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动态演化机理

时间:2022-08-24 01:58:55

虚拟经济动态演化机理

[关键词]虚拟经济;耗散结构理论;实体经济

[CD15]作者简介: 李 成(1956―),男,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金融系(西安,71006 1),教授。研究方向:金融监管、金融安全。

周 青(1986―),女,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西安,710 061),博士生。研究方向:金融监管与金融投资。

一、引 言

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不稳定的根源开始从实体经济价格不稳定逐渐转向虚拟经济系统的 非稳态。美国次贷危机演化的国际金融危机源于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严重超越实体经济后 的崩溃。金融系统崩溃内在机理从不同层面的解释存在差异,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结 论也有分歧。虚拟经济动态演化中所蕴含的非平衡态、宏微观关联以及涨落导致无序到有序 的思想将虚拟经济动态演化机理的分析与Prigogine耗散结构理论在哲学思想的高度上联系 起来,并为金融学解释金融危机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构架。事实上,耗散结构理论在社会科 学中早有借鉴。Wallerstein(2001)提出,社会科学在研究一个自发演化并在某一时刻进 入结构性危机的具体大尺度系统新客体时,必须重新定义研究方法。[1]Prigogi ne(2000 )勾勒出耗散结构理论与世界体系分析的共同点,认为人类社会之所以可以看作 一个耗散结构,是因为都远离平衡且非线性。[2](892-898)在Wallerstein (2004)看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发生系统性危机是因为渐进生产成本、报酬、[3] 税收和投入已经演化到耗散结构的分叉点。[4]当我们将视线从社会科学借鉴耗散 结构的研究转向到经济系统研究时,看到Prigogine (1985)已在著作中提到社会经济系统中 的自组织现象,[5]而Anderson和K.J.Arrow(1988)给出了对演化经济描述的基本思 路。[6]经济学家对经济系统复杂性认识,早在20世纪20年代 末至50年代就已在线性经济模型基础上加入了非线性项的讨论,但最终未能从整体上冲破线 性思维对经济研究的束缚。20世纪70年代末,Day和Shfer(1985,1987),Grandmont(1989)对 非线性宏观经济模型进行了考证;Benhabib和Day(1981),Gaertner (1987)探索了非线性理 性选择模型;Lorena(1992)解析了单个市场的瓦尔拉斯均衡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卡尔多 经济周期模型中出现多个吸引子的条件;Nishimura和Yano(1995)进一步求证了最优经济增 长模型中的非线性现象。[7](168-199)Ahn,Hyeon-Hyo(1998)在研究金融市 场投机问题时,运用非平衡热力学的耗散结构理论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将耗散结构理论融于经济学分析,解剖虚拟经济演化机理的文献尤为鲜见。本文运用耗散结 构理论作为分析框架,从理论逻辑上解析虚拟经济的动态演化机理,并运用国际数据进行实 证分析。

二、耗散结构理论分析框架

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I. Prigogine教授针对非平衡统计物理学发展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核 心要义在于: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条件变化达 到一定阈值时,可能从原有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在时空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这种远离平 衡态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基本观点包括“非平衡――有序之源”,“通 过涨落达到的有序”以及基本三角关系图式(图1)。Prigogine用这个图式描述系统的功能 (微观机制)、结构(宏观结构)和涨落关联关系、相互制约关系,并指出三者的相互作用 ,是理解结构的基础。

三、动态演化机理理论解析

虚拟经济系统是偏离平衡态的一介稳系统,却能保持相对稳定。自组织到临界态打破既有的 稳定状态,进化到新的稳定态,具有耗散结构。根据对耗散结构理论的理解,在经济研究中 借鉴理论方法的要点在于:“非平衡”对于系统演化的基础性作用;微观机制决定宏观状态 ;通过宏观巨涨落达到系统有序。

非平衡是有序之源,是耗散结构理论的基点。系统在平衡态和衡线性区,处在不稳定状 态,此时系统具有“惯性”,不会酿成新的有序结构。当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分支点,系统 容易失稳,有可能通过涨落或突变进入新的稳定有序状态,形成耗散结构,具有新的稳定性 。我们所关注的,平衡态出现在单位货币投入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资产收益率恰好相等 时,货币以一定的比例分配在虚拟资产和实体资产上,货币循环与金融循环间交互相对静止 ,但平衡状态是不稳定状态。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沿着平衡态的“刃锋”增长极其艰难且偶 然,经常偏离“刃锋”才是常态。

