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遵化古城保护探析

时间:2022-10-08 04:07:42

河北省遵化古城保护探析

摘 要:历史古城是祖先赐予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华夏文明的生动见证。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历史古城处在消亡状态,如何在现代化过程中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保护和复兴,是一个十分紧迫而现实的问题。以遵化古城为例,通过阐述历史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矛盾关系,探讨遵化古城的保护思路、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遵化古城;历史古城;古城保护

Abstract:The historical old city is the ancestor grants our precious inheritance, is the China civilization vivid testimony.As a result of each kind of reason, some historical old city occupies the withering away condition, how correct processing protects the relations in the modernized process which and develops, the realization protects and revives, is one extremely urgent and the realistic problem.Take the Tsunhwa old city as the example, through the elaboration history old city protection and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contradictory relations, discusses the Tsunhwa old city the protection mentality, the way and the method.

Key words:ZunHua city; Ancient history; 's old city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3)-02-67(4)

历史古城作为古代物质文化遗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聚地,是城市历史文明的载体,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稀有资源和宝贵财富。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没有把承载着城市灵魂的历史古城放到重要的位置,而是不断地对之肆意的、毁灭性的拆除与破坏。特别是近30年,我们以急于改变贫穷的浮躁心态,把珍贵的历史古城庸俗化、浅薄化,思想平庸、文化浅薄、格调低下的建设性破坏,弥漫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对于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尚未纳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列、濒临消亡的历史古城,实施全面整体保护已经到了最紧迫、最关键的时刻。

1 遵化古城概况

1.1 地理

遵化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与兴隆县邻,以古长城为界,东接迁西县,南与丰润区、玉田县相连,西与天津蓟县接壤。

遵化古城位于市区的中部。原为唐代买马监,始建于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自五代后唐建县以来,即为历代县治驻地。

遵化古城号称“京畿第一城”,原有三座角楼,一座魁星楼,城内分布有大悲阁、鼓楼、州署、州学宫、城隍庙、西大寺等重要建筑。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部分城墙毁于炮火。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建设性破坏十分严重,几乎拆除殆尽。目前,部分历史民居尚存,原城墙遗址已建成一环公路。护城河是古城主要的防洪河道,部分地段已改为暗河,行洪能力大不如前。

目前,古城的道路系统、街巷格局还基本保留原有肌理,部分由此而来的地名称谓,如西大寺、西大街、东大街等至今沿用。古城内现有住户居民有1.1万人。有6个城中村及部分企事业单位,现主要承担行政及商业功能。

1.2 遵化古城现状及保护中的主要问题

传统特色文化与古城特色风貌逐步消失,“京畿第一城”、“蓟门重镇” 早已面目全非,而“紫塞纡岚”“ 燕山叠翠”“黎水滢清”也成了遥远的记忆;传统的西河大鼓、京东大鼓、十不闲儿、莲花落等说唱表演,太平车、斗柳翠等民间舞蹈几近消亡。

1.3 历史文化遗产及周围环境遭到建设性破坏

随着大规模城市建设的损毁,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几近消失,传统建筑、近现代代表性建筑所剩无几,传统街巷也遭到一定程度人为损毁;沿十字街大体量建筑与整体古城肌理难以协调,视线走廊也被一座座高楼遮挡,部分传统特色建筑和院落被拆掉,对古城格局的保护造成了破坏性影响。

古城内房屋破旧,基础配套设施严重不足 ,居民怨声载道,制约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现有道路狭窄,车流人流汇集,交通拥挤,出行不便。古城内产业及用地结构不合理,以民居居多,且缺少必要的生活配套设施。行政办公单位占据了最好的区位和空间,整体商业特色不足,旅游吸引力弱,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缺乏。

2 当务之急是处理好城市建设、城市开发和古城保护的关系

城市的发展应该是对城市历史有机的继承和延续,是适应现代趋势对旧城市的更新和完善。从国内外古城保护的经验来看,多是采用避开古城另建新城的规划手法。古城部分全面保护其古老风貌,新城建设尽量发挥现代化的优势。法国巴黎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巴黎的做法是新城围绕老城发展,在老城区内严格控制新建建筑,即使允许建设的新建筑,其高度、外型等必须与周围环境协调。早在20世纪50年代,梁思成和陈占祥先生就提出北京古城保护的“梁陈方案”,即保护古城,另辟新区,把保护放在古城,把发展放在新区。因此,立足古城搞保护,跳出古城求发展,把保护与发展分开,在两个不同的空间中,寻求互利共赢之路。

