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

时间:2022-10-08 04:17:44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注重物理学科与生活的联系,突出物理学科的实践性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要求.

一、STS教育的内涵

STS是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的简称,STS教育指的是将科学教育与社会生活和发展联系在一起,既要考虑到新的科学技术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要考虑到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就是要发展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紧密联系,在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上要注重发展技术教育,在科学和社会的关系上要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注重物理和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

教育的特点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特点:第一,注重物理学科的实践性特征.STS教育强调学生在物理学科中的积极参与,主张学生要不断参与物理的实验和观察,培养自己的自主实践性.第二,STS教育强调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开展.教育内容的选择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讨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课堂组织方式,也包括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第三,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高中物理教学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中心,制定能够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开展能够全员参与的学习过程,创造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课堂环境.第四,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并重.STS教育强调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物理课程产生的结果,而且要关注物理课堂开展的过程,关注学生参与物理课堂的表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和价值观的发展.

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

教育的策略

1.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注重生活性.STS教育注重学科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社会生活中获取教育的素材,在学生熟悉的教育素材中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高中物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育内容的设计中,教师要选择与学生密切相连的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讲“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时,教师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当地的情况,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地铁的匀速圆周运动为例子进行讲解.在课堂教学开展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前置性作业――“去地铁中体验速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以头脑风暴法的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在地铁中体验速率产生的疑问或感想,然后将学生的疑问集中,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这节课的学习.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问题集中为以下有效问题:第一,在地铁转弯时,会产生失重感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第二,用力的分解图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第三,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事物的设计原理与此相同?在个人体验结束后分小组讨论,在地铁转弯时的失重感原因是什么?将教学内容的开展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2.教学过程的组织要突出学生主体.在有效控制课堂秩序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难点.教学过程是需要教师调控的.首先,教师需要课堂的反馈,学生理解到了什么程度,有什么难题,在讨论中最大的争议是什么,教师要及时了解并且反馈给学生.其次,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调整和掌握是对以下三个方面的控制最关键:环境控制,主要是课堂的情绪,积极是好的,但是绝对不可以失控;知识控制,所讲授的知识点要从学生的接受水平出发;思维控制,让学生的思维状态集中,处于最佳的积极状态.

例如,在讲“电磁感应现象”时,教师给学生合作小组提供实验器材,通过实验器材的演示,让学生看到什么是电磁,电磁的体验是什么.再进行实验公式的推广.这种方式,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转变为相对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较为直观的理论知识.

3.物理课堂的延伸要注重实践性.加强物理学习的课外实践是促进物理知识理论转化到实践的重要环节.知识只有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内化和吸收,课外实践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利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高中物理的课外实践,既包括在生活中不断认识发现物理现象,运用物理知识,也包括在学校的物理实践基地进行观察,观察物理在社会实践中的有效运用.

例如,在讲“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后,教师让学生找出五种静电现象,并分别解释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学生不仅找到了各种静电现象,而且在解释静电现象原因的过程中,还总结出什么东西和什么东西摩擦容易产生静电现象,促进了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进一步学习.

综上所述,STS教育注重高中物理学科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主张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外生活中不断实践物理知识,促使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上一篇: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下一篇:创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