虚实经济背离现实经济的平衡状态具有现实基础、心理基础和行为基础:货币破灭形式演化 的历史逻辑是虚实背离的现实基础。从根本上说,货币演化发展的破缺形式决定了虚拟经济 伴随货币而生之时就烙下的难以磨灭的虚实背离的“胎记”;虚拟资产价格预期的短期攀跌 是心理基础。虚拟经济区别于实体经济的典型特征是资本化定价,区别于实体经济中广泛存 在的成本加成定价方式,虚拟资产的价格是预期收益的折现值,因此,从根本上决定了虚拟 资产价格与心理预期密不可分;虚拟经济的“虚实背离”的现实存在是行为基础。虚拟经济 与实体经济对货币吸引力截然不同,在经济发展中投机气氛充斥时,投资者普遍预期虚拟资 产收益率高于实物资产收益率,实体经济中的货币量会涌向虚拟经济,虚拟资产价格被抬高 ,虚拟经济对货币的吸纳量倍数增加。若货币总量为确定数量时,实体经济中的货币难免出 现“失血”,挤压生产导致国民收入减少。当情况反转时.虚拟资产未必立即转投实物资产 ,前期可观收益的幻景使其等待东山再起。因此,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对货币的吸引力不对 称,货币流动性不是平行线,这种背离奠定了行为基础,也为泡沫经济埋下了隐患。[8](22)

宏观现象是由微观机制的结果,在我们所研究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量比关系持续偏离平衡 态进行演化的微观机制在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和投资决策与融资结构相分离。

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上MM定理不成立,融资成本随着融资结构的改变而变化。存在于资金借 贷双方间的委托问题使得贷出付出信息成本,且随借方预期收益的增大而减小,因为预 期收益增加可以增大借入方的履约概率。当预期收益确认提高时融资成本下降,刺激资金需 求和资金贷放。但当经济循环资金的一部分流入虚拟经济时,金融资产的需求刺激资产价格 上升,资产价格上升又进一步推动资金需求诱发信贷扩张。

当资产价格膨胀超越“液面张力”时,资产价格暴跌将使账面急剧缩水,银行回收贷款的压 力迫使借款者抛售,市场流动性短缺压迫陷入资产财富缩水的漩涡,资产价格极速下跌引发 大量借贷违约直至银行倒闭,最终爆发金融危机,引起整个宏观经济的波动,实体经济停滞 倒退。

可见,“资产价格+信贷资金资产价格”的虚拟资产自催化反应和“正反馈机制”,是引 起虚拟资产价格膨胀与实体经济背离并最终导致经济震荡的微观机制。

不稳定性之后出现的宏观有序由涨落决定,这个新的有序可以叫做“通过涨落的有序”。[9](174)虚拟经济系统演化过程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规模对比在接衡态时 ,即两者资 产 收益率相近时,虚拟经济内生的资产价格突然上升或货币当局外生性引起资产价格上涨,使 得虚拟资产收益率在一定范围内高于实体资产收益率。由于偏离程度不大,在市场投资者未 形成一致的收益预期时会出现短期套利操作,使得涨落逐渐衰减不至于引起震荡。但当虚拟 经济持续性背离实体经济后,投资者开始忘掉“曾经的失落”肆意投机交易,整个市场处于 亢奋预期中,资产价格和资金流交叉催化反应使得虚拟经济远离平衡态,在内部正反馈的非 线性机制下自组织到临界状态。在临界状态下,偶然的来自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或自然界的 、政治的因素都可能引发爆炸。因此,虚拟经济在临界态的演化途径是具有统计概率意义的 偶然事件,当这个“时点”一旦确定,虚拟经济随后的演化途径将是唯一的。

如果假定虚拟经济不受实体经济的制约,将导致资产价格以指数方式增长,虚拟经济背离实 体经济肯定是脱缰的野马。但是,这一假定不成立。虚拟经济存在偏离的极限,在临界点处 ,某一类资产价格突然下跌的偶然“事故”或“低概率”事件的出现,这个偶然性事件是重 要的。与此同时,虚拟资产相互传递市场预期信息,价格下跌的虚拟资产迅速增多,足以组 成“群体”时便促成宏观状态的整体变化,金融危机不可避免。