不少城市在选择城市现代化建设新中心的时候,选在了古城区的位置,这就给古城历史文化的保护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古城整体性的保护。遵化市区是以遵化古城为核心和依托发展起来的,解放以后,特别是近 30年以来,市区急速扩张,古城远远无法满足这一需要,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开辟新区,保护古城”的原则,城市发展方向必须实现由老城转向新城发展,实现古城保护与新城建设同步推进。

根据市区用地布局现状,北部空间有限,西部有采空区和高压走廊,有区域交通环绕,确定在古城的西部、南部和北部建设新城,形成“一城三区”四个相对独立的城市组团和城市核心区,尽快建设北部新区城市核心区。遵化古城着重从恢复历史古城的原有职能和其延展职能为主,强调商贸服务和旅游对古城生命活力的影响。

3 对历史古城进行整体保护

要完整保留原有古城格局,维修部分年久失修的古建,通过改善交通及住房内部功能,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通过传统产业振兴,清东陵旅游业发展,引领、带动古城旅游和相关产业发展,重现遵化古城的活力。同时,政府应加大力度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水平,保证古城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对古城的历史格局进行保护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调整古城用地。主要行政办公用地搬迁、置换为商业用地,提升土地价值并有效地缓解老城区交通压力,发挥传统商业街区的主要功能,完成由现状城市商业中心向特色鲜明的城市历史文化核心区的提升,引领老城活力复兴。

保护古城内“田”字形主路网格局和空间尺度。经过多年建设,一些道路虽经拓宽,但大体上仍保留原有的空间形态。因此,规划中重点解决交通组织问题。主要道路控制机动车通行;疏通部分支路以减轻主干道压力,形成完善的内部交通体系,逐步限制除公交车以外的机动车辆进入。保护现有支路网格局和形态,严禁拓宽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小街、小巷,并延用原有地名。

近30年以来,遵化古城及古城周围兴建了现代化建筑,严重破坏了古城与周边的自然风貌,不仅在古城南部、北部群山之间形成了人为的视觉障碍,更导致了古城交通状况的恶化。为了保持古城整体风貌的完整性,保证古城整体格局和空间轮廓不被破坏,一是重点控制古城建设控制地带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高度和容积率,保证古城控制点的相对高度;二是重点控制古城外环境协调区的建筑高度,确保古城不被新城的大体量建筑遮挡,保证新城重要观景点、南部、北部群山对古城的视觉通廊。

古城整体色彩要“舍艳求素”,追求朴素而简洁的外观效果以及典型传统的雅致风韵,以青灰色为主,所有修缮、维护、改建、新建,应与之协调。

4 在保护中传承,在发展中复兴

历史古城由于在时间或空间上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历史遗存不足,有些历史文化名城的抽象文化遗存(如文化传统,名人事迹,历史成就等)丰富但实物遗存太少,导致历史信息难于感知。因此,对于如何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历史上的重大经济文化成就、重要人物、历史事件、重要历史地点和场所,成为在保护历史古城中值得探索的重要部分。

历史古城的保护也是一种有机再生的过程,在保护的同时也要希求发展的机会,要维持城市的活力,遵化古城风雨千年,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离不开先人们对古城的爱护、保护、修缮与重建。据记载,仅清朝乾隆、光绪年间就进行过三次修缮和局部重建。其实,文物保护自古以来都是经常保养、局部维修加固、重大修缮和复原重建,这样才使它们得以传承下来。

对已不存在的文物古迹原则上不提倡重建。但像遵化古城虽经人为损毁,但古城格局保存完好,古城肌理犹在,空间环境和尺度仍具备,可在原址恢复部分具有标志性的古建筑,如:城门楼、州署衙、西大寺、城隍庙等,做到修旧如旧,整治如旧,新建如旧。

5 结语

遵化古城规模不大,人为损毁较重,由于各种原因还没有纳入各级历史文化名城之列,古城保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稍有疏忽,就会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对于这些频临消亡的历史古城,在积极申报各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同时,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要积极稳妥的进行历史古城保护的探索与实践,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使历史古城这一物质文化遗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聚地得以世代传承。

参考文献:

[1] 遵化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遵化市志[M].出版单位不详.

[2] 张凡.城市发展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对策[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 遵化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遵化通志[M].出版单位不详.

[4] 遵化市规划局.遵化市城乡统筹规划(2011-2030)[R].出版单位不详.

[5] 遵化市规划局.河北省遵化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R].出版单位不详.

[6] 遵化市文化局.遵化市文物保护单位基本概况[R].出版单位不详.

上一篇:大二学生作业选(2012) 下一篇:亲事 第1期