当干预;建立全国统一的 要素和产品市场,避免区域分割。

主要参考文献:

[1]侯风云,伊淑彪.行政垄断与行业收入差距的传导机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 8(1).

[2]付 强.地区行政垄断若干宏观经济效应的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09.

[3]银温泉,才婉茹.我国地方市场分割的成因和治理[J].经济研究,2001(6).

[4] 沈立人,戴园晨.我国“诸侯经济”的形成及其弊端和根源[J].经济研究,1990(3) .

[5]严 冀,陆 铭.分权与区域经济发展-面向一个最优分权程度的理论[J]. 世界经济文汇,2003(3).

[6]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J].经济研究,2004(6).

[7]Timothy J. Coelli. A Guide to DEAP Version 2.1: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Computer) Program[J].CEPA Working Paper 96/08.

[8]Sung-ko Li, Ying Chu-ng. Measuring the Productive Efficiency of a G roup of Firms[J].international advances in economic research,1995(4).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and Production InefficiencyNiu ShuaiAbstract:This paper fist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and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costs. And I found

that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will lead to not only unreasonable industry proper ty rights structure but also facts market segmentation which both cause a high p roduction cost. Then, I established an evaluation system of industry administrat ive monopoly and computed the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index of China's industria l department. Finally, I selected several representative industries and calculat ed their production costs loss caused by Administrative Monopoly.Key words:Administrative Monopoly; Production Cost; State-owed

上一篇:虚拟经济动态演化机理 下一篇:我国资源类企业对外投资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