事件的未来发展方向可能出自任何涨落,天生是不可预言的。在这些大的历史方向中,有许 多小事件可以预测,但有关投资者预期和政治性事件等包含主观意志的事情却难以预报。因 此,在缺乏大量、及时和准确信息的条件下准确预言危机的发生难上加难。虽然可以追寻历 史的足迹梳理经济史和危机史,探索危机的内在成因和一般性规律,但是对于随机事件的发 生却难以驾驭。所以,在系统的正常运行中,难以预测大规模崩塌事件发生的精确时间,只 能依据历史参照类似以往危机爆发的前兆,采取负反馈预防措施使得随机涨落作用衰 减。但是,“没有两次危机是完全相同的”。

四、实证检验

在理论分析中,我们论述了非平衡形式对于虚拟经济时空动态演化的重要作用,银行信贷和 资产价格交互影响的微观机制,以及推演到宏观状态的混沌有序进化和动态发展过程。因此 ,如果实证检验能够证明非平衡的现实性和微观机制中相应变量的长期稳定关系存在,便可 印证。下面通过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微观机制中变量间长期关系的存在性。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由于理论探讨具有一般性,这里选取了美国、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四国1979――2008年非 平衡面板数据,代表北美、欧洲以及亚太经济区的情况,并选择私人部门银行信贷与真实GD P的比率作为信贷指标,股价指数和房地产价格指数①作为虚拟资产价格指标,真实GDP作 为实体经济指标,以2000年各项指标值100为基数进行指数化处理。为了消除异方差影响 ,我们对各个指标进行了对数化处理,分别表示LCG,LSP,LHPI和LGDP。数据通过IMF《国际 金融统计年鉴》和各国统计局及土地管理局相关统计资料整理而得。②

(二)实证检验及结果讨论

1.虚实背离非平衡形式的现实证据。 为了直观描述虚拟资产价格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关系,选用四国股价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和 真实GDP进行描述性分析,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四国虚拟资产价格与GDP增长均存在不一致性,处于偏离状态。除日本外,三 国 在1999年以后虚拟资产价格膨胀超过实体经济的真实增长,房地产价格尤为明显。日本在19 90年之前房价持续背离GDP增长,1990年后资产价格泡沫破灭,房地产价格便一路下落。从2 007年始美国房地产价格发生陡转加速俯冲,是次贷危机蔓延的直接表现。四国的差异在 于偏离程度有别,其中,美国和英国高于澳大利亚和日本。图2同时描述了虚实背离在远离 平 衡态的非线性区域随时间推移程度加大,且会持续到高点,由于偶然性涨落事件使得预期突 变,泡沫被挤压,资产价格下跌,虚拟经济才向实体经济收拢。据此推断,实体经济支撑的 虚 拟经济临界区域资产价格最敏感,金融危机在虚实背离程度的最大的区域爆发。2007年美国 发生次贷危机酿成金融危机,并迅速蔓延。反观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可以证实文中对危机 的逻辑推理。

以上检验证实了“虚实”背离的存在,金融危机总是伴随虚拟资产价格的下跌,证实了虚拟 经济的非平衡性,以及过度远离平衡态下虚拟经济系统自组织的临界状态,并以金融危机的 方式重新调整系统,达到新的有序机制。图2 虚实背离非平衡关系图

2.微观作用机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检验。 前文对虚拟经济演化的微观作用机制促使信贷资金与资产价格正反馈作用,促使资产价格膨 胀的现象进行了解析,运用四国面板数据进行协整分析,以检验信贷资金与资产价格的长期 相互作用。先对LSP,LHPI,LCG及其一阶差分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使用了LLC检验、IPS检验和MW检验,检验结果列于表1。可以看出,对于各个变量的水平值进 行检验时,均不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变量均为非平稳过程。对各变量的一阶差分 值进行检验时,检验结果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即各变量的一阶差分时间序列 为平稳过程。因此,三个时间序列变量均为一阶单整I(1)过程。

