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校本教研建设精品校本课程

时间:2022-10-08 06:03:52

通过校本教研建设精品校本课程

【摘 要】当今社会对人才提出多样化的需求,而反思中学教育,很多学校仍存在主要关注应付考试的课程、“千校一面”的现象,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培育未来公民的多样化要求。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和特色,考虑教师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发优质的校本课程,是转变育人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在具体操作层面,学校建设校本课程仍在克服困难中前行。通过校本教研建设校本课程,在将校本课程精品化的同时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经过实践检验是一条建设校本课程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校本教研;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9-0027-02

当今社会对人才提出多样化的需求,而反思中学教育,很多学校仍存在主要关注应付考试的课程、“千校一面”的现象,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培育未来公民的多样化要求。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和特色,考虑教师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发优质的校本课程,是转变育人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在具体操作层面,学校建设校本课程仍在克服困难中前行。通过校本教研建设校本课程,在将校本课程精品化的同时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经过实践检验是一条建设校本课程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校本教研建设校本课程的初衷

学校在建设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不足是遇到的一大困难,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学校可以外请专业人士开设课程,也可以引进比较完善的精品课程,但应当尽快将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列入计划并加以重视,这是提升学校课程质量的必由之路。因为学校的课程大部分还需要本校教师来建设,不能过多依赖“外援”,教师在对学生的认识、教育和教学技能等方面也具有专业优势。即使是引进的课程,也需要教师根据自己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加以校本化实施,唯此才能实现开设校本课程的初衷。

校本教研是教师基于学校发展的需求,为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而开展的行动研究,它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十分有价值。通过校本教研建设校本课程,参与的教师在“做中学”,既能提高工作质量,又能提升课程开发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反思和提升对教师也是效果较好且负担小的专业发展方式。由于相当多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既没有理论也缺乏经验,在教研的过程中应邀请具备课程开发能力的专业人员参与,保证课程的规范,提升课程的品质。而参与校本教研并拥有了课程开发经验的教师,日后又可以教研的形式带动其他教师开发课程。

二、建设课程的校本教研的目标

1.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规范化

随意性强、开发过程不规范是目前校本课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建设校本课程,需要对课程的规范性和质量进行管理,不是任何教师开发的课程都可以成为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过程规范化,有助于保障课程的质量。教师不能规范地开发课程,很重要的原因是自身缺乏课程方面的专业能力。通过邀请课程开发专业人员参与的校本教研,应让参与教研的教师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规范地开发校本课程。

2. 提升课程的育人价值

开设校本课程,是要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辅相成,更好地实现学校课程的育人功能。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交流、碰撞、研讨和反思有利于开阔思路,通过集体的智慧,提升课程的育人价值。在分析课程的育人价值和目标时,应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努力通过课程培养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 追求文本层面的课程和课堂实施层面的课程的统一

文本层面的课程是指写在校本课程纲要中的课程,看起来比较理想、美好。落实到课堂中实施的课程,要想和课程纲要的描述一致,还需要解决很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校本教研,研讨解决课程实施中遇到的一个个实际问题,使课堂实施层面的课程和文本层面的课程统一,才能使校本课程真正发挥对学生成长的价值。

4. 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通过校本教研开发校本课程,一个重要目标是建设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要渗透基本的课程开发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并使教师能从基本理论的层面反思课程开发实践的过程和问题。

三、通过校本教研建设精品校本课程的案例

下面以北京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开展的系列校本教研为案例,介绍通过校本教研建设校本课程的过程。该校高中有组织学生参观各种博物馆的传统,学校希望充分利用博物馆的资源,开发成校本课程,提高育人效果。在初步研讨过程中,校领导提出在国家走向海洋强国的战略背景下,提高未来公民的海洋意识和海洋素养非常重要,并商定以海洋馆为切入点,由该校副校长、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生物教师和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课程指导中心的教研员合作,通过多次集体研讨,开发校本课程“海洋与生命”。所开展的系列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和研讨形式如表1所示。

校本教研的内容聚焦于课程开发过程中关键问题的解决。研讨形式从初期教研员指导较多,到之后教师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强。由于教师缺乏课程开发的知识和经验,在遇到技术方面的问题时,教研员提供明确的指导。例如:在刚开始,教研员就向教师介绍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教师撰写课程纲要前,教研员先提供规范的样例;进行教学设计时,教研员和教师先就第一篇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的研讨“怎样围绕课程目标、依据课程纲要设计教学”,并引导教师完善教学设计。经过这样的过程,教师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时就能少走弯路、提高质量。

在遇到涉及价值的问题或教师有能力自己逐步解决和完善的问题时,教师要发挥主体作用,教研员参与研讨、引导教师反思和提升。例如,在分析课程的育人价值和目标时,由教师先提出初步的想法,教研员再引导教师反思,和教师交流自己的思考,引导教师提升课程目标的育人价值。这是因为,一方面学校和教师有根据学校和学生特点确定校本课程目标的权利;另一方面只有实施课程的教师在内心认同课程的育人目标,才会努力通过教学实践实现课程价值。又如,在课程实施和调整的过程中,先由任课教师总结和反思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和其他教师、教研员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对课程本身进行调整完善。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和研讨,所开发的“海洋与生命”课程不仅规范,育人价值也不断在教研中提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教研解决了很多实际的问题,使课程更具可行性、更完善。例如,在设计课程时,预想在后期组织学生到海洋馆做义工,宣传海洋生态保护。实际在沟通时,海洋馆目前不接纳高中生做义工。通过研讨,提出一个既不与海洋馆规定冲突又能实现方案的变通办法:在本校其他学生参观海洋馆时,让选修海洋与生命课程的学生给同学做讲解员。该方案实施后反响较好,不仅选修课程的同学在活动中将理念转化为行动,还使更多的同学接受了保护海洋生态的观念。

“海洋与生命”课程开发并实施一轮后,北京农大附中又通过校本教研建设海洋系列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海洋素养。生物、化学、地理、历史的教师和教研员在一起研讨系列校本课程的建设,探讨结合不同学科的校本课程如何协同提升学生的海洋素养,如何围绕着海洋的主题设计跨学科、综合性的学生活动。同时,四个学科的教师又有各自的侧重点:生物教师侧重于研究在海洋与生命课程中学生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化学教师侧重研究在海洋化学课程中STEM教育的渗透;由于国家地理课程选修模块中有海洋地理,地理教师侧重研究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历史教师侧重于研究在海洋历史课程中渗透中国梦教育。如此分工合作、共同研讨海洋系列课程的建设,既能够使教师跳出学科界限,从整体育人的高度出发设计课程,又有助于拓宽思维,更全面地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参考文献:

[1] 范佳午,杨明全.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5,(7).

上一篇:关节镜联合关节内注射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 下一篇:充分预设 关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