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境界

时间:2022-10-08 06:05:54

浅析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境界

摘要: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特殊力量,对于高校的稳定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境界不仅反映着个人的道德素质水平,而且也会对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领域的一系列变革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意识领域的变化,从而间接地影响到人们的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发展。在此复杂的大环境下,辅导员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境界,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职业发展,还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方向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辅导员 职业道德 辅导员职业道德境界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肩负着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是大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生活的知心人、成长的引路人。特殊的身份和职业特点要求辅导员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素养,更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的职业道德境界。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多元化价值观冲击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在某些辅导员身上表现出缺少职业认同感、功利思想泛滥、信奉利己主义等师德失范现象。所以,我们要提升辅导员职业道德境界,采取有力措施重塑师德,建设具有高知识、高素养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境界的含义

“道德境界是一种复杂的道德意识现象,是指人们通过接受道德教育和进行道德修养,所达到的道德觉悟程度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状况和精神情操水平。”[1]辅导员职业道德境界是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需要具备的道德意识现象,指辅导员通过接受师德教育,进行师德修养所达到的教师道德觉悟程度以及所形成的师德品质状况和精神情操的水平。

职业道德境界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是道德觉悟程度、道德品质状况和精神情操水平三者平衡发展的结果。当我们说一位辅导员具有某种职业道德境界,也就是说他以师德要求为指导,具有属于该境界的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实践能力,又包括他的和这种道德境界相应的对于自己行为意义的理解,也包括他处于这种状况的道德情操和道德感情。只有在这三个方面达到了和谐统一,才算得上是达到了某种道德境界。而且这种道德境界不是偶然出现的,是长期稳定保持下去的。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境界的层次

职业道德境界属于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范畴。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总会有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但是,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也有不同步发展的特殊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层,不同的职业都有自己的道德境界。作为个体的职业道德境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个体职业经验、职业情感的积累逐渐提升到更高一层的道德境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境界有着不同的等级和层次。从职业道德境界的发展阶段来看,辅导员职业道德境界可以分为初级职业道德境界、现实职业道德境界和理想职业道德境界。

辅导员的初级职业道德境界是辅导员职业道德境界发展的起始阶段,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认知仅停留在谋生手段这一层面,把教书育人的工作视为换取生活必需品的一种工具。他们对于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的重点在于维系校园的稳定和学生的安全方面,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收入、职称和荣誉等。

辅导员的现实职业道德境界指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的日常管理事务满怀热情,能够愉快、积极地完成本职工作,而且在工作中也能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他们乐于和学生交往、做朋友,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

辅导员的理想职业道德境界是指摆脱了物质欲望,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自我完善为目的,并以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职业理想的辅导员所处的职业道德境界。此境界是对现实职业道德境界的超越,处于这一阶段的辅导员对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有较清楚的认识,对教育劳动的价值有更深刻的体验,能够把个人、学生、民族融为一体,能够在教育过程中体味人生的价值。这是辅导员职业道德境界的最终目标,是非常崇高的,也是很难达到的。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境界的途径

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是影响辅导员职业道德境界的外在因素,而辅导员自身的主观努力则是影响辅导员职业道德境界的内在因素。社会的舆论引导、学校的管理体制的创新和辅导员加强自我修养等措施是提升辅导员职业道德境界的有效途径。

第一,正确认识“辅导员”,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人对于“辅导员”角色的理解有偏差,有人认为辅导员是学生的“大管家”,学生在学校的一切事情都由辅导员负责,甚至修理宿舍管道也是辅导员的工作。中央16号文件及其相关文件对高校辅导员作出了明确的定位,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辅导员也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成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得到提高,成为深受人们尊敬的职业,才会提高辅导员对于自己所从事教育工作的自豪感,才会使他们更加热爱教育事业,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境界。

第二、创新考核机制、科学管理,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辅导员职业道德境界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反复完善自我的过程。学校每学年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制度应该完整、规范地体现出对职业道德境界的要求。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师生监督机制,制订出辅导员职业道德境界评价标准,通过自评、师生评价、上级主管部门评价等方式综合考评。根据考核结果实行适当的奖惩,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第三、加强自身修养,树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仰

身为学生思想道德的引导者,辅导员自身应该具备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利用政治学习、形式讲座、业务报告会等多种渠道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业务培训,要正确、理性地分析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要虚心学习,自我反省。很多辅导员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对“辅导员”工作了解不深,因此需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遇到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要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论语》有言“吾日三省吾身”[2]。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因此要严格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对自己的言行多做反省,加强道德修养,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境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最后,要树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仰。由于辅导员岗位的特殊性,有些人把辅导员岗位作为的跳板,如果有机会转岗他们就会脱离辅导员岗位,这样就会造成辅导员队伍人才的流失。树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仰,重新审视辅导员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把辅导员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信仰,使自己的职业道德境界达到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伦理学.1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465.

[2]论语·学而

上一篇:复杂网络研究概述 下一篇:大型机械驾驶室减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