在面板单位根检验和一阶单整的基础上,进一步做面板协整检验以确定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 联系。基于稳健性的考虑,在检验LCG、LHPI和LSP的协整关系时使用了Pedroni(1999)的多种 协整检验方法。考虑到数据的小样本性质,在Pedroni检验中只使用Panel ADF和Group ADF统 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不存在协整关系”,银行信贷比率 、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存在协整关系,意味着三者间具有长期稳定关系。

通过实证检验可以看到,决定虚拟经济动态演化的重要前提条件“非平衡性”具有现实证据 ,微观机制相互作用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因此,在得以证实的条件下,虚拟经济 在宏观状态上表现出的由均衡到非均衡系统失稳超临界点崩溃通过涨落达到新的有序 状态,就具有了现实的基础性证据。然而,关于金融危机的预测性问题是作为文章推理结果 而存在,这里没有进行关注。主要是源于历史上金融危机的样本数难以研究危机爆发的随机 性,我们只能止于理论推演其爆发。

五、结 论

虚拟经济动态时空功能演化,在宏观形式上表现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偏离关系。以偏离 关系作为讨论虚拟经济动态演化过程的载体,以耗散结构理论的核心要义作为逻辑始点,将 虚拟经济归入统一的框架内,意味着可以从“非平衡”、“微观机制”、“宏观状态”、“ 涨落”展开研究。虽然这里的讨论不能完整揭示虚拟经济的演化,但至少以下认识对虚拟经 济的跟踪是有益的:(1)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非平衡关系是常态,且具有合理性和 现实性;(2)虚拟经济的合理边界以及核算是研究虚拟经济演化的宏观外在形式,信息不对 称是虚拟经济系统内部各主体相互刺激的基本前提,在此前提下,虚拟经济资产价格的正反 馈机制使得资产价格指数级增长,但最终受限于实体经济规模出现宏观形式上的动荡;(3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过度偏离引发的后果,是虚拟经济自组织到临界点的崩溃状态。

总体而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非平衡态”是虚拟经济稳定之源,虚拟经济的动荡由虚 拟经济内部资产价格非线性形式的微观机制决定,内外部涨落是诱因。由于涨落的随机性, 临界状态后的演化路径不确定,加之时间演进中经济总量规模不是一成不变,我们难以给出 临界态的静态合理区间。因此,金融危机难以准确计量预测。幸运的是,金融危机是可以预 防的,在虚拟经济跃迁到超临界点前,货币当局采用前瞻性渐进式降温措施可以防止虚拟经 济泡沫的爆破。

注 释:

①日本没有房地产价格指数,故以地产价格指数作为指数。

②私人部门信贷编码为32d,真实GDP编码为99bvr,股价指数编码为62。

主要参考文献:

[1]Wallerstein,I. “Unthinking Social Science: The Limits of Nineteen th-century Paradigms" [M],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2001.

[2]Prigogine,I “The networked society"[J],Journal of World-Systems

Research, NO,6.(2000).

[3]Ahn, Hyeon-Hyo,“Speculation in the financial system as a 'dissipat ive structure" [J],NO.1(1998),Seoul Journal of Economics.

[4]Wallerstein,I. World-Systems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M],Durha m, NC:Duke University Press,2004.

[5]G.Nicolis,I.Prigogine,Self-Orgnization in Non-Equilibrium Syster m [M]s,Wiley,New York,1985.

[6]P.Anderson & K.J.Arrow,The Economy as an Evolving Complex Systerm ,Addison-Wesley [M],1988.

[7]王爱俭.虚拟经济合理规模与风险预警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8]张晓晶.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9] 成思危.虚拟经济探微[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Analysis of Dynamic Evolution Mechanism of Virtual Economy:Based on the Theor 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

Li Cheng1 Zhou Qing2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 weyze the d ynamic evolution mechanism, expressed by the ratio of the fictitious economy to

the real economy ,which is decided by the micro-mechanism of positive feedback i n asset prices, but as confined to the size of real economy, fictitious economic

system self-organizes to the critical state at which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andom interference result a piercing of critical state causing a collapse of th e system leading to financial crisis, and we carried out empirical study to test ified it with international data and evidence.Key words:Dissipative Structure; Virtual Economy; Real Economy

上一篇: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冲击效果透视 下一篇:行政性垄断导致行业生产成本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